[高端访问]专访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
央视国际 (2004年06月14日 14:05)
CCTV.com消息(高端访问):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1.字幕:
“一切都安排就绪,现在是离开的最好时机,你该不会选择在人民将你踢出去的时候才滚蛋吧”―――马哈蒂尔
2.离职那一天
马哈蒂尔,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
他的身份是马来西亚的前总理,他被崇拜他的马来西亚人尊称为“现代马来西亚之父”,他又被讨厌他的西方政客批评为“偏执狂”。因为他一方面经常直言不讳地批判西方强权政治,另一方面他又有本事把马来西亚从一个只能出口锡和橡胶的东南亚土著小国,变成朝气蓬勃的亚洲经济四小龙之一。
在亚洲的政坛上,他,中国的邓小平,新加坡的李光耀,经常被西方媒体称为最有魅力的几位亚洲领导人。
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领路人邓小平故去了,新加坡繁荣的缔造者李光耀退位了,而另一位亚洲强人马哈蒂尔在带领马来西亚长跑了22年后,他终于也准备停下来休息了,而此时他的声望和在马来西亚的主导权已至巅峰。
2002年10月29日, 马哈蒂尔主持了最后一次内阁会议,挥泪告别了他熟悉的奋斗了22年的政治舞台。
3,访谈:
2003年10月29日,我相信你您记得那一天,那天早晨,您一觉醒来,意识到那将是您最后一次主持内阁会议,能给我们谈一下那天早上您的感受吗?
我很早就有思想准备了,所以我并不感到意外,我知道事情要发生改变了,我早晚有一天会不当总理,作为总理,你就要对这个国家发生的一切负责。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我不当总理了,我也就不会再受到任何羁绊了。
您有什么特别的举动吗?我的意思您和您的家人有什么特别举动吗?
马:没有什么特别的。
我们全家很久以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我的家人对我离职的决定很满意,因为这样他们就能经常见到我了,所以他们非常期待我离职。
但是对一个对自己的舞台奉献了毕生精力的人,尤其这个舞台受如此多人的拥护,突然要离开一定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您突然变成一个人了,您有没有感到失落和孤单的感觉?
我知道一旦我下台,我对这个国家事务所发表的意见以及我对这个国家的影响力就会锐减,可能近乎于零,对某些事情我可能会发表我自己的看法,提出我个人的建议,但是我已经对我自己及我的同事发誓说我不会直接干预政府和政党的具体事务,这个誓言可能很难保守,但是迄今为止我做得还不错,没有去干预那些具体事务。
您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这一点我很好奇,您担任马来西亚总理二十年,正是马来西亚经济腾飞和政治稳定,马来西亚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得到加强,这种感觉就像一个人看着他的孩子长大成人,但是突然有一天,您要放手让他独立成长,您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我在这个职位上干了太长时间,是时候让别人接任了,我自己也是政权更迭的受益者,当然当时别人也不知道我是否能胜任这项工作,我对马来西亚未来的领导人也有类似的质疑,但是如果不让他坐到这个位置上来,那么他是否能够胜任将永远无法总理的职位将永远无法得知,所以我必须接受这个事实,我在这个位置干了太长时间,是时候离开了,事实上我在1998年的时候就打算退休,但是1998年正值亚洲金融危机,我和我的副手们都经历了那段困难的时期,当时我无法把政权交给一个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担任总理的人,所以我必须坚守岗位确保国家的稳定,政党和政府的坚实有力,然而现在当一切都稳定下来了,我就应该离职了,这就是我为什么将离职由1998年推到了2003年的原因, 1998年我离职的打算没有告诉任何人,直到2002年我看见一切都稳定下来,是适合进行交接的时候了,我才最终决定正式离职,
4.数次离职,与安瓦尔的矛盾
几年来,马哈蒂尔的去留问题几经周折,终于在2002年,尘埃落定。
在局外人看来,这是一个漫长的说再见的过程。
3年前一个6月,在马来西亚最大政党巫统的年度代表大会上,马哈蒂尔在演讲台上做总结陈词的时候,他在喝了口水后,突然转移话题,缓缓地说:“我要趁着这机会,宣布辞去巫统主席和党内所有职位。”随后立即泣不成声。马哈蒂尔突然宣布辞职带来的戏剧性显得很不真实,台下一片哗然,很多人激动地冲到他身边力劝他收回成命。
半小时后,平静下来的马哈蒂尔返回会场。
由于马哈蒂尔是在挽留下继续留任,一些分析推论,这或许是马哈蒂尔以退为进的策略。不过,事态发展表明,马哈蒂尔之所以同意留任只是为了拟定权力交接时间表,再送总理接班人巴达维一程,但最终还是要离去已经是确定无疑的决定。
其实,早在1998年,马哈蒂尔就曾经流露出辞职的想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马哈蒂尔想交权的想法被暂时搁置了下来。
5,访谈:001155您刚才说到您早在1998年的时候,您 就打算离职,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您不得不推迟离职的时间,那么总理先生,请您告诉我您做出这个决定最困难的地方在哪里?
003621我决定离职的时候,马来西亚的形势不是很好,经济上我们遭遇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生消退,政治上我和即将接任我的副手有些矛盾,由于这些原因,我要做出离职的决定是很困难的,最后做出推迟离职的决定也很困难,我必须接受一个事实是在把重任交给其他人之前,我必须把国家的事务理出头绪来。
说到您与时任副总理(安瓦尔)之间的矛盾,据我所知,您对这个话题不怎么谈,你们之间的矛盾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他让您伤心了,还是此事让您很不好受呢?
这个人是我一手提携的,我不顾反对我把他带进政党,因为在他进入政党之前一直是我们党的反对者,是我把他带进了我们的政党,是我让他飞黄腾达,是我让他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二把手,他曾经是一个很正直宗教上很虔诚的人,我本打算把政权交给他,从政治角度说他一点儿问题都没有,我已经打算把领导权交给他了,但是为国家政权选择正确的领导人是我的职责,我发现他并非我想像的那样正直,如果他缺乏正直的心灵,他就会受到国外压力的影响,所以我必须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那就是我不让他掌权,对他的所做所为我已经掌握了充分的情报,所以当时对我来说,我感到很痛苦,整个人非常紧张,一方面我要应对金融危机,而另一方面我又要考虑寻找接班人这件大事,由于这些原因我推迟了离职的时间。
6.马哈蒂尔从80年代中期就开始把安瓦尔当作接班人培养,安瓦尔锋芒慢慢显露,但师徒二人因为处理1997年经济危机对策上出现严重分歧,关系日趋弩张,两人之间的矛盾在当年的巫统年会上严重激化。一向沉默平静的马来西亚爆发了大规模游行,示威群众高呼“老人让位”,打出了让执政17年的马哈蒂尔退位的标语。与此同时《安瓦尔不能当总理的50个理由》一书在这次巫统大会上出现,书中指责安瓦尔涉及性丑闻、贪污、谋杀,要推翻国家领袖等。
1998年9月18日,安瓦尔被捕。安瓦尔因渎职罪和不正当性行为——鸡奸罪被判入狱15年。
自此,安瓦尔的名字成为吉隆坡主流政界的避讳之词,也成为了马哈蒂尔最不愿意听到的名字。
正是由于您与安瓦尔先生的矛盾,您遭遇了自己从担任总理多年以来从未遇到过的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今天您在回顾这些往事,您后悔吗?
没什么好后悔的,我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已经做了自己该做的一切。我们过去曾经把多位部长从他们的位置上拉下来。曾经有一位部长因谋杀罪被判处死刑,还有一些政府高官也锒铛入狱,虽然他们也有很多的追随者,但他们从不率领自己的追随者进行示威。但安瓦尔他很善于搞游行这一套,事实上,在我还是教育部长的时候,他就曾经以有人民死于饥饿为由组织过一次示威游行,抗议政府。在马来西亚,不会有人死于饥饿,我们的食物充足,邻里之间也非常和睦,他们会彼此提供食物,所以他的这个理由根本就是无中生有,当政府声称,根本没有人饿死的时候,他就组织了游行。当然最后他被捕了,释放后,他主要从事国际上的青年政治工作,从此以后马来西亚也没发生过示威游行,逐渐地在我执政的二十年里,整个国家稳定了,没有示威发生,也没有种族歧视。但是,就在我要把他从内阁中排除名的时候,他组织了一场游行示威来反对我,他试图让人们推翻我,但是由于他的行为触犯了法律,最终警察出面遏制了他。这一切都不是出于我个人的意愿。我是把他从内阁里除名了,但这也是得到了我的同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的同意我才这么做的,同时他也被我们政党除名,但这也是整个政党集体做出的决议,而不是由我个人决定的。
7.说:一个无用的人
马哈蒂尔对安瓦尔事件的处理让局外人感到意外,而且由于种种原因,马哈蒂尔的几次退位都未果,所以在马哈蒂尔真正把全部的权力移交给下一位领导人之前,永远没有人知道他下一张会出什么牌,因为他是一个向来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但是在2002年6月22日,很有希望再一次赢得大选胜利的马哈蒂尔,第三次表示将彻底退隐,他向媒体三度保证自己将成为彻底无用的人,并承诺将不会对马来西亚的未来垂帘听政。
8.访谈:001906您为什么要说自己会成为一个无用的人呢?
在政治领域里,我是不起作用了。因为我不会再干预国家的政治。国家的政治将由国家新一届的领导人来处理。我只会在大选的时候为我的政党争取竞选的胜算。这将是我将参与的惟一的政治活动。我从政党成员,内阁成员的位置上退下来,放弃了所有的职务。我今后只会对其它事务和国际事务的对错做一些评论。
所以您今后的生活既不会是无所事事,极其轻松的,也不会像有些报道所说的那样成为马来西亚政治生活的幕后掌权者,有人说您会对马来西亚的政治“垂帘听政”。总理先生,请您告诉我们您退休后真正要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有人说我会在幕后操纵马来西亚的政治,借现任领导的手实现我自己的政治想法。但这不是事实,我没有操纵任何事。无论我对现在政府所做的事是支持还是反对,我都拒绝对他们的行为妄加评论。只是当我认同现任政府做法的时候,我才会表达我对他们的支持。如果今后您看到国家发生了一些违背您的设想和政治原则的巨大变化,您会袖手旁观而不为此做点什么?
如果这种变化是大多数人民的意愿,我就没有权力干涉。有的事情并不是因为我不赞同,它就是错的。如果人民同意,并且依然非常支持现在这个政府,那么这个政府就有权力行使他们该行使的权力。
9.李光耀与儿子继承问题
在许多人还在质疑马哈蒂尔第三次辞职真正意图的时候,马哈蒂尔已经真的放手了,很多人无法想象的马来西亚会是什么样。在马哈蒂尔洒泪离去的时候,又有人开始猜测他会模仿新加坡李光耀的模式,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为马来西亚领导人的新生代。
10.访谈:但是有一件事我必须澄清,那就是我的子女中没有一个参加了大选,他们中间有两个在政治工作方面表现得很积极,有人提名他俩成为总理候选人,但他们拒绝了,我对他们不参加选举的行为表示百分之百的赞成。
为什么?他们是独立的个体,尽管他们是您的孩子,但他们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但是如果他们真有这方面的才能,他们就应该加倍努力,用实力证明,他们的政治声誉与他们和我的关系无关。
所以您不希望他们的有些行为会导致人们妄加地猜测,是吗?
我不希望给他们一种印象,就是仗着他们父亲的成功就可以不劳而获,如果他们真想涉足政界,就得靠自己的努力,而且要等我退休后一段时间再说。他们本来有这个想法,但我告诉他们不要想着成为国会议员。
11,马哈蒂尔独裁
一家西方媒体曾经评论道:“任何时候,只要一提到马来西亚,人们就会想到马哈蒂尔。22年来,马哈蒂尔就是马来西亚”。
在马来西亚辉煌的历史上,马哈蒂尔这个名字挥之不去,在他的领导下,东南亚小国马来西亚摇身一变,成了“亚洲经济的生力军”,尽管这样,仍然有不少人指责马哈蒂尔是个独裁者,因为在马哈蒂尔时代,对于有可能伤及国家稳定的种族等问题,是绝对严禁在公开场合讨论的,否则严惩不怠。这在西方媒体看来,这是对民主权利的严重践踏。
记者招待会现场:“我是第一位身体还健康就退位的独裁者”。
12,访谈:002640在您的离职记者招待会上,有西方媒体的记者使用了独裁者这个字眼来形容您,我注意到,您以一种巧妙而讽刺的语气回答了他们,您说,如果您真是位独裁者,那您将是第一位在身体还健康的情况下就离职的独裁国家的领导人。您自己是否也不否认自己就是一位独裁的领导人?
独裁者通常从不参加竞选,就算是参加他们也会得到99.9%的支持票,
水:就像萨达姆·侯赛因。
马:没错,但是我不一样,我曾经赢得过大选,但我也失败过。在我二十二年的总理生涯中,我参加过五次竞选,而支持我的选票数也不是每次都一样,有时高,有时低,我的支持票会随着选民对我的看法有所浮动,我从来没得过百分之百的支持票,在马来西亚的这种情况下,一个独裁者是不会被选上的,如果被选上了,那就是伪选举了。
水:那你认为他们为什么要称您为独裁者呢?
马:他们叫我独裁者是因为他们不喜欢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甚至痛恨我,因为我总是很直率地表达我对他们的看法,这让他们很不高兴,所以他们就会中伤我,尽管我的行为都很民主,他们还是会把它曲解为独裁。
也许他们认为你在总理这个位置上待的时间太长了,二十二年之久,一直没有竞争者,没有人挑战您的权威,所以您这样的人就是独裁者。
也许是这样的,他们认为也许你该每五年或者每十年就更换一下政府,但是我的经验告诉我,如果频繁更迭政府,一切都会打乱,无法开展工作。但是如果这位领导者每次都是人民选举出来的,人民也希望他继续领导这个国家,那就应该让他来领导这个国家才是民主的做法。,在马来西亚,人民最有发言权,如果他们不喜欢你,那你就会被选下来,如果他们认为你可以连任,那你就可以连任,这就是我们的理念。对于西方报纸来说,他们经常一写坏消息就有好销路,如果他们写我是个好人,报纸可能就卖不出去了,但如果写我是个独裁者,那报纸就大卖特卖了,我也经常批评西方媒体,所以他们叫我独裁者。
13,金融危机
无论外界怎样评述马哈蒂尔,独裁也好,专政也罢,但是世人确确实实看到了马哈蒂尔实实在在的成就。
是他让马来西亚人知道了丛林以外的世界,是他让马来西亚人感受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他让大多数马来西亚人都买得起汽车,是他让马来西亚以外的世界开始关注马来西亚。
在马哈蒂尔的掌舵下,马来西亚的经济如顺风之舟,乘风破浪。
但是在1997年的一天,金融风暴狂扫东南亚,马来西亚未能幸免。一个一直成功把握自己和国家命运的强人-马哈蒂尔事业触礁,仅仅几个星期,他就眼睁睁地看到自己亲手构造的马来经济快车脱轨。
让每个马来西亚人都过上富足生活的理想,有如断了线的风筝,在片刻间脱离了马哈蒂尔的掌控。
14,访谈: 让我们谈一谈您上次接受我的采访曾经谈过的话题。但我觉得应该提醒人们不要忘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我读过许多关于您评论此事的报道。总理先生,那是否是您事业中的最困难的时期,或者说是最低点?
010233 可以说,那是我解决过的最大的难题,其它的问题解决起来都不需要采取过多的非常规手段。因为整个世界,各个国际机构都在向我们施压,他们普遍的观点是反对我们的,因为他们认为在这样的局势下我们应该向世界货币基金组织谋求帮助,但是我们对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方案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如果遵循他们的方案,我们的国家就会陷入危机,甚至丧失独立,所以我们想方设法独立解决这个问题。但这太难了,因为我们必须对这个问题有充分的了解,但毕竟我们多数人都没经历过这样的经济危机。当然我们也很害怕,想像万一失败了怎么办,但所幸的是,我们成功了。
但是,事实是您做出了一个十分正确的决定,现在回想起来,您做何感受,觉得幸运吗?
这中间确实有运气的因素,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必须了解问题的症结,并以我们所掌握的事实为基础,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什么您一直在说“我们”,因为据我所知,所有的决定都是有您一个人做出的。
我们是指整个政府。当然当时我们成立了一个有十几个人参加的小委员会,大家共同出谋划策,我从他们的想法中形成了自己的决定。但是当时确实很困难,因为就是在这个小委员会里,90%的人都反对我的解决办法,但最终我说服了他们。刚开始,我提出建议问他们怎么样,许多人都否决了它,有个人还举出了三十二个反对的理由,而我这边不得不逐条地和他解释,最终委员会通过了我的决议,然后内阁也通过了,最后决议才得以实施。
15,金融危机的起因和真正原因
1997年,对东南亚各国包括马来西亚来说都是最不堪回首的一年。
马来西亚人甚至还没来得及享受荣华,汽车刚下生产线,房子新刷的油漆还没有干。风暴就来了,他们瞬间失去了这一切。
金融风暴过去后,有学术分析认为,马来西亚经济之所以遭到重创,除了金融投机商的恶意攻击外,还因为马哈蒂尔制定的经济快速发展战略存在着致命的漏洞。
但是对于金融风暴的起因,愤怒的马哈蒂尔这样说:“我们花了40年建立起的经济体系,就被一个带有很多钱的白痴一下子给搞垮了。”
这个带有很多钱的白痴就是乔治·索罗斯,他和他所掌控的量子基金被认为是搅起亚洲金融风暴和突袭马来西亚经济的始作俑者。
16,访谈: 您始终认为造成危机的黑手是索罗斯先生吗?
索罗斯是其中之一,他是那些摧毁了许多国家经济的那些投机商的代表,他们通过货币贬值为自己赚取利润,一两个人是无法通过这种方式挣钱的,他们结成集团,压低货币的汇率,从银行里以最低价买进货币再以高价抛出这种方式来赚钱,而其实这中间没有一分是他们自己的钱。
水:您还恨他吗?
马:我觉得他对马来西亚以及世界上这么多国家的所作所为,我完全有理由恨他,他赚的钱是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就以一个国家为例,有将近一千六百万人因为货币贬值而失业。这样一个造成如此多惨剧的人总不值得人去爱他吧。
所以您始终不接受他的解释,他说这次对金融市场的打击是对现行体制发出的一个警告,因为现行的体制已经与现实情况不协调了,您不同意他的分析吗?
我根本就不赞同,他的言论是说市场可以约束政府行为,但其实市场无法约束任何东西,甚至包括市场本身,市场就是赚钱的地方,但这些人挣钱的方法不敢苟同。但是政府是由人民选举出来的,如果政府不得力,人民就不会有好生活。但是这些人货币金融机构的负责人,他们不是由人民选出来的,他们惟一的困扰就是怎么能赚到钱,让人们购买他们的基金。他们就是这样通过压榨许多国家和人民的生活来为自己挣钱的。
17,直言不讳+以色列间接控制世界的言论
对于重创马来西亚经济的始作俑者索罗斯,马哈蒂尔从来没有口下留情过,而曾遭其怒骂的索罗斯则将他比喻成“一门容易走火的加农炮”。敢说敢做,不怕得罪人的确是马哈蒂尔给国际社会的鲜明印象,美联社因此也送了他一个绰号-“铁齿铜牙”,并在其卸任之际编发了他的“语录”;路透社则称这位已经79岁的老人为“愤青”;别看马哈蒂尔有时候显得有点口不择言,其实这门“加农炮”十分清楚什么时候该“放炮。”在卸任前的记者会上,他道出了一个秘密:为马来西亚争取更高的曝光率视他的一大成就。“马来西亚现在更广为人知了,尽管他们可以不同意我们的言论,但我想没有人可以忽视我们的声音。毕竟,我们造成了影响。”
2003年10月16日, 马哈蒂尔在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上又一次开炮。
马哈蒂尔发出的 “犹太人通过代理人制度统治世界”的言论,让美国和以色列感到格外恼火。
18,访谈:最近我们也注意到您对犹太人和穆斯林的冲突做过一些评论,西方国家以此攻击您说您的评论不正确,但您却说您不会为您所说的话做出道歉,为什么?您认为他们对您的指责不正确,还是这些报道有误?
不,我说的都是事实。如果他们说我的说法不正确,那就请证明给我看我哪里说错了。我说过犹太人通过代理人间接控制着这个世界,所谓间接是指他们控制着美国,而美国又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们控制着整个世界,所以间接地犹太人就控制着这个世界。我是这么说了,你证明给我看我哪里错了,有人证明我错了,我就收回我的话,但是没人证明我的话是错的。你能想像吗?美国,这样一个高度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在一位宗教上极其虔诚的总统领导下的国家,竟然不会对他们炸死一位得病的老人而发出谴责?
水:您是说亚辛?
马:是亚辛。接着是兰提西。美国这样一个有权有势的国家竟然找出所有借口不去谴责以色列人,犹太人的行为。当然,以色列人不光只有犹太人。但我说的是不是事实吗?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对此发出了谴责,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却没有谴责他们,为什么呢?因为以色列人向美国政府施加了影响,而美国实际上是由以色列人控制的。这就是为什么以色列人胆敢做任何事情的原因。
但是总理先生,这个评论的确太令人震惊了。
为什么说穆斯林是恐怖分子就是对的,而我们就不能批评批评犹太人?他们就这么特殊吗?没错,我们是同情他们,为六百万犹太人惨遭德国人的杀害深表遗憾,但是难道要让我们为他们所做的错事付出代价吗?我可以公开这么说,这并不是穆斯林和犹太人在宗教信仰上的分歧,这是一个领土问题,他们夺走了别人的土地,夺走了巴勒斯坦人的土地建立起自己的以色列国,以此来取悦欧洲人,取悦那些犹太复国主义者。那巴勒斯坦人当然要夺回他们的土地,任何人都会这么做。我也会,如果他们把我的国家变成以色列我也会为此而战。
19,最后一次内阁会议和马哈蒂尔爱哭的个性
随着马哈蒂尔退出政治舞台,这门“加农炮”似乎该“歇火”了,但他的一席话却表明他并不准备偃旗息鼓:“下台之后,我就不再是总理了,人们也许不会注意我说些什么,所以我可以更自由地“说话”。对此,美国总统布什的一名高级助理酸溜溜地说:“我们祝他退休愉快。”
对于西方社会的冷嘲热讽,马来西亚国内却是另一翻场景。
2003年10月29日,马哈蒂尔在妻子的注视下,平静的离开了家。赶赴了那个他再熟悉不过的地方,马来西亚国会,在那里,他主持了他任期内的最后一次内阁会议,现场充满了感伤的气氛。
平静的马哈蒂尔像一位即将出门的老父亲交代孩子要看好家门一样,一再叮嘱众议员继续履行各自的职责,给予继任总理巴达维全力支持。
他亲切和每个人道别,和他最亲密的同事们合影留念。
很多马来西亚人都为了这一刻落泪了。
(在人们的目光中,他走下了楼梯)
20,访谈:有报道说那次内阁会议充满了伤感气氛。
确实是这样,有些内阁成员非常悲伤,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马来西亚发生了很多变化。
人们已经习惯了您的领导,虽然他们对您的离职有了一些准备,但是他们对您的离职还是很难接受的,是吗?
是的,对一些内阁成员来说是这样的,他们当时感情都有所流露,我自己也在努力地克制,因为我有一个坏毛病,容易当众流露感情,容易流泪。
有报道做了这样一个记录,在您的总理任期内,您当众流过七八次泪,但每一次都是您真实感情的流露,是吗?
确实是这样的,但是我觉得有点丢人,我不应该在公众面前过多地流露感情,现在我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了,不太轻易地宣泄情感
您这种感觉是现在才有,还是您过去就意识到要克制自己的感情?
我一直遵循着一些人生的准则,轻易宣泄自己流眼泪,在我看来就是没有原则,没有克制能力,这不是一件可以引以为荣的事情,我希望可以克制住自己,我一直建议人们不要太感情用事,要理智地思考和行动,不要让感情控制你的工作和行为,所以我流眼泪对我来说是控制能力和心理防线的一种崩溃。
21,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淡粉色皇宫的一间密室里,穆罕默德.马哈蒂尔把他那本颇具象征意义的工作手册交到了接班人阿卜杜拉.巴达维的手里,然后走过镶嵌着大理石地板的大厅,将他的拇指放在大门的安全感应器上。随着大门在其身后缓缓关上,马来西亚的一个时代结束了。
历史的这一刻定格在2003年10月31日下午4:30。22年来,马来西亚总理终于换了一张一张新面孔。
22,访谈:您现在退休了,成了一位幸福的祖父,有更多的时间与您的家人和孩子待在一起,回顾过去,无论人们怎么形容您,说您是受人爱戴的领袖还独裁者,您如何评价您自己在马拉西亚历史上的地位?
我很幸运有这个机会能做点事情,而且我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我最高兴的是,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而且努力的结果至少令我自己很满意,尽管可能不会令其他人百分之百的满意。
马来西亚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是我的祖国,我为它付出了一切。
责编:闫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