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问]专访牛津大学校长柯林·卢卡斯
央视国际 (2004年04月05日 11:04)
CCTV.com消息(东方时空): 2004年3月23日是北京大学的“牛津大学日”,这一天牛津大学校长柯林·卢卡斯在北大发表了演讲。关于这所有着850年历史的著名大学,以及它和中国的渊源,《高端访问》在北京大学的临湖轩对卢卡斯进行了专访。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水:我们知道许多学校有着自己的校训和格言,比如北京大学,如它的首任校长蔡元培先生指出,北京大学要“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比如清华大学推崇“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牛津大学的校训是怎样的?
卢:我们也有校训,是这所大学古老的校训,由拉丁文写成,意思是上帝是我的光明,这是有宗教意味,因为我们的学校是在宗教和教堂盛行的时候建立的,但是,它传递的是真理,当然是有宗教意味的真理,如果你想知道牛津的校训是什么,其实就是真理,真理就是我们一直寻找的东西。
水:我们知道,实际上,您本科就毕业于牛津大学的,跟我们讲讲在你学生时代对于牛津大学的印象是怎样的?
卢:我是从1959年开始在那里的学习的,我认为我到牛津学习就好像是一种解放,我感到我真正融入了这个世界。在牛津就学是一种冒险的全新体验,非常美妙。
水:当您第一天走进牛津大学,成为其中的一员时,您当时的印象是什么?
卢:这里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全新的,我要融入这个世界了,我将会有所作为。
水:我们知道,牛津大学的导师制是非常著名的,我对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非常感兴趣。因为我知道现在牛津有一万学生,怎样能够让一个学生同时有两个导师呢?
卢:在这所大学里本科部的导师们被非常科学的分配,在整个大学里有很多小规模的学院,学生住宿在那里,在那里用餐,在那里学习,这些导师就隶属于他们教课的那些学院。
水:我想,当您入学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导师,是吗?讲讲您的导师吧?
卢:当我在读本科的时候,我在一个12人的小组里,你非常了解和熟悉你的导师,你的导师对你也是一样,你们每周都会见面。他们所教授给我的,就是让我去思考,他们从不给我答案,他们会说你怎么认为?我则说我不知道,然后他们说去读读这几本书,然后回来告诉我们你怎么认为。
导师制是牛津非常著名的特点之一,而悠久的历史则更让牛津人感到自豪。从11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教士从事哲学研究并到欧洲各地讲学,这种日益频繁的学术活动使得欧洲形成了几个讲学的中心,牛津城就是其中之一,而这也正是牛津大学的雏形。13世纪的时候牛津大学正式成立了,成为了英语世界最古老的大学。从建校在现在的800多年里,牛津大学培养了5个国王、26位英国首相、多位外国政府首脑、近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一大批著名科学家。
水:当谈到牛津大学时,您认为它还有那些长于其他学校的特点和强项?
卢:其实牛津有很多不同于其他学校的特点,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有一种归属感,归属于一个优秀的学院,归属于一个优秀的大学。教授你的老师都是非常优秀,非常智慧,而且拥有非常深厚的学术背景和非常广博的学识。
水:我们知道,英国是一个非常有传统和遗产的国家,很多承传了几百年,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牛津大学,您认为这与国家的特点有关吗?
卢:牛津是一所充满了传统气息的古老学校,它在中国还是宋朝的时候就建立了,我们有很多非常古老的建筑,同时,我们也有很多传统,比如说我们需要穿着长袍或特殊服装列队参加重要仪式,我们还在拉丁式的仪式下一起用餐。这些传统就是那样,我个人认为这些传统非常美好,它可以提醒我们,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帮助我们保持历史的延续性,我想,这也是我们的特点之一。
水:牛津大学如此注重传统和遗产是否与英国这个国家的特点有关呢?
卢:关于传统,在英国的确有很多传统。013818我想他们保留这些传统的原因是他们对此有感情,如果他们不相信这些,这些对于他们也没有任何意义,他们就会摒弃掉这些传统的。
水:40多年之后,现在牛津大学的学生是否有着跟您当年入学时相同的印象呢?
卢:我希望他们也是如此。是的,我认为任何一个18岁的年轻人进入大学之后都应该感到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全新的开始,而你将投入全部精力去学习那些你所不知道的东西。
然而就是这所享誉全球的著名学府,近年来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在英国媒体公布的全英大学排名中,曾长期牢牢占据英国名校第二把交椅的牛津大学竟在研究和师资方面被别的大学超出,出人意料地落后了,而牛津大学的研究水平则被伦敦大学的经济学院超出,师资力量也不如约克大学。除此之外,英国媒体对之后发生的一连串负面新闻的炒作也对牛津的声誉产生了不良影响。
水:政府和不同的政府部门对大学有着这样那样的指责,指责教授们过着无忧无虑和饱食政府厚禄的富足生活,认为像在牛津这样的大学里的教授,有着一种优越感,像这样的批评和对大学的指责,这也引发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教授,像在牛津大学中我想也有这样的情况,就离开了学校,您是否也面临这样的一种人才流失呢?
卢: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既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大学的形象是人们很早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大学是社会精英聚首活动的场所,在普通人看来,无论是中国的教授还是牛津的教授,都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生活衣食无忧的一些人。半个世纪以来,大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在的大学是紧张而忙碌的机构,但是不曾在大学里生活过或与大学没有什么联系的人,看不到这些变化。事情的现实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通,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优秀师生全球化市场的时代,比如牛津的许多师生,会去美国或者欧洲其他国家发展实验,在过去的六年里,我们校外引进了104位教授,这些教授有来自英国的,也有来自法国、德国、丹麦、瑞典、瑞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还有中国等地的。我认为人才流失这个词是个很可怕的词,我们不该相信它,这是件好事。
水:因此基本上您不怎么担心这种情况,您认为这对情势和大学面临的困难没有什么关系?
卢:确实是这样,人员的流动是一件好事,因为如果你在一所学校待的时间太长,你就会丧失创造力,在我年轻的时候,也离开过牛津去北美洲工作,我认为这是我做出的最明智的选择,这促使我进步,让我能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这是一个新的挑战,我喜欢这样。
水:据报道,两年前一名来自英国北部非常聪明的学生斯宾斯,没有被牛津大学录取,有人说因为他来自公立学校,随即媒体批评,报道说牛津大学有“排外主义”的思想,您怎么说,您认为,这与奖学金设定有关吗?来自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有什么不同吗?
卢:有人批评我们说,她在竞争中失败是因为她来自公立学校而不是私立学校,因此牛津对她存有偏见,这不是事实。她申请五个名额中的一个,但是最终获得这五个名额的学生有三个都来自公立学校,两个是少数民族,根本不存在偏见这一说。许多优秀的学生无法进入牛津学习,就会以为遭到了不公的待遇,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水:人们认为可能牛津大学想有一些捐赠,来自私立学校可能会有更多的捐赠资金,好像很多事情是为了资金,为了财政预算。
卢:这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的想法,但是我们向您保证,捐款买不来牛津大学学生的身份。
水:但是我听说,两位牛津大学的院士为了得到巨额的捐款愿意出售牛津大学的入学资格,像这些报道在英国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我的问题是,您当时的反应是怎样的?
卢:我认为大多数的工作都很困难,尤其在处理类似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尤其得困难和重要。我并不认为发生这样的事情有什么不正常,这种事情常常发生,只是由于我们这样一所历史悠久、世人关注的大学,所以我们发生这样的事情就会引起媒体的注意。在几乎所有大学里,都会发生这样的错事。这种事情不该发生,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