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新闻网】“十拿十稳”不稳 女乒怎不能输
央视国际 (2002年10月08日 09:57)
千龙新闻网消息:本届亚运会乒乓球团体决赛,中国女队败在朝鲜人手下。舆论说,这是“爆了一个冷门”。我在报上看到,乒乓球国队总指导蔡振华赛前对长期处于天下无敌手状态的我女乒此次保冠的评说,连“十拿九稳”这个成语都不用了,他说的是“十拿十稳”。可惜,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完全把握之事,即使有,也不是一贯地有;而意外,虽然并非常有,却总会不期而至。
鲁迅把“普遍,永久,完全,这三件宝贝”,比喻为“棺材钉”(见《答<戏>周刊编者信》),是说一旦人们认为一件事到了这个地步,它就快完蛋了。中国乒乓球独霸天下几十年,参与一次国际大赛,就拿到十之七八或十之八九的金牌,还动辄来一个“大满贯”,这当然很好,很长国人的志气。时髦体育记者近年创造了一个词,叫“完胜”,多用于乒乓球队,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但即使是“大满贯”,就真如探囊取物,是毫无瑕疵的胜利吗?我觉得面对巨大胜利,我们的陶醉往往多于谨慎。而当惯了“常胜将军”,我们似乎也很少去想教训、失败甚至惨败,一旦败阵,便有卒不及防之感,很难承受。
其实失败是一个常识。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有人会问:凭什么总是天定你赢我输呢?我们哪能给人家一个满意答复!体育竞技的魅力,正在于它的不可测摸性。林语堂先生说:“当我们在大除夕回想到新年里所决定的计划时,我们发现我们只做到了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不曾发现,还有三分之一则已经忘却了。人生的美便在这里。一个计划如果可以完全实现,便不能引起我们的兴趣。”(见《生活的艺术》)林先生举了一个将军的例子,说如果将军预先知道一个战役可以绝对获胜,连双方死伤的确数也能料得到,他对这战事便会失去兴趣,远不如把它放弃不干爽快些。蔡振华这位乒乓主帅这回料定女团是可以卫冠的,大概连各个对局,也不外乎3:0或至多3:1吧。所以依我看,他对今次女团决赛或许有点儿兴味索然——他潇潇洒洒,干脆不在战场督阵了嘛。所以朝鲜队赢了好啊!这不但对蔡指导和女乒,尤其是懒洋洋的王楠(她大约长期没有尝到输球的滋味了)是一个当头棒喝,令他们猛醒,认识到一切胜利都不是自然而然的,或理所当然、手到擒来的,更调动了我们球迷、国人观球的兴致。说实在的,我以前看女乒老是包揽金牌,高兴是高兴,但也逐渐少了激动,有时甚至觉得特别乏味。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女乒的失败便是一个必然,但并非一件坏事。蔡振华、王楠等也不必过分自责——如果他们懂得林语堂的“三分之一”理论和理解他关于“人生的美”的真谛的话。问题是他们此前“满打满算”惯了,也许便承受不了在一些人看来石破天惊的一输。
太在乎成败荣辱,是国人的一大痼疾。有论者说,女乒这回“失去了一枚金牌,得到的教训,价值当在一枚金牌之上。亚运会失手总比奥运会失手要损失得小,‘失之亚运,收之奥运’,挫折就会有价值”。我看得出如此“教训”,仍然大成问题。“失之亚运”,就一定能保证“收之奥运”吗?那么“收之亚运”者,在“奥运”当有何种表现呢?我以为此次“挫折的价值”,首先在于学会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学会辩证法,认识到天外有天,冷热门互变乃属常理,将心态放正,重温“重在参与”原则,而不是进一步标榜锦标主义,认为金牌之多寡便绝对彰显着国之强弱荣辱,区区亚运不在话下,但死磕也要“收之奥运”。“收之奥运”当然好,奥运无收我们就见不得人,就没资格搞竞技体育了吗?(王乾荣)
责编:水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