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式”亚运出新招 军警改做翻译官
央视国际 (2002年09月24日 14:15)
新华社9月24日电:在悉尼,如果把奥运会和澳大利亚国防军连在一起,首先跃入脑海的一定是身着制服、身材高大的军人,第一反应也就是两个字——保安。然而在釜山,韩国军警却“投戎从笔”,做起与本身职业风马牛不相及的行当——担任亚运会翻译,显示了就地取材、因势利导的“韩国特色”。
亚运会运动员村揭幕后,记者在村里采访,迎面遇上三位佩带组委会礼宾官证件的韩国人,攀谈中却意外发现,这三名身着便装的人竟分别是上尉、士官长和中尉,其职责是在亚运村帮外国运动员做翻译。
上尉名叫李炳沃,是驻韩美军第94军事警察部队的参谋。他年龄不过30多岁,却说得一口非常流利的英语。他从未去过英语国家学习,老师就是驻韩美军。
李上尉虽年纪轻轻,却因英语出色,担任起亚运村翻译团司令官。记者问这位司令拥兵多少,李上尉开玩笑地说:“这可是头等军事秘密。”其实他手下有450名韩国军人,其中110人英语水平较高,担负着村里主要的翻译工作,其余的人兼做搬运等后勤工作,但因英语也不错,所以也能给外国运动员帮上大忙。
悉尼奥运村选取工作人员、志愿者,主要看是否敬业、工作勤劳、有耐心。而在釜山,能否熟练使用英语是个首要条件。美军在汉城等地有多处机构,这些韩国军人和他们朝夕相处,只能用英语对话,日久天长,用心揣摩,英语也流利了起来。李上尉说,这样的语言交流在学校里是没有的。当然,光会说话不“练活”也不行。他说,理论上讲,普通人工作久了也许会懒惰,实在不耐烦了兴许还会一走了之,可军人却必须服从严格的指令。这就是他的弟兄们能入选的第二个原因。
亚运会选手来自亚洲各地,即便用英语交流,也有个口音问题。李上尉上午就遇到一位来自英语是官方语言的国家代表团官员,听起来那位官员问BATH(洗澡)在哪里,问他是不是要洗澡,对方连连摇头,最后写在纸上才知道是问BUS(公共汽车)在哪里。
釜山亚运会军人翻译团兵分两路,李上尉统领一军留守亚运村,另外一组人马则活跃在釜山的机场、交通枢纽和主要比赛场馆。
在这个主力军团之外,还有一支小小的“游击队”,这就是在悉尼十分罕见,但在韩国却十分需要的体育代表团联络随员。记者在亚运村的一个露天长廊中,遇到一位生物高科技公司总裁韩昌伦。这位总裁经营的韩国生物市场有限公司有雇员17人,资产超过1000万美元,但亚运会期间总裁改了行。由于他英语不错,又有朋友在韩国奥委会工作,所以他被任命为孟加拉国代表团的联络随员。
他说,多数亚运会代表团都有这样一名来自韩国的随员。英语之外,其他双语侨民也是“游击队”的热门人选,他们帮助代表团安排住宿、交通和比赛。说起自己服务的孟加拉国队,韩昌伦翻开手中的资料,夸奖起卡巴迪选手在上届曼谷亚运会获得银牌的不俗战绩。看他那自豪的表情,仿佛他也是代表团的正式一员。
责编:刘鑫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