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论:新世纪的伟大进军
人民日报社论:新世纪的伟大进军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胜利闭幕。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是在世纪之交我国即将胜利完成“九五”计划,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历史时刻召开的。全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全面分析了新世纪之初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江泽民同志在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全会通过的《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放眼世界规划中国的发展,提出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战略布局、重点任务,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一个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壮丽蓝图,反映了全党的意志和全国人民的心愿,是指导我们在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纲领。全党同志都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贯彻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再接再厉,奋发进取,承继“九五”辉煌,开创“十五”伟业。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以完成“九五”计划为标志,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日益明显地发挥基础性作用,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些都是带有阶段性、根本性的变化。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远景目标,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为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奠定坚实基础;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实质性步伐,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就业渠道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物质文化生活有较大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埋头苦干,大胆实践,狠抓落实,开拓前进,确保新世纪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开好头、起好步。

    我们要更加牢固地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指导思想。《建议》明确指出,“十五”计划的主题是发展,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这是正确估量国际国内形势所作出的科学决断。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如果我国生产力发展得慢,不仅会拉大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国际上就没有发言权。我国的建设实践也证明,生产力发展得慢,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就很难解决,人民群众要求改善生活的愿望就难以满足。民富国强,强就强在发达起来。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这个历史经验。要在坚持速度与效益统一的基础上,使国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是制定“十五”计划的主线。只有把经济结构理顺,才能真正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才能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在21世纪更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要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我国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逐步推进城镇化,努力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大力采用新的科技成果,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所有制结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全党同志都要从我国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

    我们要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这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进一步消除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实质性步伐。科技创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发展生产力的关键因素。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全面提高我国劳动者的素质。

    我们要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这也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和建设的主体,把国家的改革和建设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加快推进现代化的要求,把不断提高城乡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提到重要位置。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特别是要很好地解决农民收入、就业、社会保障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积极扩大就业,继续实行鼓励自谋职业的优惠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我们要继续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抵制不良文化。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法制建设,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提高全体人民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

    实现《建议》提出的目标,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关键在党。我们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从严治党,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努力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我们正在从事着极其光荣而伟大的事业。面对世界日新月异的新发展新变化,面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共产党人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观察形势、把握大局,敢于面对困难,善于解决矛盾,不断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加强学习,积极探索,不断积累新的实践经验,不断创造新的理论成果,使我们党永葆生机和活力,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顺利。我们相信,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六千多万朝气蓬勃的共产党员和12亿勤劳智慧的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