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报] 我的心在西藏
——记交通工程技术人员的楷模陈刚毅(二)
央视国际 (2006年04月20日 03:57)
2005年10月15日,站在壮美的角笼坝大桥北岸,42岁的陈刚毅回望着自己为之付出了两年心血的作品,激动地告诉记者:“现在看他(角笼坝大桥),我觉得就像看自己的儿子,两年里看着他一点点长大成人,很自豪。”
橘红色的角笼坝悬索大桥矗立在青藏高原苍凉的旷野间,打通了藏东与滇西的交通“咽喉”。大桥终于通车了,可谁会想到,这座雄伟的大桥凝聚着一个癌症病人的心血!
化疗后,他又一次进藏
2003年秋季,角笼坝大桥正式开工建设。由于是第一次做代理业主,大家都没什么经验,工程正式开工后,陈刚毅事事身先士卒,不仅自己对工作认真负责,而且严格要求项目办的所有同志,多次号召大家平时要多学习、多积累,并经常召开会议讨论项目管理经验。为使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该项工作,他要求大家每天轮流上工地检查工程进度、安全、质量。
当2005年秋季记者在位于西藏芒康县盐井乡的角笼坝大桥建设项目办第一次看见陈刚毅时,感觉不善言辞的他是个精力充沛、干劲十足的人,要不是事先知情,谁也看不出他是个癌症患者。不过随着交谈的深入,记者发现他不时要停下言谈休息一下,看得出动了一场大手术后,他身体还是非常虚弱。 问起大桥通车时他的感受,陈刚毅饱含深情地说:“我永远不会忘记2005年8月3日角笼坝大桥通车的那一天。上千的藏、汉群众扎红结彩,载歌载舞,在崭新的大桥上流连忘返,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终于告别了那个人见人怕的角笼坝泥石流沟,可以安安全全地从桥上过了,一座大桥拉近了藏、汉人民心的距离。那一刻我深深感到自豪,我可以无愧地说,我对得起组织的托付,对得起那无数双充满期待的藏、汉人民的眼睛!”
2003年11月下旬,角笼坝大桥正在紧张施工。就在他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命运却和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妻子毛细安曾说他“什么活你都揽,谁的事你都管,吃饭走路你都嫌浪费时间,却惟独没有时间关心一下自己的身体。”身体一向很好的他,肚子常常隐隐作痛,他以为是肠炎,也没在意,买了点药吃后,似乎就没怎么疼了。可春节回武汉又开始疼了,仔细检查后,医生说,要马上开刀。因为要急着回工地,陈刚毅问,能不能先开点药。医生严肃地说,你要再去西藏,回来就成烈士了! 不知情的妻子还为医生的话大为生气,知道他得的是结肠癌后,妻子悲痛欲绝,怎么也不愿意相信这个残酷的事实。妻子和医生商量后,为陈刚毅做了个假病历,说是息肉,要开刀。2004年2月底,手术成功进行,切除了25厘米结肠。可敏感的陈刚毅术后总感觉有些不对劲,在他的一再追问下,妻子才告诉他实情。 知道自己患了癌症后,他开始焦虑、烦躁,脾气也变得很坏,他想知道自己到底还能不能活,还能活多久?40岁正是男人的黄金时期,他以前一向身体很好,可突然却得了癌症,谁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呢?他真有些万念俱灰了。
得知他患病的消息,院领导和同事都来看望、鼓励他。慢慢地,他也想开了,乐观是最好的抗癌良药。化疗期间,他翻阅了大量肿瘤方面的书籍,知道这种病并不可怕,可以治好,而且是癌细胞还没扩散。 “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当初父亲给我起名叫刚毅,就是希望我在困境中可以保持刚毅的品质,我不能辜负老人家的期望。”陈刚毅坚定地表示:“人干一件事情,一定要干完、干好,绝不能半途而废。”强烈的事业心激励着他与病魔抗争,此时他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重回角笼坝工地! 重拾生命信念的他积极配合治疗,忍受化疗带来的极大痛苦。化疗打针多了,血管都扎不进去,经常打一针要换几个护士,他怕护士紧张,虽然自己满身是汗,钻心地疼,还笑着让她们尽管扎。尽管一点胃口也没有,他也强迫自己喝点稀饭、牛奶。手术后第二天,他就想下地活动一下,没挪动几步就大汗淋漓,亲友看了心疼不已,可他笑着说没什么,咬咬牙就过去了。他一边治疗,一边保持与西藏工地的热线联系,要求项目办的同事定时向他汇报工作。 角笼坝工地地质情况复杂,2004年4月出现第一次塌方时,他就想去看看,可才做完手术的他走路伤口都扯得疼,他不得不放弃了这个念头。等5月病情稍好转后,他坚持要赶回工地。设计院院长姜友生、书记高进华让他在武汉远程指挥,他说这样太不方便,电话里说不清楚。妻子也坚决不同意他回藏,去那种环境恶劣、医疗条件很差的地方,万一病情恶化怎么办。可陈刚毅乐观地说,在家里坐着,我觉得自己成了个废人,工地非常需要我,我去那里心情更好,对病情也有好处。妻子拗不过他,只好同意了。
手术后,他在七次化疗期间,先后四次进藏,有时还加班到半夜,他好像已经完全忘记自己是个癌症患者。他常把蒋筑英的一句话挂在嘴边,“生育我者父母,教养我者党”,把对祖国、对党的满腔热爱全部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好人一生扎西德勒!
“我在藏区工作了好几年,可以说对这里有了很深的感情。”谈起他的援藏经历,陈刚毅不禁动容。 “神奇的西藏,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它的名字叫山南。你使我神往,梦见你吉祥如意,走近你一生平安。”这是陈刚毅经常唱起的《山南之歌》。陈刚毅说,每当唱起《山南之歌》,就仿佛又回到那美丽的高原,看到了那条藏汉友谊的金光大道——湖北大道,看到了那些修路架桥、无私奉献的交通人。 陈刚毅的事业是和那片雪域高原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对那里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第一次进藏是在2001年,担任山南地区湖北大道项目的总工程师。从进藏那天起,陈刚毅就一门心思扑在了工地上。工程开工的头一个月,项目部还来不及配车,陈刚毅前往工地视察现场,都是徒步而行。在海拔3500多米的高原上,平常人走不了几步路就会气喘吁吁,可陈刚毅不管高原反应有多难受,每天都要坚持赶到工地现场检查进度、把关质量,一天下来,要走十几公里的路程。 在湖北大道建设期间,陈刚毅的家人从咸宁迁到武汉,妻子没有了工作,女儿上学也没有着落,他心里暗暗着急。可一想到组织上的叮咛,想到这个项目的重大意义,他把对家人的牵挂默默埋藏在心底,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最终,湖北大道赢得了西藏道路建设史上管理最规范、质量监理最到位等多项荣誉。
采访中,陈刚毅妻子毛细安对记者说:“记得一次化疗后,刚毅怕我拦他回工地,结婚都18年的丈夫居然说了一句年轻夫妻常说的话:‘老婆,我爱你。我已在生死关前走了一趟,身体虽然虚弱,但我坚信,死神是打不倒我的!’” 在角笼坝采访结束后要离开的那天早晨,陈刚毅要同我们一起离开西藏回武汉。一打开房门,院子里聚集了一大群人。一位从远处村寨赶过来的老阿妈说,她让孙子带路,赶了200里路,就是为了看看这个为他们造福的人。临行前,老阿妈给陈刚毅戴上了洁白的哈达,紧紧拉着他的手不愿放开,老泪纵横地说:“盼了一辈子,终于看见角笼坝大桥通车了,我年岁大了,也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看见你,祝愿好人一生扎西德勒!” 汽车开动了,那些送行的藏胞们还站在路边挥手,久久不愿离开。望着那片熟悉的山水逐渐远去,陈刚毅的眼睛也渐渐湿润了。
(中国交通报记者木可 旭波)
责编:郭翠潇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