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连接:“坦普尔1号”
央视国际 (2005年07月04日 11:10)
此次被美国宇航局(NASA)“相中”的坦普尔1号彗星,于1867年4月3日由法国人恩斯特·坦普尔首先发现,故命名为“坦普尔1号”。
其彗核直径约6000米,呈扁球状,周期为5.74年,属于短周期彗星。每隔5年半左右“坦普尔1号”就要回归太阳系附近,至今已回归太阳附近100多次。
在未得到“坦普尔1号”的彗核数据之前,天文学家还无法准确判断这颗彗星的结构以及彗核大小。因此,NASA以及世界各地科学家都希望通过这次撞击对该彗星的内部结构和起源有更多的了解。
为什么选择“坦普尔1号”
之所以选择坦普尔1号作为深度撞击的对象,主要原因有四:
一是人类从100多年前就开始观测它,对其运动状况比较熟悉;
二是目前该彗星正处于中年时期,其彗核深处蕴含的物质很具有代表性;
三因它距离地球比较近,飞船到达彗核的时间只需半年;
四是该彗星不是新进入太阳系的活动型彗星,不会连续地向外喷发气体,因此比较容易看清彗核的外部特征。
责编:朱亚菲 来源:文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