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建设走过“黄金十年”城市功能得到提升
央视国际 2004年06月22日 17:55
有人把过去的十年称作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黄金十年”,南浦、杨浦、徐浦大桥,内环、南北、沪闵、逸仙高架,轨道交通1、2、3号线,浦东国际机场,沪宁、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从市中心到市郊,从市郊到省际,这些已经成为城市“血脉筋骨”的基础设施都是在这“黄金十年”的几个“三年大变样”中建设完成的。由基础设施建设“打头阵”,上海城市面貌的变化、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举世瞩目。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踏上新征程
然而,上海人并没有沉醉于“黄金十年”的成绩、趴在功劳簿上睡大觉。随着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确立,一个服务全国、面对世界的新上海正在形成。为把上海建设成为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成为一个真正海纳百川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再一次“打头阵”,各路建设大军从市郊和省际重返市中心,开始“再练内功”,上海城市建设走上了又一次全新的征程。
如果说“黄金十年”的建设偿还了历史欠帐、确立了城市格局,那么如今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要在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上下功夫。
投资创“天量”
2002年,上海确立了39个大项、102个小项的重大工程,其中74项为正式项目,28项为预备项目,涉及基础设施、信息、能源、环境、农村水务、工业等七个领域,总投资达2290亿元人民币,其中今年年内将完成504亿元投资量,这在上海重大工程建设史上创下了单年投资额和完成额的“天量”。在确立的工程项目中,单项投资超过100亿元的超大型项目比比皆是,包括洋山深水港、明珠线二期、轨道交通杨浦线、M7线(祁连山路至零陵路)、轨道交通申松线等,又创下了单项投资的“天量”。
转向“功能型”
有统计显示,眼下上海有8000多个工地正在施工,其中一半以上地处繁华喧闹的市中心,而老百姓放眼望出去,却看不到几个人头攒动、热闹喧哗的工地。原因是,这些大体量、大投入的项目几乎都从以往劳动密集型施工项目转变为有极大科技含量的精品项目———卢浦大桥的钢拱施工难度世界第一;复兴路隧道采用上下双层隧道;上海南站拥有一个吊装难度相当大的完整圆形顶盖;轨道交通施工从一条单线的施工向几条线在同一个站点换乘的立体施工转变……整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从以往“还帐型”向“功能型”“枢纽型”高度提升。
“三港二网”现雏形
上海市委、市政府把“十五”期间的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概括为“三港二网”,即以浦东国际机场为主的空港,以洋山深水港和外高桥等港区组成的海港,以上海南站和长途客运站为主的陆港,另加280公里轨道交通网和650公里高速公路网。目前,相关项目进展顺利,“三港二网”的雏形正在悄悄形成。
今年夏天最热的几天中,上海地上地下65公里轨道交通线上,每天要运送105万人次,创下了非公众假日的历史之最,然而这仅仅是65公里已经投入运营的轨道交通线的纪录。从现在到2005年,上海的轨道交通线总里程数将达到280公里,从眼下仅有的1、2、3号线一直增加到9号线。目前,地铁一号线北、南延伸段,明珠线二期,杨浦线、磁悬浮等5条线路104公里正在施工中,61个新建车站中41个地处闹市。接下去还有5条线路即将开工:从浦东外高桥到三林,从市中心到松江,从祁连山路到零陵路,地铁二号线向西延伸,以及上海南站地区的地铁衔接工程,这5条线路共110公里。目前,上海地下共有15台盾构在悄悄向四面八方推进,每一台都寄托着上海人“地铁早日建到家门口”的希望……
上海曾经有过举世闻名的几个“三年大变样”,正是“大变样”让上海找到了自信,重塑了形象。如今,新一轮的辉煌正在孕育,而这种辉煌将为今后上海、邻省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提供一个更为坚实的平台。(新民晚报:杨俊 金孜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