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 | 搜视 | 电影 | 电视剧 | 直播 | 点播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房产 | 家居 | 论坛 | 访谈 | 博客 | 星播客 | 网尚文摘
新闻频道 > 一年又一年·回家 > 正文

过年的味道

央视国际 (2003年01月29日 10:56)


  又要过年了,每年的腊月正月都弥漫着过年的味道。

  一到腊月,就觉得有点神圣了。整个腊月都在准备着过年的东西,你听那歌谣唱的多好:二十三,神上天(灶王爷上天去报告一年的情况);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都蒸馍;二十九,一咯扭,三十初一,花溜溜。其实,小时候我们的衣服鞋子都是母亲手工缝制,所以一到腊月母亲就赶制新衣新鞋。母亲一般都准备得好,准备得早,我们穿上新衣新鞋都欢天喜地。我们那儿过年两大项准备活动,磨豆腐和蒸馒头,好几家笼在一块,大家齐动手。磨豆腐是男人们的事,蒸馒头则是男人烧火管锅,女人糅面,蒸好蒸坏是件大事,所以大家都小心翼翼。

  到了除夕,就是过年了。从除夕中午起,每顿饭前都到每位神前烧香。下午把庭院屋子、门外小路再清扫一遍,挂上红灯,贴上火红的对联。每家每户都去折些树枝(我们那儿的柏树遍地都是),放在庭院里等初一清晨点。除夕晚上吃饭前要放鞭炮,但不讲究吃食。吃饭后要把瓜子、糖,放在盘子里,我们大家吃。父亲除夕晚上,要去爷爷家送酒送烟,还要看望本族中辈份大的人。母亲准备大年清晨的饭。小时候,没电视,我们就打牌,一直打到十点左右,实在困了就睡觉,现在倒是看春节晚会直过十二点,放串鞭炮暂睡一会。过年了,父亲总让门前灯亮着,照亮去关帝庙烧香的人,我们那儿有抢头香之说,谁烧了今年第一柱香,谁今年必定发达,所以12点一过,就有三三两两的人去抢头香,常常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等他们烧完香后,都要放一串鞭炮,所以我们村12点一过就鞭炮此起彼伏,哔哔叭叭,人们的鞭炮越放越长,我们就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震醒,赶快穿好新衣新鞋,把大门打开,把院子里的柏树技点燃,祥云瑞霭升腾起来,人们烤着柏枝火,说这火真旺,来年日子也旺。烧香,放鞭炮(过年过元宵,饭前都要烧香放鞭炮),个个喜气洋洋。天不明,要吃好饭,吃的大都是面条和猪肉粉条豆腐海带丸子菜,每年只吃两回,大年初一和元宵清晨。

  天明了,大家相约去拜年,男人们一团,妇女们一伙,都去本族拜年。没出嫁的姑娘只给父母和自家的人拜年。上午,父母拜完年后,还要去给山神、马王爷、送子娘娘烧香,每处庙都离得很远,一般都是分工合作。中午吃饺子。下午不是打牌就是看戏,第二天去舅舅家拜年,第三天女儿回娘家拜年,这是规矩,谁也改变不了。

  元宵节又是一番热闹。先是街道都挂上各式各样的灯,满街都是各种彩纸剪成的吊花,耍拳的、耍龙的、唱戏的、跑旱船的、说快板,各种团体很多很多,都是走家串户地演。到晚上,敲锣打鼓,等烟火放过就聚集起来演,最后放两场电影。这是我们村最热闹的时候,男女老幼都来观看,外村的文艺团体也应邀前来,因为我村建村早,过正月十五,他们分别过正月十六、正月十七,三个村聚在一起,更是热闹得震彻山谷,喜气冲天。正月十七一过,人们该干嘛干嘛去了,整个年就算过完了。

  一年又一年,年年如此,只不过烧香的人越来越少了,吃的东西越来越丰富了,穿的新衣不用母亲缝制了,可以看春节晚会了。但那种古老的仪式、古老的习俗,永远在沿袭着,现在没有变,将来也变不了。不知怎么,我也不希望它改变,因为那才是咱中国人红红火火过大年,那才是咱中国人自己的节日。

  (网友小青/文)

责编:刘棣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