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愿条条大路通向新农村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7日 16:55 来源:
    专题:网友评两会
    专题: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新农村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今年两会期间,“新农村建设”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字眼,不但出现在总理的报告里,出现在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口中,也“活跃”在广大老百姓中间。可以说,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得到了从中央到民间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人们说,这一概念,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这个新的宏伟蓝图总的目标就是20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建设新农村?农村具体细节应该如何新?首先这离不开党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离不开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切实带头作用。有专家指出,要以实现政府主导为前提,而以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建设积极性。

  我们看到,正在被两会代表和委员审议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把新农村建设列在了“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之首,正说明了它的重要性。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性工程,从长远来看,它必将影响到21世纪的中国能否逐步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温家宝总理在3月5日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三大途径,就是一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二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下决心把投资方向转向农村,三要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是一种很好的思路。而正是这种新思路,成为了我们建设新农村的一个正确导向。除此之外,在新农村的建设道路上,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逐步扩大农村内需也是一条重要途径。而当前我们要在全社会中发展循环经济,农村也是一片广阔天地。

  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一场深刻的社会主义实践,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小康与和谐,所以它讲究的是实实在在、求真务实,讲究的是切实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真正意愿,而来不得任何虚伪有害、伤害民心的形式主义,正如今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所指出的那样,“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各级政府部门和村基层组织应当“更加注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全体农民参与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农村的民生问题要比城市的复杂和困难,而农民们也更渴望各级政府部门认真解决好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各种利益问题。当然,在要求政府为新农村建设问题更加尽心尽力的同时,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素质和现有观念也应当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进步而实现相应的转变。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正式实施的开局之年,而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任务就是我们要抓紧落实好新农村建设由此起步开局的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将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增长14%。这是好事,但我们需要切实做到“统筹兼顾、关注民生”,将其落实到农民们最需要的地方、更加有效妥善地利用,特别是在发展现代农业、搞好农村教育、提速农村合作医疗、实惠务工农民、全力提升农村基建等方面。

  随着未来“十一五”规划的逐步贯彻落实,我们真心希望广大农村百姓看病不再那么难也不再那么贵,而全国农村真正普遍实行免除学杂费的义务教育,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更加有力,农民群众真正过上好日子,与城市居民一起实现“共同富裕”。更希望,在“新农村建设”观念逐步深入民心的今天和未来,能够有更多关注它的人来关心、支持和帮助“三农”各项建设,让条条大路都能够通向我们未来的新农村!(作者:广仔1)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点击原帖 发表高见>>

  进入论坛 建言立论>>

责编:王茜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