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经济发展了,环境变差了?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2月13日 15:14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十六届五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新农村描绘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条件。“村容整洁”主要是指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秩序稳定,村容村貌整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今口袋鼓了,房子也宽敞了,但美中不足的是农村环境却变差了。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地理、生活习惯、人口素质、行为方式、环境意识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农村环境现状是: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渠,举目所见皆有垃圾,间或有动物尸体夹杂其间,发出恶臭。大风一来,纸屑、塑料袋满天飞舞,大风过后,大量废物悬挂在树枝和电线上。这样的环境现状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很不相适应。笔者认为:如果农村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也将影响全国大环境整治的推进速度,甚至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尽管造成我国农村污染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一是乡镇企业和养殖户为降低成本或本身经济条件有限,将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垃圾直接倒入河中。二是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处理垃圾不规范。据有关部门调查,有51%的农民家庭是将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沟渠,有18%的人直接倒入农田,只有很少的人是将垃圾掩埋或烧掉。三是农村居民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不仅加速了农村土壤污染,而且对人畜安全造成直接危害。四是缺乏切实可行的农村环境监督管理机制。尽管政府部门在城市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农村的环境问题似乎并没有获得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使农村环境监管基本处于盲区和半盲区状态。既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又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还没有必要的环保常识教育与宣传。

  众所周知:农村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一方面固体废物垃圾愈积愈多,会大量侵占土地;另一方面,固体废物以及渗出液会破坏地表植被,影响土壤生态平衡,降低土壤活力,如果进入河流湖泊、渗入地下,会损害水体环境,危害人的健康。然而农村环境问题不是一日造成的,治理起来也非一日就可以解决。环境问题的解决将是一项长久而系统的工程,也是关系到九亿农民切身和长远利益的工程,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工程。在农村经济与改革迅猛发展的今天,只有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才能为百姓造长久之福、可持续之福。为此,一是要加大农村环境宣传的力度。由于农民环保意识不强,具有环保知识更少,因此必须通过广播、电视、宣传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结合农村的特点,对农民进行环境知识的宣传与教育,特别要重视青年一代的环保教育,使农民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变被动为主动。二是要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关环境保护的约束与监督机制。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城市企业向农村的扩张,农村的污染有加深的趋势,因此必须建立适当的利益引导机制与监督机制,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控与治理,防止农村经济发展了环境变差了。三是要推广先进、绿色的农业科技,以先进、绿色、健康的农业科技来刺激农民,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发展农村经济。也就是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引导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四是要将农村环境的保护、治理与城镇的环境治理结合起来,两者是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应该统一规划。也就是要求环境保护部门在抓好城市防治污染的同时,必须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加以关注,警惕城市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只有这样才是真正为当地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着想。

  水碧天蓝,空气清新,是我们对新农村生态环境的理想描绘。虽然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居住分散,自我净化能力比城市强,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农村污染可以不予关注。恰恰相反,由于人类赖以果腹生存的粮、油、果、蔬都产自农村,因而对农村污染的关注不但不能逊于城市,更要甚于城市。但愿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农村环境是健康的,令人充满希望的,也应当是无愧于子孙后代的。(作者:刘纯银)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点击原帖 发表高见>>

  进入论坛 建言立论>>

责编:王茜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