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这样的“年味”不要也罢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2月06日 14:33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今年春节,为了找回所谓的年味,北京等两百多个城市对燃放烟花爆竹放开限制,欢度春节的城里人,似乎从震天响的爆竹声中找回了过年的感觉。但是,从北京市和媒体遮遮掩掩的解释和报道中,为此所付出的代价也不少。

  以北京市为例,近50万名治保积极分子、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干部、公安民警和武警官兵冒着严寒,在大街小巷中维护烟花爆竹燃放秩序。4000余名消防官兵在除夕、初一和初五,都进入了二级战备执勤状态;120个企事业的专职消防队、2000余名消防队员承担附近、周边区域一般火灾扑救任务;170多个城市社区志愿消防队和30多个乡镇专职消防队,以及1万多个义务消防队、15万多名义务消防员也进入戒备状态。节日期间,每日凌晨,都有1万余名环卫工人冒着严寒,披星戴月在大街小巷清扫烟花爆竹燃放后的残屑。如此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如临大敌,这样的“年味”不要也罢。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标志性符号,也是最能唤起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和民族认同的节日。中国农业的特征是春种秋收,春节便成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美好象征,成为中国人一年周而复始生存的起点。历史上的春节曾拥有诸多内涵丰富、形式繁复的民俗礼仪。从腊八开始,经过祭扫、烹饪、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拜年、逛庙会,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赏花灯,如此过程中的群体性的传统习俗才能烘托出“年味”。但随着现代文明和城市化的进程和冲击,城市的人们住进了高楼大厦,老死不相往来,带着人格面具生活,对门邻居不相识,群体性的活动少之又少,怎么能不感觉到“年味” 的缺乏呢?

  春节走朋访友时,笔者曾和一位农村的亲戚谈起“保卫春节”和没“年味”的问题,他说,“这是你们城里人吃饱了撑的”。细细思量这位农民朋友的话倒是话糙理不糙。在农村,元日以后,走亲访友,互送礼品,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丰富多彩、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直到元宵以后。从农村浓浓的年味中,笔者体会到年味是一种心情、是一种记忆、是一种希望,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憧憬。因此,找回年味还得要从自己的心灵中去找寻,到希望的田野---广袤的农村大地去找寻,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中去找寻。这和燃放烟花爆竹没有必然关系。

  过春节,为找回年味燃放烟花爆竹与现代化文明城市的建设进程不相吻合。放鞭炮造成的危害诸如影响休息、浪费、污染空气、制造噪音、损害人身安全等更是人所共知。大年初五,是中国人传统中“迎财神”的日子,上海夜空中鞭炮声震耳欲聋,其持续时间和声音强度比起除夕夜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些老年人、病人和孩子却不堪其扰。

  据估算今年春节将比往年多燃放掉十亿元人民币,首都环卫工人在大年初一凌晨清扫出约458吨爆竹废屑。如此浪费地用燃放烟花爆竹来找回年味,这样的“年味”我们不要也罢。(作者:晨曦wt)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点击原帖 发表高见>>

  进入论坛 建言立论>>

责编:王茜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