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2月31日 08:58 来源:
| |
徐鹏飞绘 |
人民日报消息:前一段时间,广东省汕头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正忙于组织今年第二次骨灰集体撒海,这种科学文明、节俭质朴的丧葬礼仪已逐步为汕头城乡群众所接受。
1998年清明节期间,汕头市在妈屿外海域举行了“让先人回归自然,愿亲情溶存大海”的骨灰集体撒海活动。此后,每年在清明节或冬至前后都组织这样的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和海内外潮汕籍乡亲的热烈响应。一位陈姓市民,1971年其母去世火化后,骨灰停放在家中30年。他得知第四次骨灰撒海的消息后,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活动,了却多年心事。一位李姓中学老师,2000年丈夫去世,她遵照遗愿把骨灰撒入大海。2001年第四次骨灰撒海活动时,她又为公婆及祖母等3位先人办理了骨灰撒海手续。在她看来,骨灰撒海既彻底卫生,又文明高尚,是先人的最好归宿。
在汕头,连年来报名参加骨灰撒海活动的人越来越多。8年来,汕头市已连续在中心城区举行10次骨灰集体撒海活动,累计共有4830多份骨灰撒入大海。据不完全统计,汕头市中心城区近几年撒海的骨灰数量约占火化遗体总数的三成左右,而澄海区更高达七成。
短评
倡导新的殡葬观
骨灰撒海是我国继火葬后又一次重大殡葬改革,也是当今世界各国积极倡导的文明之举。早在1956年,周恩来就同邓颖超约定:死后把骨灰撒在祖国的江河大地。周恩来曾这样说过:“人死后为什么要保留骨灰?把它撒在地里可以做肥料,撒在江河里可以养鱼。”
骨灰撒海改变了人们“入土为安”的旧观念,与土葬相比可节约大量的土地、木材、金钱,能为子孙后代多留一些净土。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年死亡率约0.65%,近五成的遗体实行火化。虽然火化后存放骨灰的灵堂或公墓较土葬大大节约用地,但每年仍有近7000万平方米的土地变为坟地。
新观念的形成需要倡导。汕头市每年举行骨灰撒海活动,在实践中慢慢培养新的殡葬观。上海市民政局也在今年清明前夕出台规定,凡具有上海常住户口、过世后骨灰撒海的,每人补贴150元。希望科学文明的现代殡葬风尚能在我国沿海地区广泛推广。(本报记者 侯伟生)
《人民日报》 (2005年12月31日 第二版)
责编: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