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连线]中小企业融资之困
央视国际 (2004年06月07日 10:39)
CCTV.com消息(时空连线):六月二号,第三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销会在青岛召开。会议第一天,青岛会展中心就涌进了三万多名中小企业代表,沈祥飞也是其中的一位。他的企业离会场不远,在家门口儿召开的国际会议自然不能错过机会。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沈祥飞:每一次会,我们机会都不能错过,很可能在每一次会上有一些收获。
沈祥飞希望的其实是能够获得资金,他的企业也在会上设了个展位。展位只有半个,是和另外一家企业合租的。摆放着完全不相干的产品,在记者的要求下,沈祥飞带着我们参观了他的企业。这家民营企业有一百多人,属于典型的中小型企业,但是拥有着几项汽车四向和八向电动座椅的部分专利权。急需扩大生产,但是生产资金是个大问题
沈祥飞:缺钱,那怎么解决呢,就是银行,再就是找合作者,再就是看国外的合作者有没有可能。
沈祥飞告诉记者,汽车电动座椅由于能够代替进口产品,并可能使汽车整车价格成本下降3000千元以上,符合目前汽车行业的降价趋势,所以销路看好,目前已经被一汽集团等大企业所关注,但苦恼的却是无法获得资金来扩大生产,形成产能。在向银行提出信用贷款时,银行的态度是希望在他们具有一定规模后,再放贷资金,这使得沈祥飞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沈祥飞:现在资金来讲是个关口,卡住了,卡住什么呢,就是你没法进设备,达到一定产能,达不到,那总厂厂家呢,如果你没有产能,他不跟你签合同。
沈祥飞所在的企业是由一家过去的老研究所转制而成,搞出这项有市场前景的产品真的不容易,如果资金获得顺利,在几年内,产值可能会从现在的几百万元上升到三到四个亿,但是让这样的新企业提供信用保障,真是无从下手。而这样的新型企业在信用贷款时波折过多,并不是偶然的。APEC中小企业会议已经在中国召开了三次,在青岛召开的这次APEC中小企业会议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呼吁重视并探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六月二号到六月六号的会议期间,共有近十万名中小企业人士参会,他们抱着推销展示产品的目的,心中却常常惦记着自己企业的资金链,这一问题在记者以后的采访中不断的得到证实,在青岛万年制刷集团,老总高维寿做世界刷子大王的梦做了十几年,到去年终于把几块钱一只的刷子卖到了全世界。去年一年小刷子卖了近一亿元,而且还有扩大销售的可能。但是资金从什么地方借呢?
万年集团目前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制刷厂,品种多,产量大,产品大部分销往欧美市场,但是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却几次因为抵押物的问题被挡了回来。
采访:担保制,企业和企业之间大家都不愿意担保,因为担保有风险吗,那么使用财产抵押,财产抵押吧,你看咱们企业土地还没有,买下来,土地还是租赁制,租赁政府的,所以说,抵押也不能抵押。
万年集团作为一家民营的前身是一家乡镇企业,但是这类企业也往往具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土地等重要资产的产权不清,而银行在这一问题上态度又十分坚决地依照过去国营企业的贷款的土地抵押政策,所以,贷款之痛,成为相当一段时间以来,中小企业几乎都要经历的痛苦。而这种痛苦的代价也是沉重的,在青岛一家皮鞋厂,记者了解到,尽管这家企业现在的年销售已经达到了一个多亿,但是公司领导却还是在抱怨当年未能及时获得贷款,失去了最好的发展机会。
采访:就是因为我们要发展的时候,没有资金给我们,为什么说那时候发展时期好呢,温州的企业还没有起来,温州现在的大企业都是94年才刚起步,我们92年93年时非常的好。
在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发展瓶颈。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长期从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的包国强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包国强:中小企业融资和大企业完全不一样,这些东西是我们过去所不熟悉的,所以为了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一定要熟悉中小企业,了解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并不遵循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老习惯,但这却可能给银行的老习惯提出了挑战,按包国强的观点,银行对中小企业缺乏了解,那么银行界对中小企业的了解或者说印象又是什么样子呢,记者联系了一位银行业人士。他告诉记者,银行界的人员总结了四个字,急、频、大、小,也就是说,想贷款时急迫,贷款次数频繁,放贷风险偏大,贷款数目偏小。
上海银行发展部部长:对银行来讲,他发放任何一笔贷款的手续,他的程序是一样的,所以这个中间对银行来讲,就反过来讲银行这边,它的交易成本就比较大,一样发放一笔贷款
给中小企业,可能是一个密集型劳动,给一个大企业可能是批发性劳动。
韩先生很客观地告诉记者,尽管他个人并不赞赏一些银行的作风,但是重大轻小在银行长期以来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目前在国内企业融资的方式,主要形成了股票类、贷款类、债券类、基金类、项目融资类、财政支持类六大融资方式,而对中小企业中占80%的非公有经济仅仅开放了短期信贷和大企业股票融资的渠道,由于正常融资渠道解决不了的融资问题,在浙江、福建、广东等私营企业发达地区,法律上尚无保障的民间融资甚至地下钱庄在很多时候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已经引起金融界的普遍担心。但是,正常融资渠道解决不了问题,再回避了无保障的资金,那么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又是如何维持的呢?
采访:一个是靠我们每年的累积,我们每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块自由资金,在一块就是现在这个三角链拖欠,我们也拖欠供应商一块。
多年以来,中小企业获得了蓬勃发展,但是一直有人担心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的贷款信用问题,而去年上海一家投资结构对此做过统计,观点恰恰相反,中小企业的信用并不低,在上海中保投资对中小企业的投资回收中,呆帐比例低于百分之一,和国营企业的呆帐比例来比简直是令人欣喜,但是,这一调查结果的出现却依然未改变在中小企业长期贷款难的问题。
采访:严格意义来讲,我们过去在98年或者说是95年之前,我们都是计划体制,它没把自己作为一个商业银行,它的员工可能把自己作为一个国家干部,还有我们一些银行的行长头脑中间,我是什么部的部长,部长一级的,我是局级干部,还有这样一个,生意考虑的比较少,实际上它(贷款)是一个市场的行为。
同时,就在这种贷款难的环境中,中小企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却是愈加明显。以行业内常说2、3、4标准来看,员工在两千人以下,销售在三亿元以下,资产在四亿元以下的企业都属中小企业,其占目前国内企业总数的99%,而其中80%以上是非国有经济。全国每一百个就业人口中,就有75个是在中小企业就业的。但是同时,民营企业在所有类型企业中,贷款满足率也是最低的。低于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记者在第三届APEC中小企业会议上的中小企业融资洽谈会上作了100份企业融资意想调查,调查显示,100位与会代表在三个问题中,有2/3以上的代表表示了强调贷款意愿。但是,以目前国内中小企业贷款现状来看,他们中,又有多少能实现愿望呢?相应的投资公司又是如何看待这种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象呢?
记者:这次会议的主办方说,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达成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媒人,起到信息沟通的作用,希望把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和一些有意愿投资方能够拉到一起来,这个目的是否能达到,投资方选择中小企业的时候又有哪些要求呢?
接下来我们连线这样两位嘉宾,我们要连线的是北京新世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张寅生总裁,他是作为中小企业方面的代表,另外是香港华杰专业咨询有限公司的高级顾问杨兹诚先生,他是作为投资方的代表。非常欢迎两位能够加入我们的节目中。
首先问一下张总,你们这个企业发展到现在,您觉得遇到最现实的困难,最切实的问题是什么?
张:就是千辛万苦把好的项目拿到手,但是无门,找过银行,银行方面对中小企业的条件现在还是相当严格,总体来讲还是很难的。
记者:我想问一下杨先生,为什么银行对中小企业有戒备心理?
杨:一般的中小企业给人家的印象,说他是重经营轻管理,就是说中小企业有一个普遍的特点,不规范,作为银行来讲,是一个规范的行业,所以银行对不规范的企业觉得风险难以掌握。
张:可是我想一个中小企业有好的项目,一个是高科技含量的,而且非常有市场前景的,当我们找到后者的时候,银行在支持上仍然支持不够。
杨:我觉得是这样,高新科技在目前来讲的话,日新月异,高新科技本身产品是否受到市场接纳,这个有待印证的,所以从投资方来讲,除非是对这个非常有信心,要不然的话,这个是属于很高风险的投资,一般来讲,如果从国外的经验,叫风险资金,专门投资在高科技技术的产品,而以前他的投入,希望这个投入很高的回报,目前在中国这方面的力度,或者这个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中小企业在这方面或者高科技产品在市场获得资金的机会相对来说比较少。
记者:问一下张总,有没有在这次会议上找到对你感兴趣的投资方?
张:目前还没有,但是我还是怀着最大的希望。
记者:张总,您说中小企业融资非常困难,但事实上我知道比如近两年很多政策出台,比如说深圳有中小企业专门上市的板块,各地有一些去帮助中小企业代换的基金,也有一些风险投资,为什么你们拿不到这些钱呢?
张:中小板块上市是刚刚开始,中小企业来说,我们现在还不太了解,就是说对怎么上市的程序以及上市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收益,我们都不了解,所以大家有一些不了解,有些在观察,这些阻碍了大家向前迈进的脚步。
杨:我们讲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因为本身也有一个门槛的要求,在企业上市的时候,很多企业尽管经营上经营效益还不错,但是从规范经营的角度讲,或者法律上,有很多过去有些不规范的例子,可能形成这些企业很难进入这个门槛这个因素。所以有的时候尽管效益很好的企业,也不见得能获得银行融资或者在资本市场里获取融资。
张:所以现在很多都是私下融资,就是高利贷融资,其实就是一种怪现象,也是一种不成熟市场的现象。
记者:对一个企业来说高利贷融资会有什么麻烦吗?
张:风险非常大,如果项目好,盈利大,就要追收你的利润,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可能造成逼债、追债,所以对企业对社会都不是好的事情。
记者:张总您了解您的朋友中有这样实际的例子吗?
张:有,这种借贷在我们身边还是比较普遍的,因为借贷无门,最后只能向私人借贷了。
记者:有麻烦吗?
张:我知道的还没有麻烦,但是毕竟蕴含着很多的风险,这是很危险的。
杨:非法集资的话是违法的,我们也探讨过,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从中小企业来讲,缺乏资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从社会来讲,现在资金也是非常充裕的,有的时候苦于没有出路,所以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有很多民间的借贷行为的话,这种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所以我觉得倒过来作为一个政治部门,现在应该是面对事实,怎么样从资本市场规范,怎么引导这个资金,有一个合法的投资的渠道,有需要的中小企业跟我们这些资金能把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法律的手钻把双方的利益保护好,这个应该是现在需要研究的这么一个课题。
记者:您觉得如果规范好的话,有可能是未来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非常好的渠道?
杨:对,我觉得是。
记者:非常感谢两位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中小企业经济在我国的企业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增加和输通融资渠道成为关健,政府广开门路,提供政策帮助,而企业本身加强自律也同等重要。
责编:闫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