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三峡截流前:原样搬迁“袖珍古镇”

央视国际 (2002年10月14日 14:38)

  南方日报消息:到三峡库区看文物,巫山县的大昌古镇不能不去。这座具有1700多年的“袖珍古镇”,是三峡库区上百处珍贵居民建筑的代表作。在库区200多处需要保护的地面文物中,它与涪陵白鹤梁、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等3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起,被文物界列为三峡库区地面文物的“四大件”。

  小镇是兵家必争之地

  大昌古镇位于长江支流大宁河和洋溪河的交汇处,是“四大件”中惟一一个不在长江边上的文物,也是小三峡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县志记载,这个三面环水、占地仅1万多平方米的小镇,从西晋太康初年到清康熙九年的1300年间,都是郡、县治地,历来是川、陕、鄂边区的物质集散地和兵家的必争之地。

  保存完好的古镇

  大昌镇党委书记刘敬安告诉记者,整座古镇南北长450米,东西宽约200米,除了北街外,东、西、南3条街道和3座城门都保持明清风格,是三峡库区境内少有的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古镇。

  在大昌一下船,抬头便见已有400多年历史的南门边一对古代石狮分列左右,依旧显得相当威武。进了大门,是一条长长的青石板街。沿街的建筑多为四合院,临街的铺面大多分2层,居民建筑中的许多木雕花窗,都是清代或更早的旧物。

  据介绍,这些建筑中,最有名的是号称“温半城”的温家大院,它是原清初拔贡老爷的府邸,目前这个院子的主人是温家的第12代子孙。这个院子集中体现了当时当地居民房屋的建筑特点,保存完好,因此它成了当地清代民居建筑的典范。

  整体搬迁到五公里外

  三峡成库后,长江水将通过大宁河倒灌进来,淹没整个场镇。当地政府为了配合文物部门做好古镇的搬迁复建工作,已经投入20多万元,在大宁河下游的邓家岭征地45亩,用于整体原样搬迁古镇。征地离大昌古镇有5公里距离,地形、地势与原址相差无几。

  巫山县文体局副局长葛列军介绍说,搬迁过程中,他们将用东门、南门、西门、温家大院、丁字街口5处重点建筑来定位,确保搬迁后的古镇仍旧保持原有的街道布局和空间视角。对35处需要搬迁的古建筑,他们将进行分类编号,同时对整个拆迁过程进行拍照、录像,确保复建时能准确地恢复原有的建筑风貌。

  目前他们已经完成了搬迁方案设计,拟将在今年年底公开招投标,明年春节后正式动工

责编:张敏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 国土资源部:高质量完成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2002/10/13/ 14:54)
  • 三峡库区最大的危险废物污染源开始清运(2002/10/13/ 08:02)
  • 三峡截流前:高峡将出平湖“神女”有情当惊 (2002/10/12/ 17:55)
  • 三峡库区瞿塘峡摩崖题刻保护工程完工 (2002/10/09/ 20:58)
  • 三峡库区截流前系列报道:决战决胜“135” (2002/10/04/ 13:49)
  • 三峡库区截流前报道:三利三弊说白帝 (2002/10/03/ 11:43)
  • 新三峡风光无限 二次截流后形成旅游新格局(2002/10/02/ 12:11)

  • 鍏充簬CCTV | CCTV.com浠嬬粛 | 澶浜哄姏璧勬簮鍌ㄥ搴� | 鐗堟潈澹版槑 | 娉曞緥椤鹃棶锛氬渤鎴愬緥甯堜簨鍔℃墍 | 鑱旂郴鎴戜滑 | 骞垮憡鏈嶅姟 | 鍙嬫儏閾炬帴
     涓浗涓ぎ鐢佃鍙� 鐗堟潈鎵€鏈�
    浜琁CP璇�060535鍙�  缃戜笂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佸彿 0102004
    缃戦〉璁捐锛�涓娌冲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