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鲁迅若健在,当惊世界殊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1月23日 14:57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湖北大学教授涂怀章创作的长篇小说《人殃》,曾受到文艺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但小说面世后,湖北大学13名老教授、老干部认为该书写的就是他们,但纯属捏造事实,丑化他们,给其人格、声誉带来严重影响,于是将涂怀章告上法庭。2005年12月15日,武汉武昌区法院以诽谤罪一审判处涂怀章拘役6个月。(《工人日报》1月21日)

  写小说也能写出诽谤罪,并且居然被法院判处拘役6个月,真是天下奇闻。把文学创作中反映的文学真实,等同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并非自《人殃》起。《阿Q正传》刚问世时,也有许多人诚惶诚恐,认为《阿Q正传》上的某一段就是骂他。因为只有某人知道他这一段私事。等到他打听出来《阿Q正传》的作者名姓的时候,才知道他和作者素不相识,因此才恍然自悟,又逢人声明说不是骂他。对此,鲁迅先生说:“假如写一篇暴露小说,指定事情是出在某处的罢,那么,某处人恨得不共戴天,非某处人却无异隔岸观火,彼此都不反省,一班人咬牙切齿,一班人却飘飘然,不但作品的意义和作用完全失掉了,还要由此生出无聊的枝节来。”(《答〈戏〉周刊编者信》)

  了解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典型人物往往是观察、归纳、综合某一类型人的共同特点,然后创造出来的。成功的典型给人的感觉,似乎“他”就是我们中的一个,我们的熟人中都有“他”的影子,都有一点像“他”,然而又不全像“他”,到处可以碰见“他”,然而又不能指认“他”就是某某。这正是文学典型的价值所在,魅力和吸引力所在。

  由此看来,把文学作品反映的内容等同于现实生活,并以诽谤罪一审判处作者拘役6个月,显然有失公允。倘若涂怀章教授写的不是批判类小说,而是歌颂类小说,生活中的一些人是不是就可以据此站出来说这个小说就是歌颂自己呢?

  文学艺术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宽松、自由的外部环境。纵观古今中外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凡是兼容并包、言论自由的时代,一定是科学文化艺术百花齐放、空前繁荣的时期。武汉武昌区法院根据一部文学作品描写的虚幻现实,就据此认为诽谤了湖北大学的老教授、老干部们,实在让人费解,鲁迅先生若健在,他恐怕也要惊讶于写小说写出诽谤罪这样的事情吧。(作者:丁仁能)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点击原帖 发表高见>>

  进入论坛 建言立论>>

责编:王茜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