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撞击"发现彗核表层由细粉状物质"铺"就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7月09日 15:50 来源: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7月09日 15:50 来源:
新华社洛杉矶7月8日电(记者陈勇)在太平洋时间7月3日深夜进行的“深度撞击”行动,产生了新的科学成果。项目科学家8日说,“深度撞击”使彗核表面的细粉状碎屑腾空而起,在这些漫天飞舞的碎屑中,包含有水、二氧化碳和有机物。
美宇航局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8日说,“深度撞击”的撞击器以25度的倾角、每秒10公里的速度轰击彗星坦普尔1号的彗核表面后,使覆盖在彗核表面的细粉状碎屑以每秒5公里的速度腾起,在彗星上空形成一片云雾。
“深度撞击”项目首席科学家迈克尔·赫恩说,这些碎屑的颗粒比细沙还小,只相当于滑石粉,这说明彗核不像人们原先认为的那样是个“大冰坨”。项目科学家彼得·舒尔茨说,彗核表层物质如此细小,说明它在漫长的太空旅程中没有受到大的外界扰动。这些细粉中含有水、二氧化碳和简单有机物,其中水的成分大大少于原先的猜测。
美宇航局的“雨燕”天文卫星也探测到,“深度撞击”激起的细粉状物质可能有数十万吨之多,在太空中绵延数千公里,直达彗发层。现在这些细粉状物质被太阳风中的高能粒子轰击,放射出X射线。不过,这些细粉构成的云雾也使科学家无法准确观测撞击后形成的坑,目前只能猜测这个坑直径大概有50至250米,深度大于50米。
科学家还说,“深度撞击”探测器在撞击前后拍摄了约4500张照片,成为重要的科学信息来源。其中效果最好的一张照片分辨率达到4米,比此前彗星探测项目所得照片好10倍。“深度撞击”的飞行器在撞击后进行了一次状态检测,结果表明它一切正常。
责编:陈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