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科教新闻 > 正文

[网友原创] 只有原领导能认识到教育不公平?

央视国际 (2005年02月02日 15:55)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教育不公平现象早已是公开的秘密。长沙名牌高中择校费,高的收到1.5万元,初中1.2万元,现在连小学都开始模仿。 “教育不公平问题,我们积压在心中很久了!”湖南省教委原党组书记朱尚同说。(见《中国青年报》2月2日)

  看了《中国青年报》关于教育公平报道的系列文章,感触颇深。但是笔者通读该则报道,不无遗憾地发现,对教育公平进行呼吁的、建言献策的,对教育不公平现象进行抨击的,都是“原领导”。如原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刚调任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的张国骥,湖南省教委原党组书记朱尚同、冯象钦,湖南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刘欣森,湖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彭干梓,湖南师范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戴海等。笔者对这些老领导的“仗义执言”式的为民呼吁感到由衷的高兴,但还是要指出,难道只有“原领导”才能发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吗?现任领导为什么不能发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呢?笔者还可以没有任何坏意地说,这些“原领导”在台上的时候怎么没有采取措施来保证教育公平呢?

  当然,你可以说笔者的反问是无理取闹,但是站在教育公平的立场上,扪心自问,笔者以为,反思这些对于实现教育公平是很有意义的。毕竟,教育公平的实现不可能靠“原领导”的呼吁就能解决的。教育公平是一个社会公平的基础,实现教育公平是政府的责任。众所周知,现代社会的教育,一方面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同时,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是实现社会平等的工具。由于事实上存在的个体才能、禀赋的差异、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对教育公平的关注集中在给所有人公平的发展和竞争的机会。给予个体同样的公平和发展的机会,是实现教育公平的要义所在。而要实现教育公平,笔者以为,仅仅只有“原领导”的呼吁,而没有“现任领导”的重视、支持和配合,要想实现教育公平恐怕还是一个梦想。

  教育不公是整个社会最大的不公,但是只有“原领导”的呼吁是不可能解决教育不公的。我国用只占全世界教育经费的1%,教育着占全世界25%的教育人口。根据90年代的统计,人均教育经费,世界平均为215美元,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教育经费投入的目标表述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1995年颁布实施的《教育法》也对此做出相应的规定。但是,到2000年底我国教育投资的比例实际只有2.87%,未能达到既有的目标。与世界4.8%的平均水平相差甚远。我国与印度相比较,1980年我国的公共教育经费总额是印度的1.58倍,1985年差距缩小为1.08倍,1990年印度反而超出我国18%。要想实现教育公平,增加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没有现任领导的支持,行吗?正因为如此,笔者才提出了为什么只有“原领导”呼吁的疑问。

  只有“原领导”认识到教育公平的重要性,是不可能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当现任领导重视这种呼吁,而不是也等到成为“原领导”的时候再去呼吁教育公平,才能实现教育公平。期待现任领导也加入呼吁教育公平的行列中来!(作者:朱四倍)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 进入网评天下论坛 发现更多精彩话题

责编:张会玲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