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国际观察12月26日播出):
一年前,世纪灾难冲击印度洋沿岸
这里、这里、这里留下伤痛记忆。
一年后遭受重创的土地上升起希望
这里、这里、这里重现往日生机。
2005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 亚齐08:16:00
苏西诺 印尼总统:
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低头默哀,为成千上万的灵魂祈祷,他们的生命在去年的12月26日发生的海啸中失去了。
海啸给亚齐市民带来一次宝贵的生命,让它在统一的印尼开始下进行自治,开始了自尊与和谐的新生,我们以信心和决心来迎接2006年。我们将会重建亚齐和尼亚斯,并会把它建设得更好。
女士们、先生们,我认为,海啸带来的最为显著的影响之一就是全世界人团结到一起,在自然灾害中从来没有像这次这样充满关爱、善意和慷慨。
演播室主持人 董倩:
各位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国际观察》。
刚才您从画面上看到的是今天早上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纪念海啸一周年的活动。
在去年12月26日早上8点16分,一场罕见的印度洋海啸袭击了印度洋周边的11个国家,到目前为止,统计数字显示,已经至少有23万人在这次海啸中丧生。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的时间就过去了。在这过去的一年时间里面,这些国家的重建到底进行到了什么样的阶段,这是我们今天一同关注的。
先介绍一下演播室的两位嘉宾,他们都在海啸之后去过海啸灾区。一位是《新闻调查》的记者杨春,另外一位是特约新闻观察员于大波,于先生也亲赴灾区,参加过相关的国际会议。
海啸过去的时间整整一年,今天12月26日,再看到这些短片的时候冲击还是相当大的,人们都特别关心这一年的时间灾区的重建进行到什么程度了呢?我们先看一组照片,上面是受灾后的情形,下面是重建以后的情形,这些地方可能两位都似曾相识。海啸过去一年的时间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离我们都很远,也过去一年的时间了,但是对于你们两位来说,毕竟你们去过灾区,可能看了这些照片再加上刚才看的那个短片会有很多感受,会跟我们不一样。杨春。
杨春 中央台《新闻调查》记者:
确实是这样。看到这些短片,我一方面感到非常欣慰,毕竟一年时间过去了,这些灾民的重建工作在逐渐地走上正轨。
另外一方面,我今年4月份到达班亚齐,就是刚才苏西诺总统站在那里讲话的小镇。当时我走之前看过一个数据,印度洋海啸发生的时候,中心区的能量相当于六千颗原子弹同时释放,我当时无法想象这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能量,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摧毁程度,4月5日我赶到了班达亚齐。
演播室主持人:
4月5日正好是中国的清明节。
杨春:
正好是中国的清明节,那一天我印象特别深刻,天上乌云翻滚,旁边就是印度洋,波涛汹涌。当地的灾民告诉我,那场海啸发生的时候,它连续穿过了四堵墙呼啸而过,把整个小镇一扫而空,因为发生在凌晨,所以大约80%的村民几乎是在睡梦中被夺去了生命。
很多人看到过一个画面,大船搁在了一个房子上面,但是不到现场,感受不到当时海啸摧毁的厉害性。
于大波 特约新闻观察员:
从严格意义上说,我没有到过灾区,但是我经历了一个海啸外交。海啸之后,今年1月份联合国主持召开了一个海啸峰会,我去报道了这个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我亲眼目睹了有关国家是如何慷慨解囊的,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国际主义精神。
不妨回忆一下一个细节,当时中国提供的援助跟一些发达国家来比数额没那么大的,但是中国有一个很精采的表现赢得了普遍的喝采,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们的总理温家宝用专机运的救灾物资,参加这么多会议的领导人里面,只有我们中国的领导人用专机运来了救援物资。
当时我跟当地的一个印尼的外交官谈起这个事,他说日本首相小泉出国访问的时候往往有两架专机,但是他这一次什么东西都没拿来。
我还注意到有一些国家利用这次援助试图施加一种政治影响,进行渗透。当时美国有一个很扎眼的行动,他出动了航母,然后派了大兵、军用飞机到达灾区参加救援活动,但是这个活动进行的时间不是很长就引起了印尼的警惕,很蜿蜒地把他们请出了国门。
演播室主持人:
您刚才提到了海啸外交,包括提到了海啸发生之后国际社会对海啸的支援力度。从支援力度和支援的数量金额来说,也能够看到这次重建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难度。
杨春去过灾区,你给我们形容一下,你看到的废墟和你想象中如果把它重建起来相差会多长时间?在这样的一片废墟上再重建一个新的家园,有可能吗?
杨春:
我看到的班达亚齐,尽管4个多月过去了,给我的感觉还是整个城市还是笼罩着一个死亡的气息,当时所有的报道都说班达亚齐变成了一个死城。虽然4个多月过去了,我看到的重建的动作、步骤还是很小。
演播室主持人:
4个多月都已经过去了。
杨春:
我当时就在怀疑这样的一个速度、步骤怎么重建起来。
演播室主持人:
你4月份去的时候,看到的已经重建的工作已经开展了多少?
杨春:
说实话,很多海啸留下来的废墟、瓦砾还没有清理干净,能够看到的就是灾民们住在用铁皮临时搭建的简易房子里,这是我们唯一能够看到的唯一的重建迹象。当时我心里也在打一个问号,到底这些灾民什么时候能够回到他们原有的生活轨道上去。
演播室主持人:
你刚才提供的是中国记者眼里面在4月份重建的视角,接下来我们看一个短片,看看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记者拍的画面,我们通过他们的视角关注一下重建的情况。
短片:
他们沉睡在自己的家园,干冰在防止尸体腐烂。一年后,印度尼西亚班达亚齐,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记者带我们走入海啸灾区。
阿蒂卡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
这是亚齐地区最大的重建工程,250公里的公路被海啸摧毁,需要重修。这些公路都是连接乡村、城市、集市的重要纽带,但全部修复的话恐怕还要不少年的时间。我们来到这里与居民们交谈,看看重建工程到底进行得怎样。
这条双车道的公路修复工作时断时续,一百多座桥梁废墟需要清理,工程队员们在雨季中努力工作,以求尽快完工。被海啸冲上陆地的船只在路边生锈,许多人的家园被海啸摧毁,许多人还住在账篷里。
在一个村落里,我们遇见了扎克里尔斯,海啸卷走了他的房屋、父母、妻子以及两个年幼的女儿,他现在将他们称为口袋家庭。
扎克里尔斯 海啸幸存者:
我剩下的只有照片了,他们装在我的口袋里,我走到哪里都带着。
阿蒂卡:
他住在这里已经一年了,每天睡的床是用废墟里的木板搭建的,他说附近会建起新房屋,但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扎克里尔斯:
我觉得重建时间太长了,我希望自己可以说我这个月就可以搬进新家,就像他们告诉我的那样。但那样的话,我就是在说谎了,我不能说他们没给我们建房子,因为他们说正在建。
阿蒂卡:
许多房屋确实正在修建,只是数量远远不够,房屋需求量是十万座,而目前只修建了两万座,只有不到20%的灾民得到了固定住房,剩下的都居住在临时的账篷里。救援组织的官员称情况正在改善,但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对于扎克里尔斯和其他的海啸灾民,重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演播室主持人:
在这个短片里面,我关注这么几个数字,房屋需求量是十万座,但目前只修建了两万座,只有不到1/5的灾民得到了固定的住房。
我们还得注意到这样一份声明,联合国负责海啸灾后重建的相关官员说:海啸发生一年后,重建的努力被严重的迟误所困扰,重建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援助在幸存者中的分配不平均,他们的住房条件大多低于国际标准。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联合国的官员会做出这样一个很悲观的评价。
于大波:
联合国有两个评价。安南的评价对灾区重建所取得的成绩是感到欣慰的,表示赞赏。但是联合国负责人权事务的一些官员到了灾区以后提供了一个评估报告,总体不是很满意的,他们的不满意主要是这些人没有固定性的住房。灾后到今天为止,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有了临时的住房,到今年年底有1/5的人可能会得到固定的住房。联合国的官员用国际的标准来衡量灾区目前的一些住房的情况,其实大家知道,如果按照发展中国家,在很多地方甚至在一些首都不少人都是达不到国际住房标准的。
演播室主持人:
您的意思是这位联合国的官员用国际平均水平去要求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这些受灾的落后地区可能有些苛刻了。
于大波:
我觉得带有一种比较挑剔的眼光。而且他的评估也不是很准确,在受灾国家里面,有一些国家做的重建工作是很出色的,可圈可点,特别是泰国。泰国是拒绝国际援助的,他只接受技术上的援助,印度也是拒绝国际援助的,这两个国家都是拒绝国际援助的国家,他们的重建工作据说做得比其它国家做得好。相反,有一些接受援助很多的国家做的重建工作就相对滞后。
演播室主持人:
杨春4月份去了亚齐,这个时候这个城市还是一座死城,一方面在面临自然界大灾的时候有些发瞢。
另外一方面,是不是也说明当地在救援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杨春:
在海啸发生之后,我们一直在呼吁要建立一个预警机制,包括各种各样的灾难的预警机制,无疑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最重要的还是怎么样建立一个重建的应急机制,当灾难发生之后,我们怎么领导这些群众能够迅速地回到生活轨道上,在很多国家特别是班达亚齐。我们也采访了当地的政府官员,我们问他:重建的计划在哪儿?钱应该花给谁?哪些是你们最关注的人群?他们没有一个很详细的答案。据我们的观察,几乎是谁的声音大,谁的力气大,可能谁就能得到这个房子和钱。最重要的一点,一个是预警机制的建立,同时对于在灾后重建机制应该如何建立也是一个问题,最重要的还是对这批钱怎么监管应该提到日程上来。
演播室主持人:
我们不得不去关注这样的实际情况,遭了这样的大灾之后,对于那些发展中国家贫困地区来说,他们本身各方面的资源就是很缺乏的,在面临这样的大灾之后,怎么能够迅速地整合这些资源,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共同努力能够应付这样的大灾,对于当地来说也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一种情况。
于大波:
确实是这样的。斯里兰卡接受援助是比较多的,但是存在一个很明显的资金管理问题。资金来了,一下来了好几亿,从来没见过那么多钱,当地的官员不知道怎么用这笔钱。武装防止这些钱被滥用或者被贪污等等,有一些监管机构,有很多民间组织、政府官员、联合国官员和一些国际组织的官员来一块儿共同监管,有的时候是一票否决。
演播室主持人:
监管多了反而效率很低。
于大波:
效率很低。比如说这笔钱应该用在这个项目上,另外有一部分说这用在这个地方不合适,应该用在那个方面,然后就效率很低。
演播室主持人:
您刚才提到斯里兰卡,数据显示,斯里兰卡海啸造成的损失是21.5亿美元,接到的国际援助是29.5亿美元。我们经常说做事情没法做是因为钱不够,从现在的数字上看,他是损失了21亿,得到了29亿援助,钱有关了,怎么会不知道该怎么花这笔钱,接下来怎么做?
陈春:
最重要的还是钱到手了,钱足够了,但钱包由人来花的,支配这笔钱的还是人,应该怎么花,由谁来监管,按照一个什么样的机制,这是当地所有的政府官员都面临的问题。
演播室主持人:
还有一个是钱怎么分配的问题。现在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分配不均,有些人得到的钱很多,甚至得到援助的钱比灾前的工资收入还多,比如说灾前月收入50美元,现在的月收入150美元,很不公平。一些弱势群体却没有得到援助,就产生了严重的分配不公,又造成当地的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汽油价在涨,食品价在涨,住房在涨,得钱多了,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困难了。
演播室主持人:
我看到一条评论,如果相比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给新奥尔良带来的损失和它灾后重建的速度来说,南亚国家重建的规模和速度都应当说是比较正常的,你们两位怎么看呢?
于大波:
美国的实力不可谓不雄厚,技术不可谓不先进,但是新奥尔良的重建估计至少要10年左右的时间。现在发生海啸的这些受灾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地方都相对边远,而且更贫困,他们在一年内取得了这些成就是应该值得骄傲的。最大的一个成就,当初人们很担心,灾后天气很热会不会有瘟疫的蔓延,但是这个灾难没有发生,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现在基本上所有的灾民都有临时的住房,尽管这些住房不能令他们满意,不是固定的住房,但是起码他们有住的,而且他们没有饿肚子,我们没有看到报道灾民有饿肚子的现象。
杨春:
确实是这样。非常明显的一点,传统上班达亚齐就是一个非常落后、偏远的省份,加上长时间的战乱,包括宗教的对立,所以造成这个地区的形势丰富复杂。即使是在灾前,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下水道系统完全还是明沟,暴露在光天夏日之下,连下水道系统都不是很完整。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上,一个贫穷、落后,各方面设施都不完备的基础上要重建的话,关键是看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
演播室主持人:
刚才说的是这些灾后的国家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方面的重建,接下来我们会关注人们心理和精神上的重建,
我们有句老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现在很多灾后的国家,他们是在用放大镜去看平时认为很常见的一些现象,而且拿着放大镜观察的时候久久不愿意放下这个放大镜。对于受灾国家的人民来说,心灵上的创伤是很长时间不会抹平的。
杨春:
今天来到这里,我特别欣慰,特别是刚才看到CNN的记者拍摄的画面。他们走过的路,他们经过的地方甚至他们采访的人群就是我们当初接触过的。
印象特别深刻的,就在那个账篷区有一个叫阿苏磊的小男孩,他每天都住在账篷里,要走很远的路到另外一个账篷区上学。当时我们就在想,这个孩子什么时候能够上一个真正好的学校,有老师教他们。看来,心灵的平慰可能是一个更大的工程,不是一年两年能见效的。
于大波:
做一个注解,心灵的伤害可见有多么严重,我看到一个报告,现在灾区失去亲人的儿童现在晚上休息基本上都做恶梦,晚上听到稍微大一点的声音就惊醒,吓得就往外跑。
联合国有一个考察团到印尼的班达亚齐考察的时候,正好一个当地的学校在上课,突然学生吓得四处逃窜,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原来是听到了一种轰隆隆的机器的声音,当地的孩子以为听到了海啸的声音。虽然一年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他们仍然没有从伤痛中恢复过来。生活可以恢复正常,但是人们的心灵创伤要想恢复到灾前的正常状况,可能是很难做到的。
演播室主持人:
所以人们都说,房子毁了可以重建,船毁了可以重建,但是心灵一旦受损是不是可以重建?所以在今天各个国家的纪念活动里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词就是信心。灾后的救援需要信心,灾后的重建需要信心,接下来更重要的信心的搭建就是人们对于接下来生活的继续也要有信心。
就像今天记者采访一位泰国的渔民,他一边织他的鱼网一边说:生活就好像这个破碎的鱼网,它破了,我现在所能做的只能是重新把它织起来,因为我的生活还要继续”。
感谢两位参与我们的节目,也感谢观众朋友们的收看,再见!
责编: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