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文明生态村镇建设赢得农民满堂喝彩
——城乡协调发展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15日 15:17)
专题:网上河北行
昔日脚下的污水泥泞不再,房前屋后的花草树木增多,公共场所的健身娱乐设施建成……面对所有这一切,广大农民不由得喜笑颜开——河北省唐山市为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经过广大干部群众一年的努力,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市610个试点村全部实现了街道硬化,新建水泥路和柏油路2000多公里,并在主要街道安装路灯1.92万盏,改变了农村千百年来街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夜晚黑漆漆”的历史;610个试点村还清理垃圾80多万方,拆除违章建筑10多万平方米,新建沼气池5000多个,绿化主副街道4369条,建设环村林带468个,植树542万株,其中有89个村规划或新建了公园。丰南区小翟庄村民寿锦芬说:“创建文明生态村,让我们农民告别了脏乱差,感受到了绿洁美,这可是一件大好事呀!”
唐山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3628元。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温饱问题的解决,农村脏乱差和农民精神生活单调的问题日显突出,绝大部分村庄尚未实现街道硬化,街道“晴天尘烟四起、雨天泥泞满地”成为农民出行的苦恼;而柴草乱堆、垃圾乱倒、牲口乱拴等问题更让人心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这市市委书记张和说,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镇活动,能够更好地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优化融为一体,有效地推动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为了使创建活动收到实效,唐山市坚持科学谋划,把创建活动与全市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实行规划先行,试点带动,分层次、分阶段推进。在创建内容上,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率先解决农民群众议论最多、反映最强烈、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把道路硬
化、村街净化、村庄绿化作为载体,把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性措施,把加强对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民素质、改变农民的生活习惯作为灵魂和硬任务,把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标准。围绕以上内容,坚持因地制宜,百花齐放,体现特色,使创建文明生态村镇与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紧密结合,与发展特色乡镇、特色村紧密结合,与彰显人文自然景色和弘扬历史文化传统紧密结合,与城镇化发展紧密结合,从而构筑了山区与平原、沿海与内地、城镇与农村,风格各异、特色独具的文明生态村镇建设格局。
在创建活动中,唐山市注意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强化组织协调,加大帮扶力度,更注意发挥农民在创建过程的主体作用,在全市广大农村唱响了“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号子。正是在这个号子下,唐山农村一改过去“万马齐喑”的状况,男女老少全民参战。遵化市兴旺寨乡胡家清村82岁老人郭久芳,不仅捐出准备为自己养老的1万元钱,还动员儿孙们捐款,连最小的重孙子也捐出20元零花钱;经济状况较好的西达峪村支部书记捐款12万元,帮助经济较差的美城寺村、何家峪村修路;一些个体私营大户也慷慨解囊,捐款达231.6万元。据统计,这乡共捐款1200万元,修路100多公里,在唐山市第一个实现全乡村村道路硬化。迁安市徐流口村集体年收入仅8万元,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村两委发动村民捐资出力,仅用11天时间就硬化街道2.5公里,成为全市的创建先进典型。据初步匡算,2003年全市共投入创建资金2.81亿元,其中村集体、社会捐款及农民群众出资合计1.95亿元,占总投入的61%。
责编:常颖 来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