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连线]野生动物
央视国际 (2004年01月14日 10:41)
CCTV.com消息(时空连线):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主持人:尽管国家对于禁止经营蛇类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但是我们的记者在广东采访的时候,发现一些餐馆还是在经营着蛇类,也就是说有人还在吃着蛇。那么如何来面对禁止和目前所存在的这种现象之间的矛盾呢?接下来我们来连线两位嘉宾。第一位是专栏作家沈宏非,欢迎您沈先生。第二位是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管理办公室执法处处长万自明,欢迎您万处长。首先想问一下沈先生,据您所知,人们吃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沈:根据文献记载的,现在大家都会引用《山海经》,《山海经》记录越人吃蛇,一般我们来判断的话,基本是从汉代就开始了。
主持人:据您所知,蛇有哪些做法?
沈:就粤菜来讲,传统蛇的做法在广州特别出名的叫做太师五蛇羹,就是把五种蛇切成丝,然后再加上一些果子狸的肉丝,还有鸡丝,再放上菊花,还有甘蔗丝,用酒和高汤熬成的一种汤羹。这两年可能这种东西的制作工艺特别复杂,所以这个东西基本已经淡出了,现在的吃法基本上还是火锅。
蛇在广东,一般是做蛇羹,也有红烧的,这两年比较流行的吃法就是火锅。一般来讲,传统吃蛇其实并不怎么注重蛇肉,而主要是吃蛇胆,广东的中医认为蛇胆清热行气活血,怯寒,尤其是对风湿性关节炎有一些作用。
主持人:万处长,您对吃蛇怎么评价呢?
万: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除了蟒蛇之外,是可以吃的,但是现在蛇类的资源已经大幅度下降了,如果再接着允许吃的,不但从防疫的角度,可能对遏制非典有影响,同时对保护物种资源或者是实现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是不利的,所以国家做出了禁止食野生动物的规定。
主持人:国家对蛇类的禁止经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万:应该是从非典发生之后,12个部委联合下发一个通知之后就彻底禁止。
主持人:沈先生,据您所知,实际上在广东,人们所消费的蛇当中,这个蛇主要是哪儿来的呢?
沈:据我所知,广州境内已经没有什么蛇了,因为广州开发的幅度非常大了,很多的蛇是从广西、湖南外地来的,当然还有一些从泰国、从东南亚来的,都有。
主持人:实际上每年我们国家消费蛇的消费多少?
万:过去我们搞过一个调查,每年我们国家利用的野生蛇类大约有一万吨,其中食用的至少在6000吨以上。
沈:以前吃蛇的人并不多,只是在广东,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广东人都吃,而且以前的资源荒地,并不像现在速度那么快,所以以前的状况肯定是蛇比吃蛇的人多,现在的情况肯定是反过来,因为不但是广东福建吃蛇,上海也在吃蛇,如果按照这样的情况,再加上我们开发的速度来说,蛇肯定是越来越少的。
万:90年代以前我们国家的经济不发达,那个时候吃蛇,消费都是有限的,消费主要都是我们国家的野生蛇类资源,同时也出口到日本、东南亚等国家,90年代以后,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我们吃蛇的风气蔓延到全国之后,对蛇类资源的消费量相当大,这个时候国内的资源,首先消耗的主要是国内的资源,国内的资源在承受不了这种高强度的消费之后,就开始从国外进口甚至是走私蛇类。
主持人:万处长,有的时候到餐馆,他们说蛇是饲养的,不是野生的,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呢?
万:现在允许商业性经营利用的野生动物种类,国家林业局发布了物种名单,所有种类的蛇都没有列入这个名单中,也就是说,不管是哪个餐馆,哪个饭店打着人工繁殖来源的蛇进行经营,都是不允许的。绝大多数所谓的人工养殖的蛇类,实际上都是从野外来源,他们为什么养这些动物呢?一方面是利于提取蛇毒,还有一方面是囤积居奇,在淡季买来,因为价格很便宜,在旺季出售,只是做了一个中转,野生蛇类的价格相对而言,比人工繁殖蛇的成本要低得多,在没有任何利润可图的情况下,蛇的人工繁殖可能性不大,再说现有的技术,要想把蛇在人工条件下能够繁殖出来,难度也是相当大的。
主持人:为什么到现在我们在很多市场仍然能够看到有违法的经营呢?为什么我们禁不了呢?
万:这就是一个管理跟执法的问题,当然还有沈先生说的习惯的问题,因为有市场需求,因为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必然有人冒着风险去猎捕,去走私,去出售、加工,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猎捕环节,在运输管理环节,在出售环节加大管理力度跟执法力度。现在实际上导致猎杀、非法收购的,主要动因还是在于吃,因为你吃,有了市场,才有了需求,才有了盗猎,但是在吃这块,目前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块解决起来难度很大。
主持人:由于人们吃,或者由于其他方面不合理的利用,把蛇的资源现在弄得非常匮乏,我们把眼光放得更宽阔一点,对于全球来讲,其他的野生动物目前因为人们的口福之欲,现在都是什么样的状况?
万:在全世界各地,吃野生动物的现象还是存在的,比如说非洲,他们吃野味量相当大,而且很多都是大猩猩、斑马等等,在欧洲,我们过去也大量向欧洲出口野兔,这块量也是比较大。但是过去对吃野生动物给资源造成的影响并不大,但是最近这些年来,因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因为吃野生动物,对野生动物资源影响比较大,最突出还是表现在亚洲。
主持人:人们吃野生动物的初衷是什么呢?
沈:广东吃的比较多的,一般来说有果子狸、穿山甲,还有一种蜥蜴,或者是猫头鹰,都有人在吃,但是这种是属于严格禁止的,但是中国人的观念里普遍认为野生的东西比饲养的东西好吃。
万:野生动物的营养价值比别的,比家养动物的营养价值高,这种说法肯定站不住脚,吃野生动物,我想可能主要还是一种猎奇的心理,或者是一种新型消费的心理,觉得我吃到的东西别人吃不着,我就可以尝尝,请朋友一块儿尝尝,这种心理,还有出于保健、医疗这方面的动因来吃的。
沈:在广东猎奇之外,还有一些别的看法,比如他们认为这个东西跟滋补强身有关,至于味道倒是还在其次。
主持人:从禁吃的角度来讲,和等着人们觉悟提高的角度讲,哪方面更重要?
万: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各国没有任何一部法律规定禁止吃野生动物的规定,包括印度、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观点的这些国家,他们也同样允许食用野生动物。我觉得禁吃野生动物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因为食用野生动物只是利用野生动物的方式之一,如果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要不要禁止药用,要不要禁止科学研究等等方面,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但是我个人也是赞成禁止食用资源量比较少的,还有濒危的物种,立法确实有必要,但是立法不能搞一刀切,全面禁止,包括人工繁殖的野生动物也禁止食用。
沈:我觉得禁止吃蛇,吃野生动物,现在并不是年轻人的问题,年轻消费群体一个是消费能力有限,还有他的观念比较新,所以不会有滋补这种需求,基本对于中年或者是中年以上的消费人群,我觉得还是要非常有针对性的,我们现在宣传流于口号化、概念化。
主持人:沈先生,让您劝一个人不吃野生动物,您怎么劝呢?
沈:我就跟他说非典。如果是没有非典的话,广东这两年野生动物的消耗量还是比以往更厉害。
万:我觉得首先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其次要加大宣传的力度,最后要做好执法工作,同时对有关案件要进行暴光,要教育群众,意识到乱吃野生动物是违法的,甚至是犯罪的。
主持人:非常感谢二位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应该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吃野生动物的传统习惯会慢慢地发生改变,但是这个改变必然要经历一段时间,经历一个过程,那么在这个时间和过程中,就急需法律和法规出台加以规范,对于每个人来讲,现在首先应该做的就是管好自己的这张嘴。
责编: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