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传媒链接 > 正文

【新京报】“9·11”调查报告的杀伤力有限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23日 10:47)

  经过历时一年多的调查,“9·11事件”调查委员会终于公布了其最终调查报告。由于之前不断透露出调查过程和部分结论,如今,报告早已是回光返照,似炸弹远离美国大选舞台而引爆,其对美国大选的冲击,对布什、克里而言吉凶如何,蕴涵在以下三束光中:第一,“9·11事件”能否避免?“9·11事件”发生后不久,布什政府组建国土安全部应对国内反恐。但是信息情报界的统合却远远不够,以至于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国家安全局、国防部信息局等机构相互扯皮,难以应对现今美国的反恐需要。

  情报界的乱象只是布什政府的内部矛盾的缩影。布什政府内部的多种声音是历史上少见的,这与布什上台当初“强丞辅弱主”的局面一脉相承。“9·11事件”调查报告明确指出,如果美国安全系统协作有力、反应有方,“9·11事件”某种程度上可以阻止(不是可以“避免”)。

  但是,“9·11事件”调查委员会组成是共和、民主党对半分的局面,报告出笼是两党妥协的产物,矛盾已经消除在内部的争吵和取证过程中,杀伤力有限。美国政治运行就像一个大机器,国会启动调查程序,更是这台大机器运行的具体体现。正如当年弹劾克林顿一样,明眼人都知道是不可能将克林顿赶出白宫的,但程序启动,必须走完。“9·11事件”的调查,也就是类似的大选年点缀,不时掀起一些波澜,但也只是波澜。

  第二,对布什政府而言是凶是吉?多少让布什政府宽慰的是,报告对克林顿、布什政府应对“9·11事件”负责问题作出了“四六开”的定论。但是,报告再次将人们的目光从伊拉克混乱的局势移至国内(同样转移视线的功效还有对伊朗支持基地恐怖分子袭击美国的指责),只是对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回顾。对布什而言,尽管“两岸猿声啼不住”,但已是“轻舟已过万重山”。再说,“9·11事件”暴露的美国政府安全系统薄弱并非布什政府的过,布什上台只不过继承了老祖宗的遗产。

  第三,是否美国情报界重组契机?“9·11事件”调查报告将作为立法建议,而促成重建美国情报界的立法程序的启动。但三个月后国会和白宫就要改选,因而程序实质性启动待大选年之后。

  从这个意义上讲,报告的影响滞后,对美国国内政治的深远影响仍是未来式。“9·11事件”后,美国形成同仇敌忾的反恐局面,国会对白宫的钳制下降,甚至沦为白宫的马前卒。“9·11事件”调查委员会的成立,可以认为是国会力量的反弹,报告的出笼也旨在表明作为宪法三权分立之首的国会,在事关美国的长治久安大计中,不情愿推脱历史责任,肩负起更大的使命,因而并非针对白宫来,更非针对大选或布什政府,而是作为两党妥协的产物和美国统治阶级对纳税人的交待,过多的联想恐怕是枉费心机。(王义桅)

责编:李菁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