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在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中,打击假冒伪劣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取缔拼装汽车。国家对汽车生产实行强制性的质量管理,对有生产资格的企业由经贸委做出公告,没获得公告的企业严禁生产汽车。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面对国家的政策,有些不规矩的企业也有了“对策”。 广东南海忠科专用汽车公司生产的主要是大型专用罐车,但在国家发布的公告上却查不到他们的名字,原来这家厂子使用的是湖北武汉科联汽车公司的公告许可。广东另一家叫骏大的汽修厂,也是用别人的牌子生产汽车。这在汽车生产上叫套牌生产。武汉科联不仅把公告许可给了广东的忠科公司,还给了秦皇岛、杭州、大庆和广东花都的四家企业。转让后,他们对经营就不闻不问了。南海忠科汽车公司的拼装厂,他们的营业执照上写的却是制罐厂;骏大厂的门上写着各种汽车专业制造,但它的执照写的却是汽修厂。这些没有资质的企业吸引客户的一个法宝就是敢做得大。南海忠科汽车公司购车合同上写着在载重五吨的底盘上可以加装15立方米的油罐,换算成油重达10吨多,不算一吨多的油罐自重,超载也一倍多了。而骏大厂载重5吨的底盘上竟安装了20立方米的油罐,足足超载两倍多。为了超载,他们改变了车辆的原设计。为了降低成本,展开价格战,他们还随意采用不合格的钢材。在忠科公司买车时,厂方一定要包上牌,否则不卖。原来他们是要把不能上牌的车辆通过关系上牌。这些足以对安全构成威胁的做法,之所以能变非法为合法,变超载为合格,并且畅行无阻,靠的就是“关系”。 记者把暗访的情况通报有关部门后,工商和技术监督部门联合行动,查处了非法生产的忠科公司和骏大公司。(整编:李锦)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