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焦点访谈    

焦点访谈: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七一”讲话的理论品质(上)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魄力,根据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不断研究新问题,新情况,融入新思想、新观念。立足时代的要求,围绕党所在的新的形势下的新任务,回答党的事业面临的新课题,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党的事业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不久前江泽民总书记在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思考问题,坚定不移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12亿多人的大国的执政党必须与时俱进。

    群众: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要保持它的先进性,那就必须与时俱进,就是与时代、历史的发展相一致。

    群众:本身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这样一个政党。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与时俱进的,所以你作为这样一个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这样的一个政党,它的本质确实也是与时俱进的。就是说要不断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地解决这个时代提出的新的课题。

    8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所走过的道路证明,什么时候能够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真正保证与时俱进的品质,我们的事业就能不断发展;什么时候违背了这一点,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1933年9月,蒋介石发动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而此时的临时中央领导人盲目依靠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放弃过去几次反围剿中行之有效的积极防御方针,使红军陷入被动局面。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八万红军踏上向西突围的漫漫征途。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长征是左倾路线错误指导的结果。在长征过程之中,由于继续实行错误的军事指挥,因此使革命,使长征几乎陷入绝境。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特别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根据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而当时以王明路线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无视中国国情照搬苏联的现成经验,搞中心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使红军连续遭受重大损失。

    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邵维正教授:30年代初,毛泽东写了一篇很重要的著作叫《反对本本主义》,明确地提出,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王明的教条主义它就违背了这么一个原则。到了遵义会议的时候,停止了王明路线在党内长达四年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这么一个领导地位,就标志着我们党开始独立自主地处理中国的问题。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人的指挥下,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变换作战方向,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长征的胜利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路线的胜利。

    中共中央党校校务委员、科研部主任李忠杰:到了延安之后,我们党系统地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要求我们反对教条主义,反对主观主义。在这样新的历史条件之下,就需要确立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这样正确的思想路线归结起来,就是毛主席说的四个字“实事求是”。

    石仲泉:有了一条革命的道路,又有了这么一个比较完整的革命的理论,而且在这个时候也明确了中国革命能够获得胜利的三大法宝,那就是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再就是党的建设。所以通过党的七大,就明确了毛泽东思想,这是我们党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实现的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所创造的第一个伟大的成果,就把它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建国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理论、方针和政策。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邓小平同志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实施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转变。

    李忠杰: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理论也好,实践也好,路线也好,都是具有与时俱进这么一个特点的。譬如说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理解,邓小平同志也说过,也批评过吧,就是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农民发展家庭副业,养三只鸭子就成为社会主义,养五只鸭子就说是资本主义了。现在想了,这种认识是很可笑的。但是当时来说,由于这么一些认识束缚住头脑,如果不解放出来我们就不可能前进。所以改革开放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也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

    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概括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有利的思想武器。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孙英:那么邓小平理论最大的特点就是说,活的灵魂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比方说计划和市场的问题,计划经济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当中起到了它历史的、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事物的不断地发展,那么越来越暴露了这种体制它的弊端。这个时候,邓小平理论就提出了计划和市场的问题,最终形成了一个科学的概念,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运用和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十五大”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石仲泉:这个理论就是把我们党一贯倡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又创造了一个新的飞跃,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纵观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历程,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世纪之交,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承和发扬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品质,在总结党80年历史经验和国际上其它社会主义政党兴衰成败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李忠杰:最近十多年来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推动了很多重要的创新。譬如说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并且要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提出了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变等等。在这次“七一”讲话里面,又对“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做了全面的分析和规范,应该说“七一”讲话,集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拘泥于马克思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制度中解放出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邵维正:把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既坚持又发展,之所以要坚持,因为自由化的思想要否定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要发展,现在有些僵化的思想和教条主义的态度仍然存在。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教授卢冀宁: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就是用科学的态度看待自己创立的理论的典范。恩格斯曾经说过,他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是不能机械地,抱住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不放。要敢于在新的实践中验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规律。学习这样的科学态度有助于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的精神上来,有助于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助于更好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造性地推进这项工作。

    (央视国际网络www.cctv.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