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7日 17:22 来源:
商务部网站消息: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十五”期间,我国启动并实施“走出去”战略,成绩斐然。
一、“走出去”各项业务实现大幅增长。“十五”期间,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下同)实现跨越式增长,2002-2005年四年累计投资净额179亿美元,年均增长36%;2001-2005年五年间,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726亿美元,年均增长24%,比“九五”时期增长一倍;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173亿美元,年均增长6%,比“九五”时期增长49%;2005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达56万人,比“九五”期末增加12.5万人。截至“十五”期末,对外直接投资额超过500亿美元;境外中资企业超过一万家;对外承包工程累计签订合同额181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353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累计签订合同额40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48亿美元,累计派出劳务人数达到345万人。(以上为预测数,实际会有变化)
二、全方位、宽领域的“走出去”格局逐渐形成。“十五”期间,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对外经济合作业务遍及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基本形成了“亚洲为主,发展非洲,拓展欧美、拉美和南太”的多元化市场格局。对外经济合作拓展到以工业制造、建筑、石油化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水利电力、电子通讯、商业服务、农业等行业为主,并广泛涉及国民经济其它诸多领域如环境保护、航空航天、核能和平利用以及医疗卫生、旅游餐饮、咨询服务等。我国东部及沿海省区“走出去”的优势相对明显,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以及边境省区“走出去”步伐加快。
三、方式日趋多样,水平逐步提高。“十五”期间,对外直接投资由“绿地投资”向跨国并购等方式扩展,单个项目的平均对外投资额由2002年的281万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448万美元。跨国并购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一批境外研发中心、工业产业集聚区逐步建立。对外承包工程不断向EPC总承包、BOT等更高层次发展,大项目不断增多,技术含量日益提高。对外劳务合作逐步摸索出团队整建制派出、基地县培训后派出、政府间协议派出等方式,海员、护士、工程师等高级劳务外派不断增加。
四、经营主体队伍壮大,大型企业作用明显。“十五”期间,我国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达3万多家,对外承包工程企业1800多家,对外劳务合作企业600多家。国有大型企业继续发挥主导作用,非公有制企业逐步成为“走出去”的生力军,部分优势企业正在发展成为集境内外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跨国企业。2004年,16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49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
五、对促进国民经济和对外关系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通过“走出去”,我国在境外形成了若干个原油和矿产资源生产基地,获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油气、矿产资源、木材和渔获。我国企业在境外从事家电、机电、纺织、服装、轻工等行业的加工贸易,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我国企业“走出去”,在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济合作,有利于东道国发展经济、创造就业、增加税收等,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欢迎。总之,实施“走出去”战略,对缓解国内资源短缺矛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出口、增加就业,以及增进对外友好合作关系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
六、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政策推动效应明显。“十五”期间,为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对外经济合作,国家在财税、信贷、保险、外汇、国别导向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业务的政策措施,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走出去”便利化,并初步建立起对外经济合作的促进体系、服务体系、保障体系和监管体系,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政策推动效应日益明显。如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的资源类境外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项目前期费用扶持、境外加工贸易贷款贴息、对外承包工程贷款贴息和保函风险专项资金等政策,一些省市也制定了一些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具体措施。
责编:闫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