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新闻 > 正文

贯彻宏观调控政策:始终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13日 11:23)

  人民日报消息: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方针政策取得成效,一个重要的标志是粮食生产出现转机,农民收入增长加快,农业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农村经济在宏观调控中加快发展。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方面部分行业和地区投资增长过快,新开工项目过多,建设规模过大,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另一方面,由于部分行业的过度投资,土地、资金等要素大量转向非农产业,粮食播种面积持续下降,粮食产量已跌至4300亿公斤。粮食供求年度缺口加大,大米等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大幅上涨,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之一。脆弱的农业基础难以支撑经济的快速发展。

  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这次加强宏观调控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中央从一开始就明确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不一刀切,有压有保,有控制有发展。一方面坚决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一方面切实加强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切实加强农业,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是这次宏观调控的一个重点任务,也是这次宏观调控的一个明显特点。一年来,中央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对农民购买农机具给予补贴,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加大减免征农业税的力度,制定部分供求偏紧的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加大对农村“六小”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更有力、更直接、更果断支持农业、支持种粮农民的政策措施,其力度之大,优惠之多,均为历年少见,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政策好、市场好、人努力、天帮忙,今年夏粮、早稻增产,扭转了连续几年减产的局面,全年粮食产量有望实现4550亿公斤的目标。农民增收形势也发生喜人变化,创下了多年来同期农民收入最高增幅。农业得到加强,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和粮食产量的增加,稳定了物价,稳定了人心,稳定了大局,为有效实施其他方面宏观调控措施,控制投资过快增长,提供了必要条件。这既是这一轮宏观调控的重要成果,也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尽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是总体来看情况并不平衡,有的地方在落实中央政策的过程中,存在着“缩水”和“抽条”的现象,一些地方圈占耕地的情况仍然存在。农用生产资料、油、电价格上涨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此外,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不可低估。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旱情仍然较重,近期南方又发生了洪涝灾害,夺取全年农业丰收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继续贯彻中央宏观调控的方针政策,加强和支持农业的决心不能动摇,力度不能减弱,工作不能松懈。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回顾经济发展的历程,每当国民经济出现结构失衡、比例失调的时候,农业都会受到伤害;凡是农业徘徊不前的时候,也必然制约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农民“多予、少取、放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方针,缩小城乡差距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不能因为夏粮增产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就盲目乐观。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支持农业、支持种粮农民的各项政策措施,要切实保证基本农田面积,坚决制止滥占乱用耕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定不移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做好防汛抗旱救灾工作,真正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夯实农业基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农民增收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良好局面。 (2004年07月13日 第一版)

责编:范小利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