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11个月下跌 物价谷底何时出现
|
08月15日 10:03
|
|
|
《经济日报》消息:
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显示,今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9%,降幅比上月加深0.1个百分点!这一消息的非同寻常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不仅让“今年6月份物价将至谷底”的预言落空,而且使得物价乃至宏观经济走势增加了变数。
这一轮物价下跌最先出现在2001年4月。当月,经济景气的两个先行指数——生产资料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双双由正转负,两个月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开始下跌,5个月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呈现跌势。
按照国际惯例,我国把居民价格指数当作衡量价格总水平的重要指标,迄今为止,这个指数已连跌11个月,目前后势不清。但7月份该指数再呈跌势,至少清晰地传递出这样的信息:物价下跌尚未见底。
谷底何时出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邱晓华认为,从动态上观察,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降幅由最高的1.3%缩小到0.8%,工业品出厂价、原材料购进价降幅也逐月收窄,这表明物价走低的状况正在好转。
邱晓华的观点代表了一种主流判断。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认为,只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物价降幅将逐步缩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廖英敏预测,今年下半年物价将稍有回升,呈现出前低后高的态势。
国统局城调总队副总队长汪小青认为物价的后势不容乐观:今年物价降幅可能达到—1%。他这样佐证自己的判断:从历史经验来看,如无形势突变和政策外力,后4个月的物价将承接前8个月的低势,且降幅可能加深;从预期来看,目前降价预期显然大于涨价预期;从物价上升的拉力———服务价格来看,其上涨态势明显趋缓。
无论对后势如何预测,有一个判断是共同的:全年物价负增长已成定局。
物价走低的直接原因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计委宏观研究院、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都适时发表了对物价问题的看法,择其要者,我们看到了导致物价走低的一些直接因素:
第一,拉动物价上升、维持价格稳定、促进物价下滑的因素全都箭头向下。今年中央和各地政府加强垄断性和服务性价格的规范和控制,加入世贸组织后,粮价这个价格稳定器出现下滑,消费价格全面走低,三者合力促成了物价走低。
第二,技术进步加速了物价走低。近年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食品、衣着、交通和通信、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价格走低,是技术进步的结果。
第三,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下调了500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同时取消了一部分商品的进口配额,再加上国际市场价格持续走低,致使我国进出口商品价格明显走低。
第四,由于内需尚未形成稳定增长的新机制、民间投资没得到有效启动、外贸出口扩张对解决我国内生性需求不足的问题作用较小,我国物价存在内在的下降趋势。
第五,消费需求不旺。
任何一个经济现象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作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表象,物价走低必然有着深层次的成因。
细心的人会发现,本轮物价下跌波及到了全部价格指数。
拂去落在价格表象上的一些偶然、即期、具体因素,我们寻到了隐藏在物价阴线后面的这样一条脉络:物价走低—供大于求—产业趋同—经济结构不合理。
通过结构矛盾我们得到了这条脉络的逆向求证。以工业为例,目前我国工业已出现两难境地,一方面多年来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的大量过剩生产能力难以有效压缩,另一方面产业升级换代又刚刚起步,这种两难局面恰好又与消费结构转型相伴,在这种情况下,供求关系恶化。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必然导致产品结构低层次趋同,外化为产业趋同,而产业趋同实际上就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的代名词。
物价走低的对策建议
按常理,物价走低是经济下滑的信号,一般都与经济增速减缓相伴,然而,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却同比下降0.8%,GDP同比增长7.8%,且二季度增速快于一季度。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认为,当前物价走低恰是去年经济增长率逐季下滑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跌幅加深的滞后影响所致,是一种短期现象,因为物价对GDP增长的反映有半年的时滞。这就是主流预言的重要依据。按照时滞,至今年6月,去年GDP增速逐季回落的负面效应已基本释放出来,根据一季度GDP走势,物价应从7月份回升。
物价持续下降与GDP快速增长并存,这两种相反的力量交织在一起,增大了物价走势和经济运行的复杂性,给宏观经济分析和政策选择增加了难度。
那么物价走低到底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当前的低物价受即期因素影响较大,并非通货紧缩。明明白白说出这个观点的是邱晓华。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长8.0%,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一改去年逐季下降的态势呈小幅回升,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重要经济指标也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用邱晓华的话说:“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平和的心态将有助于我们理性地看待和解决物价问题。说到底,物价只是一种信号,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经济运行的状态,但它并不是经济运行的决定因素。
汪小青认为,低物价并非百害集身。
比如它会带来工业品出厂价和原材料购进价格的双双走低,就企业而言,前者是弊,后者就是利,即便朝着弊大于利的方向消长,也未必是坏事,因为至少这种消长可以引导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升级换代,主动研制新产品来刺激消费,而这一切对正处于结构调整之中的企业显然有百利而无一害。
国家统计局城调队消费价格处刘文华对平和心态的诠释更直接:做股票的人都明白,不可能永远低进高出,经济发展也是如此。他认为,只有心态平和,才有助于查找病根,对症下药。
当然,观察变化、分析成因、保持平和的心态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就当前而言,有几点至关重要:
第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物价出现下滑的情况下,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至关重要,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切实保障。但是,政策指向可稍作调整。汪小青建议,从改进政府办公现代化条件入手,扩大政府消费比例。因为在物价走低时,政府消费是激活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
第二,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积极培育市场需求,增强经济的自主增长能力。今年以来,经济增长、投资、出口等多数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强劲上升,表现出宏观经济总体向好的变化,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这种增长尚依赖于一些非市场力量。
第三,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在结构调整上发力,就是治本之策。事实上,目前我国宏观政策也正指向这一点。但是,我们不能指望它能立竿见影地推动物价上升,因为结构调整毕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第四,积极扩大就业。
|
|
责编:杨洁 来源:经济日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