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新闻


《经济半小时》:江汉再就业 油外做文章  
06月18日 15:36

    大家知道,近几年许多油田矿区经历过一系列的改革和结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油田都非常重视下岗人员的再就业问题。1998年以来,江汉油田为了减员增效,先后有7000多职工下了岗,仅去年就协议解除劳动合同17400多人。当地的再就业中心怎样来安置这些人的出路呢?这几天,我们的记者走访了位于湖北省潜江市的江汉油田。

    雨一直没停。当我们赶到的时候,在蔬菜基地见到了再就业中心的负责人周友庭。他说下雨耽误了点时间,要施工方天晴后要抓紧。缺一个排水沟把排水沟尽快搞。因为这些下岗的和失业的培训班都结束了,要争时间。

    这块197亩的土地就是为下岗职工申请下来的,土建施工完成后,在这一带他们就可以开展大棚蔬菜种植了。现在一眼望过去还是荒草,而在周友庭的眼中却不同。总共是197亩地,按照先易后难搞试点。先搞40亩之后可以安置安排40名下岗和失业职工,等搞成了之后再接着发展。

    这种布阵好象是下棋,而为了安置下岗特困职工,再就业中心的确是摆开了棋局。油田地处素有“鱼米之乡”称号的江汉平原,土地资源丰富,有农田和水面共2.5万亩。利用这种优势,建立再就业基地,这就是构思和布局。再就业中心的思路是:依托某个短平快的项目,先给予经济技术扶持,组建一个基地,安置一批下岗职工,然后让其自主经营。成规模后,再逐步按市场方式运作。

    江汉石油管理局再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说,基地的规划现场勘探,都是周友庭亲自去。曾到荆门、宜昌,他亲自带队去考察,有效益的才出来立项。

    这里是一个养殖基地,鱼塘、鸽棚安置了6名下岗职工,前几天,杨洪所在那块基地的围墙被雨水冲倒了,这天,周友庭赶过来看看。杨洪对他说,电话给你们一打去,你们马上就来修。他们确实很感激,因为围墙给修好了之后,治安环境他们就放心多了。

    基地建起来以后,后续的跟踪服务也要接上,铺路修墙到后期销售,老周他们也没少费心。要真正盘活这几块地,才能不断地吸纳下岗职工。

    杨洪原来在机械厂一下属公司当副经理,今年39岁,去年夫妻二人都买断下岗。做了20年的工职一下子没有了。刚下岗的时候,他觉得前途出路、自己的小孩怎么办?没工作了。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怎么办,前途在什么地方。

    下岗后的杨洪东奔西走,也考察了几个项目,考虑到风险,他又一个个地否定了。他说最后还是周总他们领导、兴业公司、局里面关怀给找点出路,让他承包鱼塘,帮他们提供一些条件一些便利,还说有困难可以找他们。

    在这块再就业基地上,杨洪边学边干,心里也有了底。

    他说看到鱼长大了,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花,心里面肯定是高兴了。

    除了鱼塘和蔬菜大棚,类似的再就业基地还有绿化开发、城建施工、女子管乐队、石油旅行社等10几个。3公里开外,就是苗木和花卉再就业基地,这一块发展较早,吸纳了68名下岗职工,现在花木供不应求,规模扩大了,还把分场办到了上海浦东,成了油田一个具有潜力的新兴产业。从这块小有规模的试验田上,周友庭看到:油田上的下岗职工走上基地,都面临专业转型问题,因此要把再就业基地和培训基地相对接,专业上缺什么、就补什么。

    蔬菜基地快完工了,周友庭要去看看下岗人员对口培训的进展。一来到这里,他就被几个学员围住了。学员说三分地少了点。他说,可以扩大。现在有200亩地在那儿,就是根据你的能力,你能扩大我们就根据你的情况把它扩大一些。

    在这基地,有园林绿化、汽车驾驶等43个专业,为下岗职工免费提供就业指导和培训机会,每年培训下岗职工1500名左右,80%的人实现了再就业。雷艳就是其中之一。她说,再就业基地不仅培训技能,还有精神支持。

    时隔一年,提起周友庭和再就业中心,她仍然很难抑制自己的感情。她说,他说我把你们当成我自己的孩子,你们下岗工人的事情,就是我们的事情。她说所以这句话我到现在想想这句话,我都非常感动,我觉得人才交流中心真是我的再生父母,别人也许不能理解,但是我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当时还是人才交流中心和教育处给我们争取到了一次竞争上岗的机会。

    2000年,雷艳在基地结束培训,经过考核,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幼儿园老师。而在那段下岗期间的酸甜苦辣,她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承受。她说他每次都非常地耐心,总是宽慰我们,让我们不要着急,工作会有着落的,总是给我们信心。她说每次走到再就业中心的路上,心情都是好像特别地轻松。她说没有了那种在家为找工作而烦恼的那种感觉,一到那儿去就好像充满了希望,但事实确实是这样的。

    江汉油田利用闲置的土地、投入82万多元专项资金,扶助了十几个再就业基地和项目,安置了一批下岗人员。考虑到自己远离城市、需求毕竟有限,再就业中心又把目光从油田内部转向了外面的世界。

    类似的外地务工招聘会几乎每个月都有。周友庭心里有本帐,油田油少人多,又远离城市,是个独立的矿区,内部基地解决的下岗人员是有限的,鼓励大家走出去才有出路。这2年,为了找岗位,他和同事也跑遍了10几个省市。他的身体不太好,在上一次住院的时候刚刚打完吊针,一个疗程,为了解决就业的困难找岗位,他就跑到广东。他的老伴曾经找过单位,说像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让他出差呢?

    他老伴说:“要是他到外面出差回来,找到了几个什么岗位,就高兴得很,回来就说今天我们在外面跟哪个地方联系好了,我们又可以上多少人了,他就这样的。”去年上半年,石油石化行业收购地方加油站,周友庭和同事抓住这个契机,与广东方面建立了劳务合作关系,开展向外输出加油站站长、会计,录用人数达30多名。

    其实,他们一到那里纯粹是求着人,因为他们是找市场。曾经有两次在人家地方一坐坐两个多小时人家老总都在开会。开会他就坐在那儿等,实际上有的是人家回避。但是没办法,他只有等,等到下班人家散了会,出来再跟人家谈就那样的精神,对方还是很感动的。人家一看这么大年纪,还是管理局的一个领导,人家江汉油田是诚恳的,起码组织上对这些人是负责任的。

    在打通向外输出的渠道时,老周尝过求人的滋味,可他感到最困难的还是下岗职工的观念。一场招聘信息会刚结束,他被一位老人堵在门口。老人是给他40岁的小儿子找工作。他想让他给搞点比较轻的工作。他启发他:老魏我们的老同志了,现在干活都是要出力的,不出力就动脑,比较轻的工作不好说。你也知道油田的小孩不一样,所以要改变观念,要走出去,要吃苦。

    每次油田外出劳务人员出发前,就业中心都要给他们召开欢送会,周友庭在会上给大家一些鼓励和建议,派专人把他们护送到厂,还给每人发一张联系卡,为外出务工人员解决劳资和生活困难。随着外出务工者的增多,现在,不少下岗的油田人开始接受外面的世界。

    广东东莞。这个加油站的站长叫潘建平,2001年7月他和妻子与油田解除了劳动合同,之后就来到了广东。他们是两口子都买断工龄了,起码是生存问题,就通过人才市场。8月份他们招聘到这边来。

    为了让更多的人象潘建平一样,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找到就业机会,再就业中心首先是“帮着找市场”:组织人员深入华北、西北、珠江三角洲等地的劳务市场和用人单位调查,捕捉信息;其次是“自己找工作”,组织下岗职工到武汉、潜江参加当地组织的劳务洽谈会和人才交流会。 1998年至今,江汉油田通过职业介绍输送失业、下岗职工2000多人次,职业介绍业务拓展到8个省市。这2年,一个一个单位地跑,一个一个职务地扣,岗位越找越多,周友庭在家的时间是越来越少了。

    “我也说呀,你简直是一天到晚在外头,家里人(不顾),你看我上次耳朵突发性耳聋挂吊针,挂了十几天吊针,他从来没有说陪我去过。”老伴话虽这么说,每一次老周出差前,她都按照剂量一袋一袋地把他每次吃的药包好,给他带在身上。她说:“当时我不理解,后来他也是跟我说,他说你看人家下岗了没工作了没饭吃,咱们干这个工作要给人家找饭碗,既然干这个工作就要把它干好尽我的能力吧。”

    在分管部门工作会上,周友庭说,我们经常说要将心比心,这些同志我们要设身处地,搞个换位思维,假如我是个下岗职工我期盼什么,我要求组织提供什么这样一种心情来看待他,就当成我们自己家里人当成我们自己,充满强烈的感情。社会越发展,我们越不能忘记这些同志。企业越前进,我们越要关心这些同志。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除了江汉油田的这些做法,湖北省还通过劳务输出、发展个体经济、郊区农业的方式,帮助20万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就在我们结束采访前,还从湖北省劳动厅了解到,当地要推出一项政策,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税收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李春岩)



责编:张竞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