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部长项怀诚说,中国执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取得的成绩无庸置疑,但肯定会逐步淡出。因为对一个国家来说,这样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从历史的经验和理论上都被认为不能是长期的。
项怀诚是在“2002年亚太经合组织金融与发展项目年度论坛”在北京召开期间,接受媒体专访时作上述表示的。
项怀诚说,作为财政部长,他更多的是从财政的角度来讲。他说:“从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两方面结合来观察和分析,积极财政政策执行以来取得的成绩没有人怀疑,至于具体的措施,在某一点上可能有不同的意见,但没有大的分歧。现在大家议论比较多的是,时间长了还是短了,期限到底应该多长,现在是应当收缩还是需要再扩张,我讲过‘逐步淡出’这个词,到现在我还这么看。”
项怀诚说,长期长到什么程度很难说,因为没有一个经济学家可以就这么一个理论问题计算出准确的模型。而是需要不断地、经常地分析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灵活准确地调整政策。
他强调说,我国之所以要实行这样的政策,从根本上来讲是亚洲金融危机出现以后,不执行这个政策不行,实行了以后当然是有效果的,但也是有负面影响的。
项怀诚坦言,第一个负面影响是,很多人觉得自己的钱很好用,希望经常能花这个钱,特别是对于那些想多搞一些建设的人来说;第二就是国债的大量发行。每一笔国债赤字的不断扩大,都为今后的通货膨胀种下了祸根。所以,中国政府也认为,这种政策不可能是长期的。
在谈到积极财政政策到今年已是第四年,是不是可以慢慢淡出的问题时,项怀诚说,当时为了拉动经济,所投入的基本建设项目必须要做完,不能留下半拉子工程。而要做完,就必须要投入资金,否则这些钱就白扔了。
项怀诚说,通过计算,把这些已经开工的项目搞完,大概需要一万多亿人民币,两年到三年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根据这个计算,他提出要逐步淡出。
但是事物是变化的,项怀诚指出,首先,我们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邓小平同志生前提出来的两个大局之一。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一些重大项目的建设,从现有资金里抽调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再发一部分国债。其次,国际形势的变化。他说,“我们当时不可能预计美国经济在2000年后期到2001年出现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在某些季度出现负增长,我们远隔一万多公里不可能对美国经济的脉把得那么准,但是作为一个经济方面的负责人,我们必须要对美国经济对我国可能带来的影响有所准备,在这个时候,我们把国债的规模调下来,把赤字规模缩小,所以我们这个政策到第四年还维持1500亿的水平。”
那么今后怎么办?项怀诚说,“今后积极财政政策肯定会慢慢地逐步淡出。 这在中央的决议里边也已经讲到,在十五的前期,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十五后期,要根据十五期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来妥善地作出决定。这是一个实践问题。”(傅继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