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7日 10:19 来源: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题:我国发展指标体系重大调整意味深长
记者 张晓松、张旭东、刘铮
翻开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体系与以往五年计划相比有了意味深长的重大调整。
主要指标有增有减 “计划”向“规划”过渡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主要指标比‘十五’计划增加了7个。”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监会吉林监管局局长肖玉淮说,“指标增减之间大有学问!”
肖玉淮说,虽然“十一五”规划的主要指标多至22个,但却没有包含“十五”计划的一些指标。如“十五”的“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等指标如今已经没有了。
“计划经济时期,国家要通过计划逐一配置重要资源,制定微观具体产业发展计划,所以各项指标定得非常细。”全国人大代表王淑森认为,这样一来,很多属于市场、企业和资本自我调整的内容受到了约束,而事实上这样的指标并没有太大意义。
而与一些具体指标的消失形成对照的是,“十一五”规划增加了很多人文和社会的指标,涉及扩大就业,普及教育、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健全社会保障等方面。
“由市场调节的内容在规划中讲得少了,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内容充实了。事关老百姓生活的指标都十分具体,便于操作和监督。”全国人大代表何文杰说。
提出预期性约束性分类概念 政府职能悄然转变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将22个主要量化指标分为14个预期性指标和8个约束性指标,这是前所未有的。
“预期性指标,如经济增长率、城镇化率等,体现了政府的战略意图,需要通过宏观调控引导市场自主实现。约束性指标,如单位GDP能耗、森林覆盖率等,涉及公共服务和公众利益,要求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配置公共资源和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是政府的承诺。“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说。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于学信认为,过去政府部门喜欢大包大揽。今后,政府部门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腾出精力,更多地关注资源、环境、医疗、社保这些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
“从着眼微观到着眼宏观,从掌握项目到制定规划,从具体操作到适度引导,这说明,我们的政府更加重视市场配置作用,职能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于学信代表说。
约束性指标取代指令性计划 政府职责进一步强化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有8个属于约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与原先的指令性计划有什么不同?
国民经济计划专业毕业的安徽省委党校教授姜彦秋代表认为,过去计划中各项指标基本都是指令性的,大量工业品的产量都有具体指标,都必须完成。现在市场配置资源,再对这些产品下达指令性计划指标没什么意义了。但对资源、环境、医疗等突出问题,政府有责任加以重视,并确保相关目标的实现,于是出现了约束性指标。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俞国生代表解释说,约束性指标的实现,其实就是通过干部考核、政绩评价体系,“逼”着大家去实现,否则一票否决。只有这样的约束才有刚性,才能更好地消解当前日益突出的矛盾。
责编:霍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