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各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工作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3日 07:55 来源:

  人民日报消息:

  编者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办法,不断提高干部工作水平,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进领导班子,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按照中央要求,中组部和地方各级组织部门围绕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进行了试点和探索。试点工作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以德才素质评价为中心,立足于选准用好干部,普遍采取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和综合评价等方法步骤,突出综合考核评价,注重考核工作实绩,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坚持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增强考核工作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发挥了积极作用。日前,中组部召开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干部考核工作座谈会,内蒙古、浙江、四川三个试点省区和北京、上海的有关同志作了经验交流。今日人民日报利用两个专版分别摘发他们的发言。

  加深对干部考核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中共四川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魏宏

  通过综合考核评价试点工作,四川省目前基本形成了一套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操作性较强的考核评价办法。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干部考核评价工作如何更好地坚持科学发展观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和体会。

  好的用人导向既要体现在干部考核的结果上,还要体现在干部考核的工作过程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要通过干部考核与选拔任用的结果来体现,这是最终起作用的;但从执政的角度讲,重视社会层面对干部工作的关注,重视干部考核选任工作过程同样重要。群众对一个地方的干部工作、用人导向是否认同,往往首先和主要的是通过干部工作的实际过程来感知和判断的,干部考核与选拔任用工作上规范和科学的做法,对从事干部工作的人来说是操作环节的事,而对广大群众来讲则是评判干部工作的重要价值尺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力科学的干部选任工作机制的建设,尽量减少干部选拔任用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把干部选拔的标准、要求和程序交给群众,把干部工作的过程亮给群众,赢得社会层面对党委用人标准、用人导向的认同,赢得广大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这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更深远的长久的作用。

  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考核,必须体现和遵循干部工作特有的表现形式。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统计数据的分析是应该的;运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来评价干部的工作,是有重要意义的。它能引导干部全面、务实地抓工作,体现正确的政绩观。但是应该看到,由于目前领导体制、政策环境、地域区别以及干部任期等方面的因素,仅仅依据一些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数据对一届班子和干部个体作出准确的、能够形成公认的评价有一定难度。因此,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指标数据要重视,但在条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作为考核依据不能过度强化。同时对领导工作的评价,不同于物质发展成果的简单经济技术评价,必须注意尊重和把握领导工作、干部工作特有的反映形式。从执政建设的角度讲,对领导干部的评价,更多的还是通过民意来反映,通过社会评价来反映。也许一段时期内,群众对领导工作的要求有所侧重,比较注意关注或偏重某一项工作,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和较大的范围内,群众总是能够把握住对领导工作的基本要求,总是能够对干部科学施政行为作出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而这种总体的评价,既能体现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对干部是否树立正确从政行为的引导和校正。当然,强调在一个较大范围内听取群众意见,这是一个与知情度紧密相联的特定范围。如民主推荐侧重于了解干部群众对人选担任新职位的支持度,应在对其工作能力、作风、绩效、风格等知情度较高的“工作圈”内进行;民主测评侧重于了解班子运行情况和干部履职情况及其德才素质,参加人员范围应与民主推荐范围一致;民意调查侧重于考察社会层面对班子或干部的工作推进实施成效及形象声誉反映的认可程度,应主要在其服务对象中进行。

  改革干部考核方式的基本目的,既要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又要解决“好中选优”的问题。当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存在的主要矛盾或突出问题,一是没有完全解决好少数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拔”的问题;二是没有完全解决好干部“好中选优”的问题。干部“带病提拔”问题已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廉政建设的难点,从四川这次综合考核试点情况看,在着重把握防止“带病提拔”上,我们突出了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高度重视民主测评中廉洁自律指标走低的情况,从中发现问题迹象。对那些廉洁自律指标异常偏低的,考察组应以此为预警信号,在听取意见时,有意识地了解其廉洁方面的情况,主动寻找问题线索。二是重视发挥面上谈话圈定重点“知情人”的功能,并与他们深入交谈,挖掘问题线索。干部是否“带病”,一般情况下了解情况的总是少数,尤其是在“微症期”更是如此,而愿意向组织上如实反映的就更少。对这些个别知情人的意见一定要重视,很可能个别人一句不经意的话,就隐含着一条非常有价值的线索,绝不可轻易放过。三是注意听取纪检监察机关、审计部门、巡视组等方面的意见,掌握问题信息。四是对性质比较严重、线索比较具体、影响提拔使用的问题,应组织专项考察形成明确结论,不要急于作出任用建议。由于“带病提拔”这种现象有其深刻和多方面的复杂因素,最终只能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以解决。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干部考核工作还有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职能,就是要坚持“好中选优”,通过考核,及时把那些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不同考核类型运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应有所侧重、繁简适度。应该说,目前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其基本精神适用于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各类考核。但在操作层面上,需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考核类型、不同考察对象设计与之相应的具体方案,包括确定各有侧重的评价要点、选择各自相宜的组织方式、安排各有特点的工作流程。从考核类型来看,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换届考察一般应完整地运用民主推荐、民意调查、实绩分析、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综合评价等基本方法,届中考核、个别增补考察和年度考核则可根据需要适当简化和融合有关环节和程序。比如,届中考核时,可把个别谈话的范围界定为“核心工作圈”和通过面上谈话圈定的重点“知情人”,把谈话的内容明确为班子运行状况和班子成员的现实表现,从而更加突出重点,适当压缩考察时间。又比如,个别增补考察,是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对考察对象的德才素质和拟任新职位的能力作出评价,可主要运用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方法,以这两个方面的结果为依据和关键,同时运用已有的民意调查和实绩分析结果进行印证。再比如,年度考核,主要是了解干部当年履行职责情况和取得的工作绩效,以此评比等次、兑现奖惩、推动工作,可简化民主测评(只测评考核等次),视情况进行个别谈话,即当民主测评的结果较差,或与已有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结果差异较大时,再通过个别谈话进一步了解和印证,看是否真正属于不称职。

  抓住三大关键环节 改进完善干部考核工作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斯鑫良

  浙江省的综合考核评价试点工作全面贯彻中组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和《关于开展地级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始终盯住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融入到干部考核评价工作这一目标,紧紧抓住改进和完善考核评价内容、改进和完善考核评价方法、改进和完善考核评价结合的评定方式这三大关键环节,统筹安排,扎实实施,深入研究,探索创新,有力地保证了试点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收到了较好实效,积累了有益经验。

  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点较好地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进一步确立了良好的工作导向和用人导向。试点工作中,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考核评价内容,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在考核评价工作中得到了较好体现。如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民意调查等,均设置了反映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评价要点”;实绩分析的定性和定量指标,从我省作为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实际出发,着力体现对经济发展水平与质量的注重、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和潜力的注重、对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注重,可以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试点问卷调查数据显示:83%的同志认为民主测评的内容设置上改进很大或有所改进,能较全面反映班子和干部的情况;74.6%的同志认为民意调查内容很全面或比较全面,能反映班子和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73%的同志认为谈话要点与以往相比,在内容设置上更科学、更合理。同时,绝大多数干部群众认为,实绩分析的指标设计和操作方法,比较好地处理了总量与增量、速度与效益、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的关系,省域特色突出,效果实在,作用明显。通过参与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生动实践,我省试点地区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广大干部群众普遍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宣传教育,大家对什么是科学的发展,什么是正确的政绩有了更加直观、更为理性、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地激发了领导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内在动力,形成了正确的导向。

  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点把组织评价和群众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了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民主。科学发展观本质是以人为本。不断扩大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民主,是干部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体现。从以往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来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评价主体相对单一,群众了解不多、参与不够,考核面相对较窄,信息量不够大等问题。这次试点工作,在拓展干部评价主体,落实群众“四权”,探索组织评价和群众评价相结合方面有了新的更大进展。如在考核预告上,我省首次尝试在新闻媒体、政府网站发布考核预告,提供了群众参与考核评价和监督的新途径,进一步增强了考核评价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在民主测评环节,注重将“有关社会阶层的群众代表”具体化,把市县本级以上党代表和人大代表列入参加测评人员范围。在个别谈话环节,我省各地都进行了“两圈”考察和前一任职岗位延伸考察,作为正常个别谈话的有效补充。在实绩分析指标的评定中,除了积极发挥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有效利用职能部门对相关指标的评价结果外,还直接通过民意调查获取有关定性评价指标的结果,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实绩分析的关键依据。民意调查是这次试点工作中扩大群众参与,落实群众评价的一个重要突破。各地通过对“两代表一委员”的调查、入户调查以及领导分管联系单位和服务对象调查等方式,尽可能扩大民意调查的范围,收到了较好的实效。试点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有79.1%的同志认为参加民意调查的人员范围很有代表性和比较有代表性,另有43.2%的同志希望进一步加大民意调查工作力度。

  综合考核评价试点整合运用各种考核评价办法,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质量。这次综合考核评价试点,不仅注重改进和提高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传统方法,同时注重探索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等新方法,形成多种考核评价方法相互印证、互为补充的工作格局。特别是在地级市试点阶段,对考核工作流程作了适当调整,增加了“综合评价”环节,效果显示,有利于更加全面、客观、准确地考核评价领导班子与领导干部。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对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等有关结果进行量化,实行“分类量化,综合定性”,较好地做到了既重数据分析、又重群众评价;既重发展成绩的评价,又重发展代价的分析;既重当前成果,又重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既重纵向比较,又适当进行横向比较,有效地提高了考核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说服力。大家普遍认为,这样得来的考核评价结果,与以往相比,信息量更为丰富,评价依据更为有力,优、缺点更具针对性。对此,试点单位党委及组织部门、被考核对象都给予了较高评价。

  发展为了群众 成果群众评价 发展惠及群众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 陈朋山

  内蒙古自治区年度干部实绩考核工作从1996年开始,一直在实践中探索改进。这次试点,在中组部的指导下,在兄弟省(区、市)的启发下,我们对9年的实践进行理性反思,按照试点方案的原则和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积极研究和探索,使我区对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深化。

  考核评价内容更加体现了发展为了群众。考核评价内容,是考察评价体系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实体部分。在试点工作中,每个环节的考核评价内容,都十分注重德才兼备的原则,涵盖德、能、勤、绩、廉;对实绩的评价,都十分注重发展为了群众的政绩观,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根据各个环节的参与主体和评价方式的区别,内容设置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印证。比如,干部参与的民主测评比较注重素质,群众参与的民意调查比较注重实绩,并在发放干部民主测评表的同时,发放了干部“两圈”情况调查表;实绩分析,紧扣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廉政建设、党的建设几个方面,提炼出核心指标,还增设了地方特色指标。再比如,个别谈话紧扣主题制定评价内容和要点,并根据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和实绩分析三个环节反映出考核对象比较明显的弱项以及定量分析难以把握的方面,有针对性地设置谈话内容,并将干部亲属的从业、收入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在个别谈话中还实践了结构化面谈,设置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谈话内容,由考察组与考察对象进行集体面谈,重点了解其适应职位能力、心理素质和发展潜力等情况。

  考核评价环节更加体现了发展成果由群众评价。考核评价环节,是考核评价体系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程序部分,包括各环节的参与主体和运作步骤。近几年,我们在年度干部实绩考核工作中,进行了构建社会化评价体系的尝试,力求由单一的纵向考核向纵横交错式的考核转变,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立体式的考核评价。通过这些年反复筛选、实践,对盟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评价的参与主体确定为:自治区四大领导班子成员、本地区干部群众、自治区36个职能部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服务对象、有关专家、社区组织负责人、考核组等。从效果看,进一步落实了广大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消除了干部考核主体和考核工作的单一性、封闭性、神秘性,实现了从依靠少数人考核转变为依靠多数人评价。试点中,按照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综合评价等环节进行考核评价,参与人员更加合理、规范,工作步骤环环相扣,更加科学严密,进一步扩大了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民主,更好地体现了发展成果由群众评价。比如,调整了民意调查参与主体和主持者。以往我区开展的社会满意度调查是由统计部门组织入户调查,这次试点改为由组织部门组织“两代表一委员”进行民意调查。这种方式代表性比较好,知情度、责任度、关联度比较高,相对地讲可信度高。又比如,在实绩分析中,对部门评价进行了科学整合。这次试点,将参与社会化评价的36个部门整合为参与实绩分析的7个部门,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实绩,由统计部门归口综合评价。好处是评价标准掌握比较一致,相应减少了干部考核部门的工作压力。还比如,个别谈话放在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起到了对前三环节进行初步综合分析的作用,增强了谈话定性评价的准确性。

  考核评价方法更加体现了发展惠及群众。考核评价方法是考核评价体系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部分。从我区实施年度实绩考核近10年的情况看,方法直接决定综合评价的结果,定量与定性评价结合的度是不好把握的难点。年度实绩考核更注重推动工作,届中考核、换届考察更注重评价干部,因而,前者更多地注重定量和量化评价,后者更多地注重定性评价,量化评价更好地体现公开、公平,定性评价更好地体现客观、公正,又各有负面问题。这次试点以选准用好干部为目标,重点是评价干部,以定性评价为主,进一步尝试量化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的方法,力求更好地体现发展惠及群众的价值观。

  在进行民主测评、民意调查时,采取提前发放民主测评表和民意调查问卷及有关材料的做法,给干部群众较充足的时间了解情况,作出理性的定性选择,力图使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的量化结果建立在比较理性的、比较公正的基础上。实绩分析时,根据设置的评价内容,公正地采集分析各种评价指标和评价要点,既看GDP又不惟GDP;既重增长速度,又重发展质量;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主观努力,又看客观条件;既看现实发展,又看发展的历史;既做纵向比较,又进行横向比较;既注重能干成事,又注重靠得住不出事;既看成就事业,又看化解矛盾;既看发展成果,又看队伍建设;既注重从定量指标中作出定性分析,又注意对定性评价进行量化分析。个别谈话时,以定性评价为主,为了便于综合,也可以通过结构化面谈方式对定性评价进行量化。

  综合评价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统筹性环节,要以定性评价为主,辅以定量评价为支撑。我们尝试了将有关环节的评价意见进行量化,合理设置不同评价内容和不同评价参与主体的权重,得出对班子和成员的总体量化评价。我们还开发采用了干部考核评价计算机处理系统,快捷地处理各评价环节的各种数据,形成直观的线性图。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定量评价是将定性分析不断量化的交叉综合过程,由于对人的评价的复杂性,简单的数字难以概括全貌,而且“众意”又会有偏离“民意”的时候,因此,在综合评定考核结果时,坚持以定性评价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评价方法上建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制度保障,可以引导广大干部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创造出真正惠及人民群众的政绩。

  以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推动地方党委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共浙江省丽水市委书记 楼阳生

  中组部去年开展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点工作,是一项开创性工作。丽水作为浙江省的欠发达地区,被列为换届考察试点单位。我们在实践中感到,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能够有力地推动地方党委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把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实践进一步引向深入,一个很重要的抓手是要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使之成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挥棒”,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力的“助推器”。一是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强调要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群众检验的政绩,深化了我们对正确政绩观的认识。二是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引入了民意调查,并设置了不少民生指标,为落实以人为本理念提供了保证。综合考核评价办法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把群众满意作为考核评价干部的根本依据。三是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注重速度和质量、当前和长远、显绩和潜绩的辩证统一,促使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中的基本关系。

  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在党的干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是要在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把党管干部原则、扩大民主、依法办事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在我市市级领导班子换届考察中,民意调查的范围涵盖了来自基层的“两代表一委员”,特约督查员、特约监察员,被考察对象下属单位或联系比较紧密单位的一般工作人员。经民主推荐确定差额考察对象后,又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发布了考察公示。干部群众对此反响很好,认为这些创新之举生动地体现了群众公认的真正内涵,体现了从少数人选到多数人选的探索,体现了群众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

  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确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第一,必须坚持把培养人作为用好人的基础,加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建设。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其意义既在于通过考核评价用好人,还在于按照科学发展观为培养人提供了参照体系。因此,市委换届后,结合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的要求抓能力建设。首先是从提高学习能力入手,把今年作为学习年,着力提升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其次是结合市县工作实际,突出强调要切实解决好辩证思维、操作到位能力。同时,重视干部心理素质的提高,倡导在一线磨炼意志、在一线转变作风、在一线增长才干。第二,必须科学把握用人标准,强化以德才取向。切实解决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跑官要官”等突出问题,关键是要把科学地考核评价干部和准确地选拔使用干部有机结合起来。首先还是要讲实绩。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抓住了“实绩要实”的关键,为那些德才兼备、埋头苦干、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干部能够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在我市换届人事调整方案公示后,社会各界人士都说“该用的、能用的人,不‘跑’也能用”,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试点工作结束后,我们依据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在市管干部的实绩分析中采用了“数据+案例”的做法。在对实绩进行计量分析时,充分考虑“三个数”,一是基数,即要考虑一个地方发展的起点;二是参数,即要以一个地方所处发展阶段的标准去衡量;三是权数,即要根据工作重点的不同对实绩的权重进行适当的结果调整。同时,要求被考察对象各提供几个最满意、最不满意的工作案例,讲清楚决策思想、发挥作用的环节、实际成效、经验教训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对干部实绩作出全面分析。其次要看关键,关键时刻最能反映一个人的党性观念、思想水平、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因此我们既注重考察平时工作和“两圈”表现,又注重考察重点工作、关键时刻包括对待进退留转问题的表现。最后作判断,用人不能完全以量化分析折算出来的分数作为评价标准,而要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来判断一个干部本质和主流怎么样,德才如何,究竟可用不可用、应该怎么用,以避免发生新的“数字出干部”现象,以利于把干部选准用好。第三,必须严格选人用人程序,提高选准人、用好人的刚性和可靠性。与以往的干部考核评价办法相比较,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更加突出地强调要推进考核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有三个效果是明显的。一是信息量更大。由于在程序上实行组织评价与群众检验相结合,并把综合评价作为干部考察的统筹性环节,这就使得组织上掌握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了,提高了对班子和干部的信息对称度,对考评对象的认识更为立体、全面。二是客观性更强。尤其是作为书记,以往在事前酝酿、听取汇报、建议取舍时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平时了解的基础上,印象分占有相当比例,有时准确,有时可能就不准确。现在,实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任用干部的依据是客观、明确、可以比较的,这就减少了主要领导的自由裁量权。三是程序要求更严。

  规范和促进干部考核评价工作

  中共包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苏誉

  2005年,在中组部试点工作联络组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我们按照中组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的要求,在我市及所属4个旗区进行了试点考核评价工作。试点工作表现出了以下特点:

  组织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科学发展观,对组织工作同样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人。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管理干部和人才的重要职能部门,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理解,组织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体现和落实在干部的教育培训、选拔任用、管理监督等方面,尤其要集中体现和落实在干部的考核评价工作中,抓住了考核评价就抓住了关键。

  突出了综合考核评价。在考评内容上,通过科学设置,使考评内容更全面、综合性更强。对领导班子,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情况,在注重实绩的基础上,全面考核思想政治建设、领导能力、工作实绩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在实绩方面,设置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等评价指标,避免了单纯注重GDP的倾向。对领导干部,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同时还增加了对干部工作作风、精神状态、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考核,使考评结果更全面、更具参考价值。在考评方法上,针对当前干部考察工作中存在的了解实情难、考实评准难等问题,综合运用各种考评方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方法体系。在完善传统的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考评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实绩分析和民意调查,使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到考核评价中来,形成综合考评结果,提高了考评工作的质量。

  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结合。在遵循《干部任用条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试点工作吸收了全国各地干部考察的有益做法,在继承中实现了创新。如在考评内容上,对德、能、勤、绩、廉几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细化,使评价主体更容易把握和评价;引入了实绩分析,使实绩评价要点更加具体明确,评价方法也更加科学可靠;引入了民意调查,既扩大了民主,也加强了对干部的监督;根据党政领导班子、正副职领导干部工作职责等方面的不同,分别设置评价要点,进行分类考评,评价要点各有侧重,做到了既抓住共性,又突出个性,考评重点更突出,导向更明确,结果更科学。在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等考评信息的处理上,采用了现代科技手段,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避免了人为因素干扰,使考评结果更充实、更可靠。

  紧密结合干部工作实际,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试行办法》对于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换届考察、届中考核、年度考核及个别提拔考察诸方面的需要都有较强的适用性,实现了一个标准衡量、一个办法评价,有效整合了考评资源,提高了考评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试点考评操作情况看,我们感到《试行办法》根据考评目的和考评对象的不同,考评内容和方法可以适当调整,有的考评内容可增可减,有的考评方法可繁可简,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将规范和促进干部考核评价工作。从包头市的情况看,试点工作成效比较明显。

  首先,进一步扩大了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考评选任工作的“四权”。通过新闻媒体、党建网站等发布考评预告,增加了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拓展了个别谈话、民主测评的参与范围,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等层面进行了广泛的民意调查,进一步扩大了干部考评选任工作中的民主,把群众意见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标准。

  其次,提高了考评质量,保证选人用人的效果。在考核评价工作中,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和综合评价等多种方法相互印证、相互补充,获取了更加丰富的考评信息,有利于更加全面、客观、准确地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有利于发现其他考评方式难以发现的问题,有效地避免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拔”等问题。如,通过考评,我们发现某区一名新提拔的副区长在各方面都比较突出,市委将其列为正县级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发现某区一名区委常委在团结协作方面存在较明显差距,在警示谈话后,对其进行了岗位调整。

  最后,形成了正确的导向,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通过改进和完善考核评价内容,特别是全面考核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引导领导干部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避免了单纯注重GDP的倾向。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考察组工作

  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吕长华

  去年,中组部在四川进行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点,我市新都区是试点县区之一。作为考察组组长,我全程参与了这项工作。试点中的做法,对我启发很大,干部考核评价中一些困扰自己多年的难题开始有了答案。

  干部考核评价的指导思想更明确了。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紧扣科学发展观,科学设置考核环节,规范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充实考核手段,实实在在地提高了考核工作的质量和成效。一是考核内容更加全面,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注重速度和质量、当前和长远、显绩和潜绩的辩证统一;二是进一步扩大了民主,既对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内容和做法进行了改进和改善,又引入了民意调查的新方法,并组织群众参与实绩分析等工作,从依靠少数人考核转变为依靠多数人评价;三是强化了对干部的监督和约束,既增加了群众监督的有效实现途径,又在各个环节紧紧抓住廉洁、团结、作风等当前干部队伍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很多被考察的干部都深有感触地说,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对他们震动很大,只有老老实实地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去做,事业才能发展,个人也才能进步。

  考察方法的针对性更强了。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的基本环节和方法,坚持以德才素质评价为中心,立足选准用好干部,既相互独立,各自担负不同功能,又紧密联系,形成有机整体。首先,各方法功能指向明确。如,“民意调查”重在解决听取群众意见的“量”,“个别谈话”重在解决听取群众意见的“质”;“民意调查”侧重评事,“民主测评”侧重评人,“实绩分析”侧重从工作成效分析工作思路和努力程度,“综合评价”则对考察了解到的情况进行综合和统筹。其次,各环节面对不同群体。“民主测评”针对“工作圈”,“民意调查”针对社会层面,“个别谈话”针对“核心工作圈”和“重点知情人”,“实绩分析”则是部门评价和群众意见相结合。再者,考察环节之间连贯顺畅。如,尝试把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的情况在“工作圈”内公布,通过民主评价把“工作圈”、社会层面与有关部门的评价意见联结起来;又如,根据民意调查、民主测评、实绩分析等环节反映出的情况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个别谈话提纲,通过谈话对有关情况进行印证和补充。

  考察组占有的材料更丰富了。任何准确的判断都要以信息的充分流动为前提,以材料的大量占有为基础,干部考察工作更是如此。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在这方面有较大突破。我们明显感到,与以往的干部考察相比,这次试点参与考核评价的人员和运用的考核评价手段更加多样、对考核对象信息的掌握更加丰富。既有“工作圈”内干部层面对被考核者的评价,又有“工作圈”外社会层面对工作成效和形象声誉的反映;既有上级机关职能部门的评价意见,又有普通群众对当地发展的实际感受;既有定性评价意见,又有实实在在的定量数据支撑;既有考察期间干部群众的反映,又注意与纪检监察部门的意见和巡视组巡视、参与民主生活会等方面的意见,以及平时掌握的其他情况相互补充印证。很明显,这种立体化、多层面、全方位的考核,能够从更多方面、更广角度获取考察对象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进一步丰富了考察对象的评价信息,有利于考察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更加客观、准确地认识和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有利于更有效地发现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干部,实现“好中选优”;也有助于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和“带病提拔”。

  干部考察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政治工作,是一种集体组织行为,必须在考察过程中强调发挥考察组的集体作用。考察组的集体作用,不仅关系到考察工作的质量,更关系到考察结果的权威性。

  这次试点,从三个方面对考察组的工作方式进行了改进:一是由考察组集体对考察对象进行面谈,改变了过去那种只是由一二名考察组成员对考察对象进行以反馈为主的面谈方式。二是专门设置综合评价环节,强调由考察组集体对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个别谈话、实绩分析等环节形成的结果进行梳理、分析、比较,形成考察组集体的评价意见。三是在考察材料的形成上,强调以考察组集体的意见为准,避免了那种可能由一个具体的执笔人,根据某个印象较深的谈话人意见写出考察材料的做法。

  努力推进干部综合考评体系建设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赵家骐

  近年来,为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干部队伍建设实际,我们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干部工作,以建立体现和保证科学发展观要求、激励和引导正确政绩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为突破口,以提高干部职业素质和专业管理能力为重点,努力实现工作价值评价、工作能力评价、工作绩效评价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干部管理方式从以职务管理为主向以职责管理为中心的方式转变。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积极探索体现科学发展内涵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职责绩效考核评价制度。2003年下半年,在区县换届考察工作中,为克服片面追求显性政绩的倾向,我们确定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与环境和行政效果四个方面共13类考核指标,对区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考核。同时,通过市统计局社会公众调查网,在对4400多户城乡居民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区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探索建立了党委组织部门全面考察、政府综合部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绩效评估、通过民意调查获取的群众满意度三位一体的领导班子政绩考核体系,为区县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配置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依据。

  第二,大力开展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工作价值、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评价工作。从2004年开始,我们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工作价值评价、工作能力评价、工作绩效评价为着力点,积极探索建立干部综合评价体系。目前,我们已完成了领导人才工作价值评价课题研究,通过论证修改,可以进一步形成评价的方法和工具。在去年选拔正局级领导干部时,我们就进行了工作态度、领导气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评价,以测试应试者的领导能力、基本素质、个性特征与选拔职位的适应程度。

  第三,明确引领科学发展的岗位职责和胜任标准,切实把好领导干部“入口关”。2004年,我市开展了制定局级党政正职岗位职位说明书的试点工作,要求在岗位职责分析的基础上,按照责、权、利统一的原则,制订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职位说明书,明确职位定义、任职资格、职位职责、工作目标等。目前,18个区县党政正职和市发改委、市地税局等14家局级单位正职职位说明书的制订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由于职位说明书规定了不同岗位领导干部履行职责要达到的标准,这就为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胜任职责评价标准,为干部能力评价和实绩考核提供了具体明确的依据。

  总结近年来的工作,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进干部工作方面,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必须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取得干部科学管理的新突破。我们适应经济增长方式以及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转变,找准干部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科学定位,以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为突破口,把科学、明确的岗位职责规范作为完善干部考核评价的基础,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素质能力,带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激励工作,整体提高了干部管理的水平。

  其次,必须把民主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做到民主化与科学化的有机统一。在干部评价工作中,我们一方面注意通过社会公众调查网、拓宽评议范围等途径,建立健全民主的程序与制度,扩大干部考核评价中的民主,充分调动党员群众参与干部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坚持把民主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将德、才、智等方面的考核评价贯穿于民主程序中,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提高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效率,使考核评价工作充分体现公正性和可靠性,使科学方法与民主制度和程序有机结合,推进了科学化与民主化的有机统一。

  最后,必须加快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努力推进考核评价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根据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职能及岗位要求,我们研究建立了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引导干部不仅讲政绩,而且讲政德,有政才;为保证干部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建立了机构主导与机构配合相结合、上下定性评价与统计定量评价相融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统一的多元化评价管理体系,健全了干部差额考察、考察预告以及干部职责绩效管理等制度,从而把干部考核评价的标准设立、管理运用以及措施固化统一起来,促进了干部综合评价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靠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的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机制。

  发挥科学发展观对干部成长的引导作用

  四川省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邱明君

  2005年6月,中组部在四川绵阳进行换届考察与综合考核评价试点,我当时作为有148万人口的四川丘陵农业大县――三台县委书记,通过考核和随后进行的市级领导班子换届,被提拔为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作为一名县委书记,我经常对别人进行考核,而这次作为被考核对象参与其中,感到试点中采取了许多有别于过去传统干部考核的创新方法,更充分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和群众公认的原则。记得我当时接受访谈时,曾经有感而发,说过这样的话:这样公正透明的考核选任机制,真正让干部“上”得舒心,“下”得服气。每评一次都能评出过去的差距,每推一次都能推出新的动力。印象比较深的做法有:

  一是首次引入了民意调查方法。这次绵阳试点,为了对考察对象的德才表现测评情况进行印证,首次引入了民意调查方法,着重从“工作圈”外了解被考核对象的群众公认度,直接把领导干部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进一步拓宽了“民”的范围,有效扩大了群众的参与权和选择权。人人参与其中,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感到是非常光荣的。

  二是专门设置了实绩分析环节。此次在绵阳的试点,考核组尝试引入了实绩分析环节。具体操作中,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比较,来全面地、历史地、客观地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核心指标数据加以分析。包括我在内的所有被考核对象,一致认为,这样评出的才真正是实实在在的实绩。

  三是个别谈话中的面试型考察。这次在绵阳试点工作的个别谈话中,首次采用了考察组与考察对象进行互动式面谈。考察对象在规定时间内,就事先设定的问题逐个进行现场问答,深入了解干部的内在素质,并将所有考察对象置于同等条件下进行横向比较。

  此外,试点工作中还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改革探索,总体给我们的感觉是,更加科学、规范、严谨,更加公开、公平、公正。作为考察对象,自己从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得到了很多启示。

  第一,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对一个地方的发展以及个人成长进步的重要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不仅对一个地方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干部个人的成长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干部如果不从当地实际出发,不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办事,只看上级脸色做事,不考虑老百姓满意不满意,只看领导高兴不高兴,最终不仅贻误一方事业,同时也会贻误自己。

  第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的广泛深入的考核、民意调查、走访座谈,既激发了基层干部的参与热情,更是对干部工作的一种正确导向。在这种群众广泛参与的考核中,作为一名干部必须时刻警示自己,时刻提醒自己群众在监督你,上级在监督你,社会方方面面都在监督你,这就要求你必须要管好自己和亲属,要管好队伍,管好一班人,不能心存任何侥幸和幻想。

  第三,对个人工作作风产生了深刻的启示和教育。通过这次经历,我觉得在工作上必须要求真务实,干事业不在于大话连篇,不在于搞花架子,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要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真正为一个地方的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我体会,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经济指标,追求一时一事的所谓“政绩”,不注重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不注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不积极化解社会矛盾,最终问题成堆、矛盾重重、贻误发展,最终我也当不上这个副市长。

  第四,必须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不能单凭领导好恶工作,不能投其所好,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敢于碰硬。要把自己个人的得失进退看得淡一些,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奉行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老老实实干事。涉及到重大突发事件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靠前指挥。有人曾劝我,还是要到上面去联络感情,不要光顾埋头干事。但我总觉得,我不能在政治进程中给自己设定什么目标,给我一个平台,我就把工作干好,人无欲则刚,否则很累。

  第五,通过这次经历,我体会到跑官要官没有市场。四川近两年的干部选任改革和中组部综合考核评价试点,都注意将“官帽子”的选拔权、推荐权交给群众,群众不公认,过不了推荐关,领导再“赏识”你也是白搭。绵阳去年的换届实践证明,由于采用了“两推一述”、民意调查等方法,跑官要官者已没有市场了,踏实干事的人得到重用了,以前的“业余组织部长”也不灵了。这使我进一步感受到民心不可侮、民意不可欺。在工作中必须要时时刻刻心系群众,一心为人民,全力谋发展,将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统筹兼顾 全面科学评价干部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姜斯宪

  近年来,在中组部的指导下,我们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干部考核工作,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组织保证,取得了初步成效。

  既注重考核的综合性,又突出反映科教兴市的引领作用。全面落实中央对上海工作的新要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始终坚持尊重科学规律的发展,更加突出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的发展。

  我们高度重视统筹兼顾,全面科学评价干部。实践中,我们特别注意把握好两个切入点:即在考核方法上,注意综合运用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等手段,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个别特点和心理素质等。在考核指标上,注意综合设置经济运行状况、社会事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社会事务管理、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党的建设等别类,以充分体现尊重科学规律的导向,体现“全面、统筹、协调”发展的理念。

  既注重集中考核的有效性,又努力体现日常考察的基础作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干部工作,就要求把结果考核与过程考察有机结合起来。近年来,我们除了抓住换届等契机,在较大范围内对领导干部进行集中考核外,还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进一步强化日常考察工作,对干部进行“不带明确使用目的”的考察,使日常考察和集中考核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更加全面、深入、准确地掌握干部情况。

  一是加大谈话力度,营造“讲真话”环境。2003年区县换届以来,我们坚持每年至少与区县四套领导班子成员谈心谈话一次以上,既谈领导班子情况,又谈干部本人情况;既谈工作,又话家常,每年谈心谈话达300多人次。

  二是建立研判机制,强化综合分析。我们要求各干部处在充分掌握市管单位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工作推进状况的基础上,定期以集体讨论的方式,对领导干部成员进行分析研判。以区县干部处为例,每季度都要开展一次点、线、面相结合的分析研判。“点”,是对领导干部个人履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线”,是对领导干部与其他区县相同岗位的干部进行比较评价;“面”,是把领导干部放在整个市管干部的范围内来进行综合评判。通过多视角、多维度的比较,努力做到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干部。

  既注重考核中组织部门的主导性,又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统筹考核信息资源,把组织部门的考核与有关方面的评估结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我们建立了干部监督工作、经济责任审计和巡视工作三个联席会议,整合各类考核信息资源,延伸了解干部的触角,以期更全面地掌握领导干部的情况。

  二是拓宽考核范围,把组织部门的考核与广大群众的参与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不少区县已建立的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制度,主动加强与居民区联系,从社情民意中把握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表现和情况。完善组织部门信访接待、“12380”电话举报受理等工作机制,直接了解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今年底明年初的乡镇、区县换届中,我们还准备借鉴兄弟省(区、市)的经验,以来自基层的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为主体,运用发放问卷调查表、网上评议等手段,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民意测评,进一步增加基层群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三是推进考核社会化,把组织部门的考核与专业机构的市场评估结合起来。我们在近年来先后多次尝试依托专业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选拔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取得了一些成效。

  实践中,我们还体会到,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其应当正确运用,尤其是不能简单地以票数或分值取人。比如,一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的地方工作的同志,考核成绩未必突出,我们要加以关注,在使用上适当倾斜;对那些不图虚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要给予表彰;对能攻坚破难的干部,虽然有一些缺点,但只要不是原则上的问题,也要敢于使用。总之,要正确处理好考用关系,不能“一考定终身”,从而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引导广大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责编:唐峰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