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论语》需用纯金包装吗?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2月13日 14:43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近来,在一些地方媒体都见到这样十分醒目的报道与广告:某出版社推出48页纯黄金制造的孔子《论语》金书。这些纯金又唱明声斗是“999”纯金。书的封面上则镶嵌了一枚由上海造币厂铸造的孔子纯金像。令人大有一派“金气迫人”之感。

  为何用黄金包装《论语》?相关文章这样说,《论语》是盖世经典,用黄金打造可以永久珍藏,将来还可以作为传家宝送给子女,希望自己的家庭像孔家那样生生不息。而参与金书规划的某权威专家说,纯黄金《论语》今天是一部金书,30年以后,它就是一部文物。(见《广州日报》2005年12月13日A二版)

  诚然,作为商业推介,用金用银去吸引消费者也属技巧一门。同时也应肯定,作为影响千年,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论语》,后人应该珍惜、学习和光大。事实上,对于《论语》等中华瑰宝的贡献学习研究,对于在新形势下如何光大先贤的智慧,国家领导人及权威部门均有明确的指示。但是,一个问题也很明显摆在眼前:《论语》需用纯黄金包装吗?

  从金书价格来看,一部22800元、等于一个普通市民一年收入的纯金《论语》不是普通家庭能买得起。因此,黄金书《论语》注定只能是富人购买的书籍。金书,由于是金的,恐怕富人转借他人阅读也不那么情愿,有损金乃至丢金之担心也属人之常情。如此“披金”贵重的书,即使是购买者也得小心翼翼珍藏,不像其他书籍那样阅读方便。因此,纯金《论语》的去处,很可能是作为炫耀富裕的一种消费,在书柜或隐私处珍藏。

  从人们对书的追求来看,从来都是看重书本内容“含金量”而非书包装印刷的奢华。记得在抗战年代,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并没有什么正装印刷,更没有披上什么金银,只是刻腊板印刷,人们却如饥似渴,连国民党上层也成为必读之书。可见,图书的发行,贵在内容“含金”,并非包装含金。《论语》是孔圣的主要力作,也是家喻户晓的智慧之书、文明之书,无需用“999”纯金包装。

  从世界各国图书包装情况分析,时下由于印刷技术的进步,书籍报刊印刷质量大大提高了。但即使印刷水平质量提高也极少见到用“999”纯金包装一本书。而今,展现在笔者面前的,用“999”包装印刷的书不仅有《论语》,还有其他书籍,大有“金书”赛龙夺锦之势。这种现象是否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值得思考。不过据笔者观察,在时下一些地方,某些人们对消费都喜欢“标金立异”:比如,“金月饼”、“金宴”、“金床”等等就有点“唯金是瞻”的味道。

  其实这类“金气”与其说是“金气迫人”、说是“新潮流”,不若说是陋习之气散发。对于我们这个能源、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度,办事情想问题还是采取务实态度,一切以节约为要。(亦菲)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点击原帖 发表高见>>

  进入论坛 建言立论>>

责编:王茜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