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2月06日 21:27 来源:
新华社巴黎12月6日电 正在这里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日在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发表了题为“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演讲,演讲全文如下:
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温家宝总理在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的演讲(二00五年十二月六日,巴黎)尊敬的教育部长先生,尊敬的校长先生,同学们,老师们:
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是法兰西的骄傲。这里聚集了才华横溢的知识精英,培养出许多像贝克莱尔、勒威耶、阿莱这样的杰出人才,为法兰西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贡献。应邀来这所知名学府演讲,我感到很高兴。
我演讲的题目是: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勇敢、智慧和勤劳的祖先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明有的成为了历史,有的生生不息地一直延续下来,有的相互交融产生了新的文明。今天,人类文明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科技进步和经济文化交往缩短了各种文明之间的距离。无论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还是在北京的长安街,都可以看到不同服装、不同肤色、不同母语的人们接踵而行。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人们的交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因素已不再局限于某一种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她赖以生存和延续的基础。无论对中华民族还是对法兰西民族来说,我们各自继承和发扬的文化都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特征。文化多样性之于人类社会,就如同生物多样性之于自然界一样,是一种客观现实。只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使人类文明得以发展。
如何才能使不同文明共存和发展,归根到底在于“和”。这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和平,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上,我们应该把和平放在第一位。不同文明的国家之间有没有可能和平相处?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有60多亿人口,200多个国家,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有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和道教等多种宗教。正是这些不同文明的相互依存、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映生辉,才构成今天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思想。“以和为贵”就是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要以团结互助、友好相处为最高境界;“和而不同”就是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既能容纳不同的文明存在,又能保留自己的优秀文明传统;“和实生物”就是说只有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吸收借鉴,才能文物化新,推进文明的进步。“和”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的唐代对外交流就非常活跃。世界上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七十多个。丝绸之路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稳定的基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说只要人们和睦相处,就什么困难都能克服。要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就需要发展社会生产力,消除贫穷与落后,使人们过上富裕的生活;就需要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就需要提倡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们相互包容、相互尊重、与人为善、以邻为伴。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提。中国文化提倡“天人合一”的思想。所谓天人合一,包含着人与自然界相统一的意思。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人类文明的发展从来就是依附于自然的。人可以认识自然,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谋生存、求发展,而不能破坏自然。有的古文明由兴盛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自然界肆意开发和掠夺,最终导致自然对人类的惩罚,酿成了文明的悲剧。因此,关爱自然,善待自然,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一个失衡的地球是支撑不起现代文明大厦的。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人类文明大发展的时期。在这100年中,科技上的进步、经济上的发展、思想上的解放和艺术上的创新,都是人类智慧空前的展现,是以往几千年都难以做到的。然而,事情还有另外一面,20世纪同样见证了人类之间的相互残杀,对自然的大规模破坏和大量的贫困、饥荒、疾病。21世纪人类文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空前的挑战。只有实现了国与国之间的和平,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类文明才能持续发展。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都是在变革中发展进步的。中国古代的哲学经典《周易》提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思想。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延续发展,虽然在近代曾经一度落后,但又能奋起图强,大步前进,这不是偶然的。中华文明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在于它的刚健自强,在于它的独立意志,在于它的开放包容,在于它的维新变革。中华文明正是通过不断变革而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的。
上个世纪中叶,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是中华文明漫长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变革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社会。改革开放将贯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我们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充分激发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是要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使社会主义永葆生机与活力;就是要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健全民主制度,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之,我们通过改革将使社会更加发达、更加自由、更加平等,也更有秩序、更有法制,使中华文明更加灿烂辉煌。
摆脱贫困、谋求发展,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追求和梦想。多少年来,我们的民族,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心中总有着一盏明灯,它照亮我们的前程,使每个中国人燃起希望和勇气的火焰。我们深知,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不发达国家,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无论就其规模还是复杂性而言,都是举世罕见的,彻底摆脱贫困和落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坚信,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传承着希望和勇气的灯火,不畏艰辛、百折不挠、团结奋斗,一定能够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政策。全世界有识之士都看到,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是机遇,而不是威胁。中国的稳定和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繁荣的贡献。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深重灾难,培养了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中国作为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千百年来虽饱经忧患,但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推动着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讲信修睦、崇尚和平的民族。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饱受列强入侵的苦难,深知和平的可贵。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利益需要的必然选择,是长期的、坚定不移的。
女士们,先生们:
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是东西方文明发展史上的佳话。中国人很早就对法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卢梭、孟德斯鸠等思想家的书籍很早就翻译成中文,在中国进步知识分子中广为流传。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传到了中国,为中国近代反对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运动提供了精神武器。那时,中国的思想家严复就提出了“身贵自由、国贵自主”的观点。中国现代的许多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都曾求学法国,受过法国文化的熏陶。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曾在法国勤工俭学、追求新知。
从17世纪开始,中国的《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就通过法国传入欧洲。巴黎曾成为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法国的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如笛卡尔、伏尔泰、魁奈、孟德斯鸠,都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研究。伏尔泰在其名著《风俗论》中写道:“中国拥有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无法相匹的悠久历史,而且形成了光辉的理性主义文化。当世界上其他民族尚处在神话传说的时代,中国人已经在编撰自己的历史了。”许多法国现代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对中国文化都有很深的感情。196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诗人圣-琼?佩斯的长篇杰作《远征》就是他在北京西郊的一座道观中完成的。
当前,中法关系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战略互信不断增强,经贸关系日益密切,文化交流空前活跃。中国政府珍视同法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人民珍惜同法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我们把法国看作是值得信赖的朋友和伙伴。我们对中法关系的前景充满信心。
女士们,先生们:
文化是沟通人们心灵最好的桥梁。法兰西文明和中华文明,都是世界文明百花园的奇葩,都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都在创新中迸发着无穷的活力。我希望,刚刚结束的中法文化年能够成为中法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历史新起点。“为了祖国、科学与荣誉”是贵校的校训,也代表了法国青年的理想与追求。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世界的未来。我热切期待着:中法两国人民特别是两国青年携起手来,加强交流,增进了解,使中法文明交相辉映,共同构建和平、和睦、和谐的新世界!(完)
责编: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