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1月01日 13:49 来源:
| |
5月12日,在郑州娘娘寨遗址发掘现场,一位工作人员从一个西周晚期的窑坑内清理出一批陶片。 |
新华网河南、山东频道消息: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标志性项目--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和中线穿越黄河工程相继开工,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进入全线建设阶段。2010年滚滚长江之水将进入北京。
从工程的效用来讲,早一天通水,华北地区超采地下水的窘境就能早一天结束;北方众多的钢铁厂、纺织厂、煤厂等将摆脱"限水减产"的局面。
然而,南水北调的东、中两线将穿越夏商文化、荆楚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等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区域,此间专家厉声疾呼:救救祖先的遗迹!救救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中华文物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中线工程将穿越湖北、河南、河北、天津、北京、江苏、山东7省市。这些区域自古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遗存极为丰富。根据正在送审的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专题报告,已涉及文物点700多处。
考古专家们一边兴奋地预测,调水工程将揭开无数稀世国宝的神秘面纱;一边却在发愁,能否最大限度地抢救国宝并使它们得到妥善安置?
今年9月中旬,一个由全国政协委员、文物专家、水利专家等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赴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的山东、江苏、湖北、河南等省,考察配合工程建设的文物保护情况,而考察结果却使专家们忧心忡忡。
"早已提交的文物保护方案迟迟批不下来,经费总也不到位,保护工程难以实施。""文物部门提出的发掘与保护面积被工程部门大大压缩。""通水时间已定,应在工程前期完成的考古发掘工作实在拖不起了。"联合调查组在各地听到的声音十分相似。
记者跟随考察团在各地了解到,由于资金不到位已使不少文物面临被破坏的危险:东线工程将拓展部分京杭大运河河道,而尽显运河风情的船闸、码头、古桥是否能留下仍在商讨中;丹江口水库淹没区曾经因出土众多青铜重器而震惊世界、并获得年度十大考古发现的徐家岭楚国墓地,竟没有列入任何工作量;各地不断出土文物由于暂无仓库储存而面临自然和人为的破坏……
亲眼目睹了各地文物保护的窘迫状况,考察组成员、著名考古专家毕克官忧心地说:"中华民族的文物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任何一个建设项目开工之前,都要进行文物调查与勘探,并根据勘探结果进行考古发掘,发掘结束后根据遗址的价值来决定是否进行施工建设,这是一个基本程序。
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副司长柴晓明表示,为了争取时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东线工程,都是在文物保护可行性研究没有批复的情况下开工的,为了尽量减少与工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各地的文物部门早就开始垫资或借资搞发掘,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重大发现,但总的来说由于文物保护工作计划不明,很多珍贵文物去留两难。
文物保护 文物部门"说了不算"?
| |
南水北调淹没区考古新发现。这是墓葬中发掘出土的陶器 |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直言不讳地指出:"与三峡工程相比,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严重滞后,因为在工程规划阶段和项目建议书阶段,没有充分考虑文物保护问题。"
据了解,早在两年多前,各地文物部门就怀着极大的热情开始进行南水北调沿线文物考古调查工作,并经过国家文物局复查、调水部门组织的专家复核确认,初步制订出了保护规划。但保护规划的最终出台,并不是文物部门说了算,因为 "南水北调文物保护专题报告"的汇总单位是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淮河水利委员会。工程的设计部门汇总的文物保护专题报告,从有利于调水工程的角度采取了压减文物保护工程量的做法,大幅度压减文物抢救发掘面积。
在山东,文物部门最初核算的保护经费有1亿多,而正在送审的"文物保护专题报告"中把这个预算削减了60%。山东省水利厅表示,可以让工程线路绕开重要文物,故而压缩投资。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佟佩华却表示:"在文明的腹心地带,不可能绕过遗址,工程绕道之后仍要进行文物勘测,探出遗址的可能性仍然很大。而这样反复的结果只能是耽误时间和浪费经费。"
在湖北,2004年11月省文物考古所向长江水利委员会提交的"丹江口水库淹没区"文物调查报告中划定了241处文物点,而2005年4月,在武汉召开的《南水北调中线文物保护汇总报告》专家审查会上,这个数字被核减为192处。文物部门最初提出的56万平方米发掘面积,减少到现在的34万平方米。当文物专家谢辰生老人质问"为什么发掘面积被减掉了22万平方米,文物部门就答应了呢?"该省文物局一位负责人无奈地说:"处于为国家节省经费的考虑。"
据了解,根据正在送审的《南水北调文物保护专题报告》,目前中线工程确定的干渠涉及文物点抢救发掘面积仅为干渠压占文物点面积的6%。对此,考察组的成员们极为担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说,94%的面积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到时候挖土机一推,文物露出来,万一发生哄抢事件,谁负得起这个责任?
另外,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支付文物保护资金方面也存在分歧。南水北调工程采取三方投资的方式,即国家投资30%、地方投资25%、贷款45%,文物保护经费列入工程总成本。
调查组在某省听取意见时,一位省发改委官员表示,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将由企业法人对其进行市场化经营,同时负责偿还贷款。
"让文物保护经费增加公司还贷的压力,这实在说不过去。"他表示:"文物保护是公益事业,希望国家拨专项解决。"这位官员的话代表了不少省份在支付文物保护经费方面的心态。
“文物保护的意义比工程本身还大”"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丹江口地区是楚汉文化、荆楚文化地区,进入河南是夏商文化地区,再进入河北就到了燕赵文化地区,最后途经周口店遗址进入北京市区;东线工程则涉及大运河文化和齐鲁文化。"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眼中,两条用来调水的人工渠更像是两条文化遗产的走廊。
在这条走廊中,还点缀着燕赵长城、北朝墓葬、武当山遇真宫等耀眼的文化风景。
工程开工两年以来,惊人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河南鹤壁刘庄先商墓地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先商文化墓地,现已清理出268座墓葬;山东寿光发现的商周时期盐业遗址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的盐业遗址;丹江口水库淹没区的楚国墓葬在历时了近30年的考古发掘后仍在不时出土象征王权的车马、玉器和升鼎……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提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当中,要注意提高其文化品位,应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来建设,大运河应尽快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他说,我国古代许多伟大的水利工程不仅今天仍然发挥着作用,而且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当地的文化景观和城市的骄傲,如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广西灵渠水利工程、安徽渔梁坝水利工程等。这方面国外也有经验,法国南部的南运河只有300多年历史,仅300多公里长,但是因其注意了文物本体和其周围环境的保护,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次壮举,无论是工程规模还是设计与施工的水平,在世界水利工程建设方面都将留下宝贵的财富,因此,南水北调工程本身今后也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单局长说,"从长远看,文物发掘和保护的意义比工程本身还大,文化遗存保存得越多,将来越引以自豪,到那时,它的价值将取决于我们今天保留了多少祖先遗迹。"
"我认为从今天起就应该有这样的远见,也应该有这样的标准和追求。在充分保证输水等功能的前提下,在设计和施工等各个环节,尽可能保留它涉及的文化遗存,并提高工程本身的文化含量,提升整体的文化价值,这样,南水北调工程才能取得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效益,在更多的方面造福于人民,"他说。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线路"之一,具有极高历史、科学和审美价值的大运河正在着手申遗。
对此,单霁翔局长表示,应采取措施加强对大运河两岸遗迹的保护,尽快将其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古代人民建造的万里长城和大运河,被并列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两项工程,目前,万里长城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相比之下,对大运河遗址的保护则重视不够。" 单霁翔说。
责编:常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