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0月17日 15:48 来源:
进入[面对面]>>
| |
| |
CCTV.com消息(面对面):
两年前,他圆了中华民族做了几千年的一个梦。
成为飞入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航天员,
从他返回地面的那一刻起,他成为万众瞩目的民族英雄
在荣誉的光环下,如何调整心态, 继续自己的事业成为他面临的新挑战
《面对面》再次访问杨利伟,向您披露飞天英雄两年以来的事业和生活。
人物背景
杨利伟
1965年6月出生
2003年10月15日,完成 “神舟”五号任务
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
现任中国航天员中心副主任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
解说: 从中国政府宣布发射神舟六号那一刻起, 航天员的人选问题就成为公众议论的热点。两年前中国第一位走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这次是否会再次出发,曾引来人们诸多猜测。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杨利伟的个人事业发生了一些变化,他除了和其他航天员继续训练,还担任了领导职务,任中国航天员中心副主任,在神舟六号项目中,他又兼任了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
时隔两年之后,在神州六号发射前夕,《面对面》记者再次访问了杨利伟.
王志:神六就要发射了,大家非常关心,为什么后选梯队中间没有杨利伟的名字?
杨利伟:我想这个也是多方面的(原因)吧。首先从整个任务和后续任务还有工作的原因在里面。首先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去经受这个锻炼。那么也为咱们后续的任务去积累更多的有航天飞行经验的航天员。
王志:但是大家可能很关心,如果杨利伟参加这次竞争的话,他会怎么样?
杨利伟:我现在状况还很好,包括我们前一段航天员选拔过程当中,因为我的常规训练还是要参加的,包括整个航天员的体检、选拔也和大家一样进行的。就我了解的情况,我的状态还是非常好的,应该说还是名列前茅。
解说:
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杨利伟和所有中国人经历了一段紧张、激动和荣耀的时光。今天杨利伟对那些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2003年9月份,经过5年多的学习和训练,杨利伟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58个专业所有学习训练任务,顺利通过了航天专业技术综合考核,他被确定为3名首飞梯队航天员之一,接受飞向太空前的强化训练。
王志:前年是什么时候最后知道自己是首飞?
杨利伟:应该讲从正式通知就是10月14号的晚上,正式的由组织来通知我执行第二天的飞行任务。
王志:您当时的反应呢?意料之中?
杨利伟:我想应该是这样的,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在整个的训练过程当中,包括成绩还是不错的,在后期的一些训练,比如我们进行的一些合练当中,我走的程序基本上都是一比一的实程序,我们其他两位同志有一些程序是压缩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自己对自己执行任务多少的还是有一些准备的。
解说:2003年10月15日凌晨5时30分,距离神舟5号升空三个半小时前,杨利伟向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 “请示出征。”
六点十五分神舟五号飞船做最后的升空准备。
(资料:神舟五号点火升空)
王志:那从点火到进入轨道这个过程,您觉得自己的思维正常吗?
杨利伟:有一些是自己没有预想到的,有一些(东西)确实是没有办法去体会,因为在地面我们很多的试验是做不了的,因为您知道,在整个火箭上升过程当中,它是许多因素的一个复合的作用,比如说振动、噪声、过载,整个它是一个综合。我们在地面是没法做的,我们在地面可以做过载,做得比我们上升的时候还要大,没有问题,但是你却不能把振动加到过载里面,我们的地面现在目前还实现不了。
资料:逃逸塔、助推火箭,整流罩相继分离
解说:神舟五号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杨利伟:你像我们在地面的模拟器上说整流罩打开了,从模拟器上你可能外面突然一亮,这种和真正在飞行过程当中,还不能完全去模拟它。真正的整流罩一打开之后,舱里面真的是一种刺眼的明亮,我想在地面上这个,我回来问很多人讲,整流罩一打开以后,里面特别的亮。我当时也就想确实是这样的,许多的现象确实是没有感受过。
王志:到进入轨道的时候,心情是不是松了一口气?
杨利伟:进入轨道的时候,我被当时眼前的这种非常有趣的现象所吸引。应该这么讲
王志:怎么有趣呢?
杨利伟:船箭一分离的那么一刹那,突然间就失重,就是突然间失重,因为没有推力之后,马上就失重。我们舱里面的很多物件都是绑附着的,很多带着绑缚着的,这个时候所有带着绑附着的全飘起来了,都竖起来了,
(资料镜头)
然后就晃晃悠悠晃晃悠悠,有点像我们到海底,很多的海草晃晃悠悠的那种现象。我当时马上第一反应,“哎呦”我失重了,入轨了。
解说:10点整,神州五号开始环绕地球的第一圈飞行。杨利伟拿起笔写道:为了全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杨利伟:我在太空,然后有一段是要我把太空摄的一段传回到地面,用摄像机摄我们外面看地面的整个情景那时候,那时候刚好在过站的时候,我想我听到大厅里面一片欢呼声,就是我们北京的指挥大厅,我当时就会想,我想我们全国人民都会看到我在太空当中拍下的当时美丽的景象,这种心情应该是既骄傲又自豪,同时也感受到我们人类的伟大,感到祖国的这种科技力量的强大。
解说:10月15日19点58分,杨利伟的家人来到指挥大厅和太空中的杨利伟开始通话。
资料:杨利伟与家人通话情景。
杨利伟:应该讲还是很意外的,因为这个确实是程序里面没有的,当时听到这个时候,很激动,确实是。因为毕竟是一个人在上面执行任务,虽然说在上面没有感到,很多人说是否感到孤独,我说确实没有感到有什么孤独,因为真的是知道,毕竟有多么多人在关心着你,不单单是这份骄傲,同时也是为我家人,为我的爱人、为我的父母感到一份骄傲。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没有他们这么多年的支持,我记得我父母亲退休之后,为了怕给我带来从家里面带来什么负担,我父母经常去讲,一般的事情都不会告诉我的,包括平时他们家有什么事或者身体有什么病都不会告诉我。
王志:我也特别谢谢您能跟我说那么多关于家里的事,但是有一件事,我听说您母亲3月份过世,但是从来没有听到杨利伟在任何场合公开说过或者透露?
杨利伟:生老病死,这个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但是从感情上来讲确实是让我很难接受的,我母亲去世,我也回了老家,回了一趟,在家待了七天,把我母亲后事处理完之后就回来了。应该是讲心情很沉重,
因为这么多年从我当兵到了军校,到毕业一直都是远离家,包括到了北京之后,虽然离我的家,离老家不是很远了,但是由于工作的这种原因也很少回家,我家里面怕影响我的训练也很少来北京,每一年来一次北京也是住那么几天,看一看,看一看我,每当我家里,我这边有什么困难的时候,我母亲都会到这儿来。我记得我到所里之后,我爱人那一段住院,也是作手术的时候,那时候我孩子还在上幼儿园,我母亲每天在班车上来回去地送我孩子,很多的这些送孩子的人都在说,说是班车上我母亲是年龄最大的一个。
(资料镜头:杨利伟在舱内报告身体生理数据)
王志:但是整个21个小时中间,你说你只睡了半个小时。
杨利伟:按照一天基本上给我们6个小时的一个休息时间。但是确实是没有休息那么长时间,因为这个怎么讲呢,在上面执行任务,第一次,新奇的东西太多了,而且这种机会确实是太难得,因为我在执行任务过程当中,没有任何的一个不良反应,整个的身体感觉很好。那么在上面就想更多地去体验这种,这种到底失重和太空环境到底对身体会带来什么问题,或者你操作上会有什么影响,特别是做一些大动作量的(动作),对你身体有没有什么反应,主要是体会这些东西。
王志:没有寂寞,不寂寞,我相信,因为你随时都跟地面联系,你也知道地面那么多人看着你,就21个小时,恐惧呢,有恐惧吗,有过吗?
杨利伟:倒是没有恐惧。因为我们跟地面的联系还是很少的,我们飞船绕着地球的一圈90分钟,大概90分钟里面有十几分钟时间是跟地面是有联系的,大部分时间是没有联系的,因为我们测控还是有限的,当然我们神六这一次会更好了。倒是没有什么恐惧的这种感觉。
资料:返回地面过程。
解说:在载人航天飞行中,返回地面是最危险的一个阶段,16日凌晨5点36分,飞船绕地球飞行第十四圈之后进入了返回阶段,神州五号轨道舱和返回舱成功分离。5点56号。返回舱和推进舱分离,开始进入返回轨道。
杨利伟:人对这种意外的应急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包括在返回的时候,也遇到这样的现象。你比如说,当我们看到外面,很多的东西从舷窗外,因为烧得非常红,很多白亮白亮的东西刷刷在旁边滑过,你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乍一看,哎哟,这是什么东西,因为没有人给你描述这个东西。当然这个东西它带来之后,对你心理有什么影响,你乍一想是这么样的。从你对它的理解和整个飞船的状态,马上去进行判断,去进行整个的理解,这个是一个我想作为一个航天员来讲,他是工作上和职业上的一种能力,要求你很正常地去对待它和处理它。当然回来之后,去跟工程人员一了解,他们讲那个肯定是我们随着我们飞船的一些防烧热层的剥落,因为它烧得温度很高,白颜色的会滑落、剥落,带有一部分热量。当然这个原理我们是都知道的,但是这种对现象,包括我们的工程人员他也不知道。类似于这些现象,就是你未知的一些东西,包括我听到这种空气压缩的声音,丁丁当当的这种声音,这是没有办法去跟你描述的。
解说:进入大气层后,飞船以每秒8公里的速度穿越“黑障区”,船体经受着2000多摄氏度的高温考验,航天员要承受比发射升空时更为难受的载荷冲击力。与外界的无线电联络也暂时中断。
资料:6点07分,搜救飞机收到神州五号发出的无线电信号,这说明它成功冲过黑障
王志:穿过黑障以后是不是松了一口气。
杨利伟:是这样的,因为穿过黑障之后飞船会变得稳定,那么你的身体的压力也会减小,但是在开伞的时候,冲击的过载很大,又会让你突然间又会给你一种很紧的感觉。
王志:落地一刹那呢?
杨利伟:快接地的时候,自己在心理上就有准备了,那么你要做好全身肌肉紧张做好准备接地的一些知识,应该说这个时候,既紧张又兴奋,这种兴奋是执行任务你确实要回这个大地了,落回到地面了,很兴奋。那么很紧张呢,因为你毕竟没有感受到飞船接地的一瞬间是什么感受。虽然我们在地面也做过这种振动的冲击试验,但是毕竟他不是飞船上,当然飞船接地的一瞬间,冲击过载确实还是很大的,我记得飞船接地之后又弹了起来,接着我就把伞割断了,这是要求第一时间,当你判断确实接地之后,航天员第一个动作,就是要把伞切断,要是不切断伞,可能就会把飞船带了跑了,跑起来就不得了,航天员很可能在上面会受伤。
解说:杨利伟终于平安地回家了,他在太空中停留21个小时,绕地球14圈,旅行了约60万公里的航程。圆了亿万中华儿女的飞天梦想。
王志:整个飞行过程当中有什么感到遗憾的地方吗?
杨利伟:应该这么说,整个飞行我感觉,还是从我自己执行任务来讲,我对自己执行任务感觉还是很满意的。如果说遗憾的话,因为在上面,有很多的自己想要做的,但是没有能做到的,受很多的条件的约束,比如说我们的飞船因为没有直接对地观测的一个窗口,对地的观测会带来一些不便,因为从返回舱的侧面舷窗去看地面的时候,它的距离就不单单是你飞船300多公里高度,有一个直边和斜边的问题,会给地面的观测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包括因为第一次执行任务,有些限制,比如说你没有到轨道舱里面去,比如说你没有把轨道舱的一些设备你去用一用,比如说在空中加加热,虽然在地面都做过,动作并不复杂,因为我们的飞船都具备了这种功能,但是由于第一次的一些特点,没有完全的做.
王志:有机会你自己还会再上吗?
杨利伟:没有问题啊,没有问题。我想随着我们事业的发展,随着我们任务不断的提高,还有更多的挑战需要你去做,作为一个航天员来讲,就像我们当初,初当飞行员一样,你可能飞了歼六,想飞歼七想飞歼八,虽然道理都差不多,有更好的这种设备,你都会想去尝试,这也是作为一个职业的追求。
资料:杨利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解说: 从杨利伟返回地面的那一刻起,他的生活轨迹完全改变了。他一下子从一个单纯封闭的训练环境走出,接受媒体访问,到国内外访问、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已经成为一段时间内,他的最主要工作日程。
王志:可能从决定你首飞的那一刻开始,对于你来说一个分水岭就出现了,你变成一个万众瞩目的一个焦点,你适应这种变化吗?有这种心理准备吗?
杨利伟:应该讲这种心理准备是没有的,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作为一个航天员来讲,特别是在神五以前,大家对整个执行任务以后的一些事情,一个是确实是没有过多的想,从我个人来讲,主要还是本职的一个工作,包括执行很多的社会活动,我在很多场合都在说,我说我也是按照一项任务去执行的,弘扬我们这种精神。使更多的人去了解航天,了解这种航天,或者是起到一个很好的科普作用。我想通过这些活动可能会激发更多的人对航天感兴趣,特别是对我们青少年,使更多的人会喜欢这个职业,或者喜欢上这项事业。
王志:那么多的庆祝活动,那么多的报告会,那么多的奖项,你怎么去面对它?
杨利伟:实实在在讲,这个比我执行一次任务,对我来讲的压力还要大,回来之后不到一个星期就到了香港,又到了澳门,应该说从自己,从心理上也好,从你整个的背景上也好,没有任何的这种思想准备。你去面对这么大的一些场面,对于我来讲,说点玩笑话确实是难为了我,但是为了更好地去展示我们航天人的这种风采,更好的展示我们国家的科技力量,包括我们的综合国力,你去要拿它当一种任务来完成。应该说面对这些场合的时候,我所说的很多话,确实是发自内心的,真是对这项事业的一种感受。
解说:为了准备神舟系列飞船的下一步发射,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后,航天员的训练一直就没有间断。在媒体宣传告一段落之后,杨利伟重新回到了训练场,和队友们会合。
王志:毕竟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当你重新来投入训练的时候,你怎么平复自己的心态,还是我的心态从来没有发生过变化?
杨利伟:我想如果你说,心态一点没发生变化是不客观的,那么它从本质上并没有很大的一个变化。
王志:但是要重新回到训练中间,跟战友一样,回到那么艰苦,那么枯燥的训练当中,你还能适应吗?
杨利伟:没有问题啊,我记得我回来时间不长,我们进行大体检,体检的时候,我当时讲我要跟大家一起体检。我记得做离心机,因为你也知道,这个离心机对我们来讲负荷是比较大的,很多人都知道。我在做的时候,我们的意见医生还在讲,说你看你这么训练,很多的外出活动很疲劳,不要做那么大了,你做四个g就可以了,我说没有问题,我说你做吧,我们就按正常的,大家做多少,我做多少,没有问题的,结果做到八个g之后,做下来,我还是优秀啊,这样还是优秀。
王志:战友们怎么看你呢?你们的关系有变化吗,你觉得?
杨利伟:没有什么变化,我想没有什么变化。因为我们大家之间相处非常融洽,因为这里面不单单是训练上的一些事情,包括还有生活上的事情,当然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包括工作的、生活的、训练的,我可以更好地代表我们航天员去说一些话,这是实实在在的话,所以航天员,应该说比以前更好沟通了,更好沟通了饿。因为以前训练大家都很忙,互相之间有一些交流还不是特别的到位,特别是大家在一起的这种,那么回来之后因为有这种飞行的经历,包括很多的又去做一些训练方面和管理方面的一些事情,跟大家这种交流应该说更广泛了,或者说更密切了。
王志:那您对自己的将来呢,你有什么样的筹划?
杨利伟:作为一个航天员来讲,当然希望今后能够在下面的任务当中,能够有机会执行去任务,当然这个任务不单单是指航天了,包括很多的,比如说如果我有机会去合作,一些科研的,包括训练上的许多任务,去更多的执行这种任务,应该说会在这个行业当中做下去,会和我们这个同行们,为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尽一分自己的力量。
责编:辛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