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0月09日 16:18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国庆长假刚过,备受国人关注的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就在北京召开了。规划今后几年国家的发展大计制定“十一五”计划,既是本次大会的主题,也是咱百姓翘首以盼的大事。以人为本,心系民生疾苦,当国家越来越贴近百姓的时候,每一次的党中央全会,也成为社会各界瞩目的焦点。即将出台的五中全会公报,有哪些令我们期待的亮点呢?我们不妨先来设想一下吧。
致力于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已经提出了几年,但我国经济与社会现实中的情况,距离我们期望的科学发展还有相当差距。从追求粗放式增长的规模经济,到集约式成长的科学发展,逐渐形成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国家的发展,更要与社会的进步相一致。我们主张建立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尽最大的能力,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实现最大、最优化的价值产出。节约不仅是自然资源的节约,也是社会智能资源的节约,实现社会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也是一种节约。科学的发展,要以对大自然最小的负面影响,实现财富创造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互进。科学的发展,要以人均GDP一千美元为转折,使经济成长的智能附加因素成为主要驱动力。总之,科学发展就是要将用数字表示的财富增加,与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相协调、相一致。
协调发展的不平衡。准确地说,对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进行协调也是科学发展的一部分。但我国已经出现了相对严重的地区发展、城乡发展、社会各阶层发展的失衡现象,所以运用社会调节手段消弭发展中的不平衡是个极重要的问题。市场经济我们已经搞了十年多,存在贫富差别是必然的、客观的社会现象,它对社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不可能彻底根除。但贫富悬殊却可以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由于个人或社会群体的财富等级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容易产生对社会财富的“集聚效应”,从而也必然出现财富分配的失衡,这是导致贫富悬殊的主要因素。所以,当一个经济体内贫富差别(在宏观上表现为发展失衡)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运用符合经济规律的调节手段进行调和,否则将严重影响社会的良性发展。税收、产业政策引导、政府的直接扶持等等,都是进行发展平衡性调节的合理手段,但所有的调节都必须符合市场规律,决不能搞所谓的“杀富济贫”。东西差距、城乡差别、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我们已经到了一个必须的调节阶段。关爱弱势群体和贫困地区,不要让他们成为国家快速发展的“被遗忘角落”。
创新,步入全新发展阶段永恒的话题。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一个经济体的人均GDP超过一千美元后,便到了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多发阶段。这种情况在我国已经开始显现。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和基础设施的瓶颈因素在加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亟须调节,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也日显突出,类似的问题还在不断涌现。解决这一发展阶段的矛盾是个非常复杂的工程,虽然方法很多各有侧重,但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疏导都将归结为一个承前启后的创新阶段。发展的思路要创新,社会管理的手段要创新,文化创新、商品与服务的智能创新,这是个传统经济成长模式近乎饱和后的必然阶段。
和谐社会的理念,是中华文化崛起的一个信号。我们说过,我国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矛盾多发期,社会不同阶层与地区之间,因为在国家快速发展中存在利益分配不均衡情况,各种矛盾的层出不穷将不可避免。但中国虽然与整个世界越来越多地融合在一起,可中国必须有别于其他的“中国特色”,因为中国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在解决疏导现实社会矛盾时,不可能也不应该照搬西方走过的老路。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如今正是我们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解决现实矛盾的黄金时期。不同的社会矛盾,需要的是“将心比心”以和为贵,任何导致矛盾激化的做法都将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处理内外事务中的矛盾,都需要“和”字当先,这是确保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更是中华文化复兴的积极信号。
法治,社会和谐的重要支点。和谐理念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但现代社会,尤其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必须以民主和法治来保障。民主是与我们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一脉相承的。而民主又必须以法治来实现和保障。把解决社会矛盾的和谐理念变为具有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则是一个由先进的治世思想走向法治的过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的理想再好,也要通过制定“规矩”把它描绘出来,并体现在人人都遵守的规则中。如果说先进的文化与治世理念是杠杆,那法治就是这个杠杆的支点。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是一次在中国发展的特别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中国的发展将因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指导阶段。我们美好的期待一定会变为现实。 (作者:李映洁)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责编:张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