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9月19日 18:36 来源:
人民日报消息:9月1日至15日,"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评选在全国各大网站上开展,得到热烈响应,网友们认为:上网也要讲道德 “网德”应纳入道德建设范畴
虚假信息、垃圾邮件、强制下载……这些遭遇对经常上网的人来说一定是家常便饭。类似现象反映出的“网德缺失”,已成为时下网络上最为人诟病的痼疾。最近,一项“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评选得到了网友们热烈响应,“网德”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词汇。
10万多人次参与投票
网络不文明行为令网民们深恶痛绝
9月1日至15日,中央文明办秘书组、未成年人工作组,中宣部宣教局与中国精神文明网联合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视国际网、中青网及新浪网、搜狐网,开展了“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征集与评选活动”,网友反响热烈,短短5天即跟帖5000多条。8日始,主办单位整理出22种不文明行为供网友投票,截至15日,有10万多人次参与网上投票,评选出“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
赫然在列的网络不文明行为有:传播谣言、散布虚假信息;制作、传播网络病毒,“黑客”恶意攻击、骚扰;传播垃圾邮件;论坛、聊天室侮辱、谩骂;网络欺诈行为;网络色情聊天;窥探、传播他人隐私;盗用他人网络账号,假冒他人名义;强制广告、强制下载、强制注册;炒作色情、暴力、怪异等低俗内容。
“互联网‘黄、假、坑、俗’等不道德现象大量出现,影响了网络的正常秩序,放大了网络的负面作用,网民对其深恶痛绝。”中央文明办秘书组组长孔令一对网络行为失范深表忧虑,“网络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上不文明行为对青少年的责任感、义务感、道德感的养成构成了极大威胁。”纯粹的虚拟社会并不存在
网络不文明是社会不文明的折射和放大小许是一名大二女生,半年来,她在网络上过起虚拟生活:和一个男孩“恋爱”、“结婚”、“生子”,直至“离婚”。从开始时的兴奋、过瘾,到后来互相指责、彼此伤害,小许坦言这种不必负责任的爱让她身心疲惫。小许这种经历在网上并不少见,人们在谴责这种恋爱游戏的同时也认识到:网络同样需要真诚与责任。
“如果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缺少基本的信任,很难想象他们在网络上会彼此信任。许多人正是由于家庭的不幸,才在网上寻找家庭的‘温暖’。还有很多网络不文明行为,目的就在于获利……”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陆俊教授认为,产生网络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多种多样,应该关注其产生的现实社会基础。
诚如一位网友所言:一个网民如果在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他就可能到网络世界中寻找安慰、释放甚至解脱。而这种宣泄式的网络行为就为网络不文明埋下了伏笔。
“网络不文明行为正是现实生活中诚信缺失、见利忘义、浮躁媚俗等不道德行为的‘网络版’。”孔令一的观点代表了一种社会共识,即网络不文明是现实社会不文明的折射和放大。
“纯粹的虚拟社会是不存在的,每一个网络终端都与现实社会相连。”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陆士桢教授认为,根除网络不文明行为有赖于公民整体道德素质的提高,有赖于网络道德体系的不断完善。
网络道德体系建设滞后
专家呼吁将"网德"纳入公民道德建设范畴
“人们在借助网络进行社交时,只有恪守人类社会的普遍价值理念,才可能形成和谐的网络社会,并使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协调发展。”陆士桢认为,现实生活中基本的、普遍的价值观念,如正义、公平、尊重、和谐等,必然也是网络的核心价值所在。
她进一步指出,网络道德正是要解决人与虚拟社会以及现实社会的关系问题,“其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左右网络价值判断,即明辨是非美丑;二是影响网络行为的准则和模式;三是控制网络世界里的情感和情绪。”
“我们认为,构建网络道德立足于三方面需要:一是网民本身的需要,目前我国网民已超过1亿,网络道德能够确保网络行为的合社会性;二是互联网健康发展的需要,要净化网络空间、树立网络新风就必须大力提倡网络道德;三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孔令一认为网络道德是公民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
不少专家和网民不约而同地提出,网络道德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在网络时代,应该将“网德”纳入公民道德建设范畴,加大网络道德的研究及宣教力度。
不文明行为评选并非目的
构建网络道德是每一个网民的责任
“构建网络道德是每一个网民的责任,每一个网民都将从中受益。”网络文明工程组委会副主任徐文伯近年来为网络道德建设和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积极奔走。他认为,“网德”建设其实可以发挥很积极的社会作用。他给记者讲了一个“寻找幸福终点站”的故事。
今年初,一位网名叫“小秋香”的上海姑娘在网上发帖子,请大家帮助一名在火车站替人拉行李赚钱的年仅13岁的流浪儿吴安民。帖子不断被转来转去,引起许多网友关注。大家在网上商量帮助吴安民的办法,还有许多人跑到火车站假扮下车的乘客,请吴安民拉很轻的行李,然后给他付很高的报酬。就这样,吴安民在网友的帮助下,凑够了回家重返校园的学费,踏上了“幸福终点站”。
若把网民素质比作网络文明的“软件”的话,那网络平台则是网络文明的“硬件”,在构建网络道德的过程中,人们对网络业界寄以厚望。“网络媒体对社会施加影响的同时,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新浪网CEO兼总裁汪延认为,要净化网络空间,唤醒和培养网民的网络道德意识,不能仅靠一两家企业,而必须借助行业自律和联盟的力量。
目前,不打“擦边球”、加强自律、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建“绿色网站”正成为网络业界的自觉实践。
“在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大的框架之下,配合中央有关部署,我们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一系列活动,不断为构建网络道德鼓与呼。”孔令一指出,“网络不文明行为评选并不是目的,它旨在营造一种氛围,那就是全社会都来关注网络道德问题,都来为构建和谐网络、和谐社会尽一份力。”(《人民日报》 2005年09月19日 第五版/人民网记者 曹红涛)
责编: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