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8月17日 13:46 来源:
政府历来是引领时代风尚的倡导者和力行者,引领什么样的风气是一个政府的时代特征和先进标志。
在8月12日上午,吉林市文庙博物馆孔庙正门外人头攒动,12位文理科状元身披绶带,胸佩红花,在人们的艳羡与祝福声中,走进状元门,踏上状元桥。据了解,该博物馆孔庙正在举行吉林市高考状元表彰奖励仪式。当日9时许,吉林市相关教育官员首先为状元们开启“状元门”,12名高考状元随之踏上红地毯。之后,吉林市副市长杨金顺为吉林市文理科状元每人颁发5000元奖学金,其它各县(市)的状元则获得2000元奖学金,状元们还获赠两册“状元名录”,据称,这些名录将永远保存在文庙博物馆内(《新京报》8月14日)。
这样一个在歌舞升平的氛围中高举文化大旗的景象非常喜人。孔庙这个文化历史意味久远的地方,吉林市副市长和教育官员在这里为高考状元举办隆重而又特别的颁奖仪式,用心良苦。孔子的思想是中华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民间,无论贩夫走卒,还是老人稚子,大概鲜有不知者。但是让高考状元在孔庙前受奖并不意味着是一种尊孔兴儒,而是策划者借助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蕴,来传达当地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文化崇拜。
这是一个尊师重教的文化崇拜。有人认为政府是在做秀,是角色错位,表彰高考状元的事政府不该越俎代庖,“小生日大做”,做得又如此轰轰烈烈,津津有味。笔者则不以为然,尊师重教是政府的责任,既然有这样一份责任,何不用具体行动使之落到实处?还有人会说,这不是在鼓励应试教育和分数决定一切吗?没错,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靠某一个地方政府来改变教育的走向显然是不可能的,而鼓励高考状元无疑是在国家主要靠高考选拔人才大前提下的一种良策。吉林市的活动通体贯穿着中华传统文化,在如今形象工程比比皆是、领导穿梭于招商引资签字仪式的社会现实下,吉林市政府能把尊师重教做得如此经典实在难能可贵。
这是一个提升知识的文化崇拜。每一官员乃至普通公民都知道知识的宝贵,但是知识值多少钱?知识的价值究竟如何表达?吉林市政府做出了正面的回答,他们从高考状元开始,明码标价,进行大张旗鼓的兑现,此举传达给人们的信息是在吉林市,如果你是一个有用之才,肯定会有一个“好价钱”。当今社会中重视知识,但是究竟有什么实实在在的举措体现这一点,并不明确,吉林市通过重奖高考状元旁敲侧击它对知识的青睐。对政府来说,用钱的地方很多,把钱用在奖励高考状元身上,完全是一种得民心合民意的投入,这远比那些政绩工程要实际得多,有意义得多。它至少对社会公众带来一种期待,政府也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尊重知识、提升知识是一个政府最起码的执政理念。
这是一个纠正陋俗的文化崇拜。每个人都说自己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但是实际上我们做不到这一点,惊叹高考状元的时候绝大多数是对自家孩子“恨铁不成钢”的潜辞,而过了这个时刻,我们却更相信运气、机遇和背景,甚至迷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政府对纳税大户施以重奖开始,接下来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教授、优秀法官、杰出青年,到现在奖励高考状元,这一路走来,无不引领着一个个全新的观念,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不仅如此,政府直接奖励高考状元高考还将更多的吸引企业和社会的眼球,聚拢他们参加到资助教育的行业中来,而对于那种炒作高考状元的商业行为和大办谢师宴、喝状元酒的铺张浪费陋习则是一个否定。
自古以来,官方文化崇拜除了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社会风气外,还督促人们坚守道德而敬畏法律。笔者希望吉林市的做法能够具有这方面的标本意义。(作者:梁江涛)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责编:刘雅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