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央视网评] 新闻造假是一种道德缺失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7月28日 16:09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长期以来,人们对假货坑人真可谓深恶痛绝。如果说制售假货的行为是昧着良心赚黑钱,那故意捏造假新闻,则因为误人视听欺骗民众,其危害更深、影响更坏。简直是假新闻之害“猛于虎”了。

  制造假新闻,主要还是“有偿服务”中的黑色幕后交易。一些人为了达到升官发财、声名显赫的目的,花钱雇佣写手来包装自己、宣扬自己,以期产生广告效应借以沽名钓誉。这种情况至今还在许多地方泛滥。

  也有一些“聪明”的地方官员或商界人士,看准了媒体的巨大力量,通过种种幕后交易,以“互利共赢、心照不宣”的手段,让媒体来对自己的形象进行推销式包装,这实在是很常见的现象。媒体可以用它那生花的妙笔,去渲染一个原本极普通,甚至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的事件和人物,自己得了事先“约定”的实惠,“雇主”也可能借此飞黄腾达。就算以后出了事,媒体也可以保持沉默,有谁还会来追究那些“笔杆子”的责任。

  也有一些基层媒体,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他们的笔杯子、话筒、摄像机,简直成了人家的手、口、眼。许多酒类、食品、饮料、药品、保健品,还有化肥、农药,被吹得神乎其神,许多媒体制作者甚至还动用才智,杜撰出许多“真实的”新闻事件。这也难怪,俗话说,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嘛!受人钱财、替人消灾,也在“情理之中”。

  除了顾及自身利益的外部因素外,假新闻也往往出自一些别有用心,甚至个人意识所决定的“新闻生产者”。有的人从事新闻造假,是出于个人心理需要。看到自己的“杰作”引来众人围观,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民,便有一定的“成就感”,这也是一种沽名钓誉的行为。二十多年前,人们大肆炒作中华武术的时候,不是曾杜撰出海灯法师的“一指惮”功吗?多年前,还有人杜撰出所谓联合国奖励“世纪婴儿”的新闻吗?这类新闻造假事件也不在少数。利用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掌握吸引公众眼球的,具有震撼作用的事端作由头,如此造假的目的,带有恶作剧性质,其目的就是为了

  达到一定的“蚁聚效应”。还有个别职业道德不良的作者,出于个人喜好,甚至其他“夜幕下的”阴暗心理,以制造假新闻来发泄怨愤、满足自己。

  也有一些媒体作者,出于个人思想意识的局限,一时无法适应现实,只好以新闻造假来解脱自己。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现实的矛盾需要解决,但有人借对现实问题的不满,就凭空编造了许多“事实”来误人视听。

  新闻造假是有极大危害性的,它容易将不了解真相的人们带入歧途。一个真正的新闻工作者,应当视新闻的真实性为生命,以极大的责任心、事业性,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来报道新闻、解读新闻。对公众负责,对真实性负责,对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良心负责,这应当是新闻记者最起码的条件。新闻造假,是一种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李映洁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浏览原帖全文 发表不群高见

  →→进入"网评天下",发现更多话题!

责编:张会玲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