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谱写团结进步新篇章
央视国际 (2005年05月26日 16:36)
新华网北京5月26日电 “我家那条土路,现在铺上了柏油。只用两个小时,就能到西宁。来我们那旅游、经商的越来越多。”来自青海循化的撒拉族人韩尚文,说起家乡的变化,一脸自豪。
撒拉族人生活的变迁,只是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国家民委的统计显示,过去10年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提高近1.5倍,城乡居民存款增加3倍多,13个少数民族平均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004年底,基诺族实现整体脱贫。对上世纪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基诺人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2005年3月,到北京出席两会的基诺族全国人大代表曹孟良,带来这样一个喜讯。
55个少数民族,1亿多少数民族人口,600多万平方公里的民族自治地方……被载入宪法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施行,为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民族工作无小事。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十分关怀少数民族群众,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党的十六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作出了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考察、调研,走进少数民族村寨,与少数民族同胞促膝交谈,共谋发展大计。
2000年全面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覆盖了5个民族自治区、27个自治州和83个自治县。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一批重大工程,有力地带动了民族地区发展。5年来,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累计向西部地区投入4600亿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资金累计安排5000多亿元。同一时期,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率超过了10%。
发起于1998年的“兴边富民行动”,涉及135个陆地边境县(旗、市、市辖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6个边境团场。迄今,中央财政已先后投入2.64亿元,并吸引、带动大量其他资金投向边境地区,在绵延2万多公里的边疆建设兴边富民项目2万多个,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推行惠及所有民族自治地方的“西部通县油路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组织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对口支援,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开办民族高等学校和民族班、民族预科,重视民族自治地方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政策措施,改变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自治地方的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分享着国家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发展成果。”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说。
发挥自身优势,彰显民族特色
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5年来,举办了150多次农村文化表演、“夷水乡音”青年歌手大赛等文化活动,带动了当地民族艺术“摆手舞”“撒尔嗬”“傩戏”“柳子戏”的重新复兴。
56个民族,56朵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张海洋认为,纵观新中国民族事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共同繁荣发展的同时,各民族仍然保存和延续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优秀文化和传统。56个民族在保持各自个性的同时,实现和谐发展。
文化是民族个性的载体。据国家民委介绍,我国目前共有1万多所学校开展民族语、汉语“双语”教学,在校学生超过600万人。国家每年编译出版的少数民族文字教材有3500多种,总印数超过1亿册。
今天的中国,22个少数民族仍在使用28种本民族文字。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蒙古、藏、维吾尔、朝鲜、彝等少数民族文字已有编码字符集、字型、键盘的国家标准,各类民族文字应用软件不断问世。
1992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78亿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累积投入20多亿元,实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工程”。国家还设立专门机构,对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收集、整理、翻译和研究,并拨款3000多万元,支持校勘出版藏文《大藏经》共计160部。
“少数民族的文化多样性,是我们的宝贵资源,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保护、发掘和发展,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祁庆富说。
少数民族按照传统习俗生活的权利,受到尊重和保障;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艺术、体育等事业发展,得到支持和资助。民族地区也紧紧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特色经济。新疆的棉花、石油、天然气,内蒙古的羊毛、煤炭,广西的糖业,云南、贵州的烤烟,都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民族地区蕴含的电力、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在逐步得到合理的开发……
坚持科学发展,巩固民族和谐
2003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
一年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五个民族自治区,也成功实现这一历史性跨越。
“这表明,与全国一样,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也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关键时期。”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徐万邦说。
这是一个黄金发展期,更是一个矛盾凸显期――
尽管近年来民族地区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但相关研究表明,西北、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教育能力、科技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排名,仍然处于相对劣势。
“当前迫切需要解决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这是少数民族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同时也要解决一些特殊的难点问题,如少数民族地区的上学难、看病难问题。”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石玉刚说。
2004年下半年,国家民委组织力量,用半年多时间,对特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少数民族贫困问题得到明显缓解的同时,局部地区的贫困问题仍很严重。目前全国还有约20个民族的390万特困群众,面临着严重缺钱、缺粮、缺衣被、缺水和住房难问题。他们生存的地方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各种自然灾害频繁。
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压力同在。专家们认为,全面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关键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历史的经验证明,‘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既要投入更多资金,又要加大扶持力度;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既要发挥中央政策的主导作用,又要加强各地区的对口支援。”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青觉说。
“制定政策一定要尊重各民族特点,考虑各民族的发展实际,不能搞一刀切。”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理论政策研究院院长金炳镐认为,“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注重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推动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15天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草案)》,对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若干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8天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原则通过《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提出“通过5年左右努力,使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当地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
没有民族地区的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发展;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人们相信,随着新世纪第一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召开,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必将迎来又一个春天。(完)
责编:春天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