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空]解读宋楚瑜“寻根之旅”
央视国际 (2005年05月10日 20:08)
专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访问大陆
CCTV.com消息(东方时空):
中央电视台 主持人:张 羽 嘉宾:北京大学著名台湾问题专家李义虎教授
台湾东森电视台 主持人:王佳婉 嘉宾:台湾资深媒体工作者赵怡博士
播出时间:5月10日 CCTV―1 18:14
(次日) CCTV―新闻 7:15
张羽:今天下午宋楚瑜先生已经抵达了他这次访问非常重要的地点――北京,在此之前他已经走访了大陆的西安、南京、上海、长沙等地,今天我们将连线东森电视台,共同来解读前一段宋先生大陆之行传递出来的信息,首先介绍一下我们演播室请来的嘉宾,北京大学著名台湾问题专家李义虎教授。我上大学的时候,李教授是我的恩师,欢迎您。同样还有现在我们正在台北的东森主播王佳婉,佳婉你好。
王佳婉:张羽兄你好,李教授你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台湾东森电视台的主播佳婉,在此要说一句话,又见面了,希望我们空中合作愉快。
张羽:你好,佳婉妹。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的嘉宾。
王佳婉:目前在演播室的嘉宾我要郑重给《东方时空》的观众朋友介绍,在我身边坐的是台湾资深媒体工作者赵怡博士,赵博士你好。、
赵怡:北京的张羽先生好,李义虎教授您好,两岸的观众朋友大家好。
王佳婉:虽然赵博士不是我的恩师,但赵博士确实是我的好长官,也是我的人生导师,现在介绍给北京以及全中国的观众朋友。
两岸嘉宾解读宋楚瑜大陆之行
张羽:赵博士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在前两次的节目当中已经有所合作。李教授,我们这次注意到宋先生的大陆之行,前一段时间的路程选择,首先是到了西安,然后是到了上海,然后是南京和长沙,在他前一段的行程当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言行是什么,你有什么感触?
李义虎:我个人的一个感受,从他前大半程的旅行可以看到有两个方面给我印象比较深刻,一个就是说他从西安的讲话,在皇帝陵前面的祭文和讲话,以及到南京、上海,回老家湖南的讲话,我想他一个民族认同这种表达比较多,比如说他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成员,中国人,这样一个民族认同从他的言语上,说了好几次,我们看很多报纸还给他计算过,一共说了多少次。
张羽:13次提到华夏,14次提到中国人。
李义虎:频率还是比较高的,我的主要印象就是他认同自己的来源,非常的明确,而且我们从宋先生在民族认同方面的表达来讲,这一点是一贯的,这是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当然如果说还有一种印象,他有一个比较外在的表现的风格,这个让我感觉很能够亲睹,从电视画面看到这样一个场面。比如他在西安,在南京,在上海,在长沙,还有湘潭,他用地方话,用方言向当地的民众来讲话,现在很容易拉近和当地群众的距离。
张羽:一个是民族认同,寻根之旅,还有一个是方言之旅。赵博士,我们也注意到了前一段时间连战先生来和这次宋先生来,他们在行程安排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宋先生去的是西安祭皇帝陵,连战先生去的是中山陵,您怎么看待他们在行程选择上的相似性?
赵怡:我想有一部分当然是经过设计和规划的,有一部分当然是巧合,比如说宋先生他的太太和他的妻弟都是在西安生的,连先生他本人也是西安生的,所以再加上西安是中华文化的,中原文化的发祥之地,有很多的六朝建都的古迹,从西安出发或者着重在西安的参观,及在西安发表的言论,都是很自然的,而且也可以延伸出很多特别的意义来,就像刚才李教授讲的民族认同。不过比较连宋二人,过去我们长期的观察,他们两个人性格上有很大的不同,连先生年长几岁,过去他成长的环境是在老蒋先生的时代,所以他个性比较拘谨,他比较重视长幼的观念,他价值观上也是比较传统的。但是宋先生他是蒋经国先生的弟子,蒋经国先生是跟群众比较接近的,他是比较懂得语言的艺术的。所以我相信同样是七八天的行程里面,宋楚瑜先生所到之处,所入人群,以及他言谈的表现,比连先生会更自然,柔软,而且亲切。但是连先生的表现,因为他本身的国学的造诣,以及他对历史的了解,我相信这次他也是表现得非常的好。
张羽:像刚才李教授所讲到的,宋先生到大陆以后,到各地说方言,首先就拉近了与当地人的距离,佳婉,选择这样三个地点是寻血缘之根,政党之根,亲情之根,台湾民众对宋楚瑜先生的寻根之旅如何评价?
王佳婉:就刚刚李教授曾经提到他对于宋楚瑜个人特殊的一些观察,我再继续延伸刚刚赵怡博士所讲的,台湾媒体对这次宋楚瑜先生一踏上中国大陆土地以后所表现出来的任何谈话,任何肢体动作,对于台湾民众和媒体来说是相当熟悉的,因为跟宋楚瑜先生,我们看到他在公众、政治圈上面的表现,大家发现他是一个口才非常好、思维都很敏捷的人,他知道怎么贴近民众,他经过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选举的洗礼,他是一个感情比较奔放的人,当地媒体随身观察之后,发现他不管是在湖南祭祖之后流下的几滴眼泪,这都在大家意料当中,他本身就是一个感情比较奔放的人,这就是刚才赵博士讲的两个人之间是完全不同的。
张羽:现在实际就是说我们看看,虽然风格不太相似,但是不论是书面语也好,还是口语也好,可以看出表达的中心思想是非常相似的,就是同根同源的。我们先跟着这样一条主线,看看宋先生的大陆之行的情形。
宋楚瑜:“能看到这么多可爱的乡亲同胞们,用这么热情的心情欢迎来自于台湾同样炎黄子孙的乡亲,楚瑜也不禁要说一句,我们大家都是炎黄子孙。”(5月5日西安咸阳机场)
从西安到南京,从上海到长沙,从中华始祖黄帝的陵前,到风韵独具的秦淮河畔,从青山巍巍的中山陵旁,到岳麓脚下的故祖坟茔,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自5月5号登上大陆开始前半程的“寻根之旅”以来,强调最多的恐怕就是“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宋楚瑜:“我们不必去检验DNA,看到刚刚的仪典就晓得在台湾,不分河洛人,客家人或外省人,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血缘都是本于同一血脉。”(5月6日陕西黄帝陵)
宋楚瑜将大陆访问的第一站,放在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陵前,从回归民族情感做起,对于在岛内坚决反对“台独”、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和“两国论”的亲民党来说,无疑是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宋楚瑜对 “炎黄子孙和中国人” 的认同,一下就获得了海峡两岸中国人和全世界华人的共鸣。与此同时,他进一步强调,寻求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团结共荣才是他寻根之旅的“根本”。
宋楚瑜:“我在祭文里特别提到‘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我们能够真正重振华夏的雄风,能够在21世纪让所有的中国人,两岸的中国人,两岸所有的人,我们都能够相亲相爱,这就是亲民党以一颗虔诚的心去找到“根本”的原因。” (5月6日陕西黄帝陵)
宋楚瑜:“人民希望两岸要能够重新团结起来,这是大势所趋,让我们共同一起来努力,中国人要帮中国人。”(5月7日南京中山陵)
然而,共创未来的美好愿望却被一道窄窄的海峡阻隔了50多年。宋楚瑜表示,隔绝在我们面前的不是海峡的恶水,而是如何使心灵相通,只要心灵相通,就会一通百通。
在这次访问大陆的过程中,宋楚瑜点点滴滴地贯彻着他的这一理念。如果说下飞机时的一躬,是宋楚瑜对心灵相通无言的表达,那么接下来,宋楚瑜每到一处,时不时讲的几句当地方言,就成为他追求心灵相通的点睛话语。
宋楚瑜:“(陕西话)我为啥,皮肤是黄黄的,我不但是东方人,我也是中国人。各位乡亲,各位乡党,大家都是一家人。”
“(南京话)我也是老南京人,乖乖隆地咚,南京的进步,吓死人!”
从民族之根,到政党之根,再到亲缘之根,宋楚瑜追求心灵相通的寻根之旅虽然来去匆匆,但他充满民族情和中国心的演讲,带给各地民众的感动却越来越浓。
连宋大陆之行给台湾带来的寻根情怀
张羽:赵博士,在刚刚回顾当中宋楚瑜先生讲到中国人的时候实际包含了三个意思,第一,大家都是中国人,第二,中国人要帮助中国人,第三,在台湾无论哪个族群也都是属于中国人,他在表达这三个意思的时候,是不是对台湾岛内也意有所指呢?
赵怡:这次经过两位政治人物到大陆的访问,大家对于自己民族的认同有一个新的认识,我觉得是对台湾的尤其年轻一代的民众是最好的教育。他们两位的身份当然有所不同,他们都是在大陆出生的,对于我来说,我今年已经55岁了,可是我确实是在台湾长大,我在台湾出生的,我的母亲是西安,我的先父是浙江杭州的。我觉得刚才宋楚瑜先生的几个方言,穿插的非常妙不可言,上次在台湾选举的时候,在选举的战场上他经常用不同的方言,包括客家话,本省的闵南语讲话,常常表现他个人的魅力,这次仍然表现了他语言方面的天分,仍然对他还是有作用的。
张羽:佳婉你是哪儿的人?
王佳婉:我父亲祖籍是在湖北的广济,不过到中国大陆这么多次,我从来没有回到家乡看过,都是在工作,这也是蛮可惜的。
张羽:有没有打算近期回家乡看一看。
王佳婉:由于工作忙,目前短期没有打算,倒是希望有机会回老家看一看。当然宋楚瑜先生他特别提到了自己对于,他对于台湾和对于中国大陆的感情,他自己提到自己是湖南人,他特别强调一点,他能够在台湾当过省主席,当过省长,最主要是台湾人能够接纳他一个外省的孩子当台湾省的省主席或者是台湾省的省长,对于他来讲就是族群、还有多元融合的重要的意义,他希望用这一点点醒全球的华人,大家要注意到除了这个在讨论族群问题之外,最重要就是和平,最重要就是多元跟包容,因为这样才是最主要的道理。
张羽:我之所以问你有没有计划到祖籍看一看,就是因为连战先生和宋楚瑜先生的寻根,对台湾岛内有没有影响,有没有掀起寻根的热?
王佳婉:目前对于台湾来说,由于各个年龄层的民众分布不同,对于比较中年,以及对于老年的台湾民众来说,他们会非常有兴趣的,如果说他的祖籍在中国大陆,他们非常想回中国大陆看一看,但是说实在的,对于台湾现在比较年轻一辈的台湾族群,他们喝台湾水,吃台湾米长大,某种程度上的心理还是有的。对台湾年轻一代的人来说,到中国大陆旅游或者经商是另外一种方式拉近彼此感情的做法,这样的问题在台湾来说,在不同层级的族群和不同年龄层的民众来说会有不同的结果。
张羽:赵教授,像连战先生和宋楚瑜先生寻根之旅反映出来的文化内涵,会对台湾民众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吗?
赵怡:刚才佳婉提到的我非常赞同,我刚才说以我为利,在我1950年在台湾出生的,我们上一代留下给我们很多历史的情怀,国家的认同,以及我们对中华文化根深蒂固的依赖,我记得我第一次去大陆的时候,大概是1990年的时候,那个时候确实,我相信我们的感觉可能比连宋两位还要强烈,我记得飞机起飞从香港往北京的时候,一路上晴空万里,可以先看到珠江三角洲,然后到了长江三角洲,过了黄河、淮河以后降落到北京机场的时候,确实是热泪盈眶,我感觉到我们对于整个中国的感觉,应该有几个层次。第一方面就是说我们感受到中国他的历史是伟大的。另外就是中国的文化是丰富的,丰美的,它所遗留下来的不管是儒家的文化,还有价值的体系,价值的观念,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华人,不管他认不认同中国,他都深受它的影响,而且世世代代流传下来,这在世界各国来讲都是比较特殊的。第三点,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中国的命运是苦难的,我们分分合合,非常的感慨,在几种不同的情绪交织之下,能在中国大陆去做第一次的寻根之旅,而不潸然泪下的又有几人呢?
张羽:赵博士,可能台湾很多百姓在回乡探亲的时候都有跟您相似的感触,下面就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过程。
台湾民众的寻亲历程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
对于海峡两岸的人来说,1988年1月19日,这些老人的热泪都曾湿润了我们的双眼。
这一天,由台湾国民党退伍老兵组成的第一个返乡探亲团抵达大陆。这些老兵离开家乡至少都有40年了,虽然两鬓已是花白,但是没有改变的还是浓浓的乡音。不变的是乡音,解开的是乡愁。第一个老兵赴大陆探亲团成行之后,台湾掀起了老兵返乡探亲的高潮。
台湾老兵回大陆探亲开启了两岸民间中断近40年的交流,以此为开端,台湾岛内返乡探亲活动蓬蓬勃勃地发展开来。随着台湾与大陆的民间交流渠道逐渐通畅,人数越来越多,内容上也逐渐从早年的老兵回乡探亲,扩大到众多台胞到大陆来祭祖寻根。
相同的血脉,又有着相同的文化传统。其实早在第一批台湾老兵回大陆探亲访友之前,福建、台湾两地民间就流传着这样的俗语:官不通民通,民不通妈祖先行。妈祖是我国沿海渔民所供奉的海上保护神,是两岸人民的共同信仰。这座位于福建湄州的祖庙是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也就是今天的湄州妈祖祖庙。在台湾有八成的民众信奉妈祖,他们都盼望能到湄州来拜祭妈祖真身,1988年两岸民间交流开通之后,台湾民众赴大陆朝拜妈祖的活动变成了每年大规模的定期行为。相同的信仰成为台胞赴大陆亲情之旅的重要媒介。仅在2001年至2003年两年时间,到福建的台胞人数已经超过30万人次。除了在大陆旅游、投资、经商之外,祭拜妈祖、探亲访友、寻根问祖成了许多台胞前往大陆的主要目的。在厦门,到2004年底,累计入出厦门口岸的台胞达411万人次之多。
据统计,两岸民间交流放开16年来,共有两千多万人次的台胞踏上了大陆的土地。其中前往大陆探亲访友、寻根问祖的台胞数量越来越多,而且这条亲情之旅还在不断延伸。
张羽:佳婉,刚才我们回顾了台湾百姓到大陆探亲的这样一个过程,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次连先生和宋先生的大陆之行也给寻亲热推向一种高潮,连续的报道对于台湾的民意、民众有什么样的影响,他们是什么样的感觉?
王佳婉:其实在经过几乎已经差不多两个礼拜,连宋两个人几乎是前赴后继的登陆热潮,媒体都给予了广泛的报道,尤其是连先生是56年来的第一次登陆,关注的程度比较多,宋楚瑜先生接着来,也许新闻热度稍微淡一点,但是宋楚瑜先生以他个人魅力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国内民众的关注,现在有一份民意调查发现国民党和民进党的调查,这边的满意度,民众对于他们尤其是连战先生的登陆的满意度比较提升,对于民进党的满意度下降,从这些民意的消长当中,可以发现对他们的登陆是肯定的。你那边的调查呢,我比较感兴趣。
张羽:这两个礼拜之间,连先生和宋先生的大陆之行是我们媒体最高热度的一条新闻,而且百姓非常关心我们的收视率,节目的收视率也创了新高,报道连战先生的大陆之行情况也创了新高,你可以发现百姓不光好奇在看这条新闻,他充满了感性在看这条新闻,尤其宋楚瑜先生到各地去参观的时候,你会发现他打出的标语都是充满亲情味的,比如楚瑜哥你回来了,要不就是连大哥你回来了,而且听说五一黄金周的时候,南京的旅游特别热,很多人要去重新走连战先生走过的路线,走宋楚瑜先生走过的路线,他这种热度当中不光包括对政治和新闻的好奇,更包括了对亲情的融合。赵博士,这种新闻报道,不管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同样也是对大陆祖国人们的情感的传递,您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赵怡:台湾这次因为连先生,尤其他这次是破冰之履,不管大陆官方和民众的待客之道都是让台湾民众非常感动的,所以民调上有起伏。我们希望行政方面,握有行政权的,握有公权力的领导人,也要踏上大陆之行,这样子两岸的复合应该是更快,而且更有作用。我刚才特别提出年龄的问题,世代交替之后,年轻一代比较不容易我们从父兄那里传承下来的寻根的热度,他们的寻根可能有一次,但是他们的感情会越来越淡化,但是两岸之间不仅要推动寻根的旅程,我们有很多活动可以做,比如文化性的,宗教性的,医学性的,儿童的、学术的、体育的、科学的,乃至于像东方时空这种类似的媒体之间的交流,比如说姚明现在是两岸之间所有的年轻人心中的偶像,什么时候找他回台北来访问一下,也来一个亲善之旅,我相信台湾会为之疯狂,沸腾,可能他的效果不下于连宋二人到大陆的访问,来个你来我往岂不更好。
王佳婉:也可以邀请张羽兄来台北,他斯文的外表可能会掀起很多热潮。
张羽:欢迎你来大陆,你这么漂亮也会掀起热潮的。刚才赵博士谈到连宋的大陆亲情之旅在台湾掀起一种热潮,对公权力会产生什么影响,刚才说要看陈水扁的态度,我们分析起来会有什么影响?
李义虎:这个话题我想是接着赵博士说的,我们刚才分了两个层次,一个是从文化层次或者是社会程度来看,刚才的建议很好,双方的互动,除了说政党之间的互动,应该有两个社会之间的互动,就是说我们说原来有人为的一些隔绝,两岸人民的往来比较少,现在应该有一个人民之间的直接的往来。我有一个话叫社会性交往局面的出现,真的是台湾人民了解大陆它的真相是什么样的,大陆人也去了解台湾的社会,它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羽:宋楚瑜也谈到要三解。
李义虎:真正达到相互的了解。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从政治层面来说,现在是一个政党互动的模式,由连宋大陆行引起的比较好的处理两岸关系的这样一个模式。台湾当政和我们还缺乏一些政治基础来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在不能实现的情况下,现在由政党来做这个事,由台湾的在野党去做也未尝不可,我们也看到了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如何从现在台湾的在野党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良性的互动,能够真的使它成为一个两岸之间如何打开一个新的局面,破除过去的政治僵局,找到一个新的途径,我觉得连宋大陆行给我们的重要的启示在于这个。
张羽:赵博士最后一个问题,宋楚瑜先生在皇帝陵前说了这样一句话,说海峡两岸经过100年的隔绝,50年的对抗,要解决问题,非常重要的就是要找到根本,找到根不忘本,问题就迎刃而解,你怎么去看待和理解这句话?
赵怡:我想两岸之间分久必合,我相信这是一个肯定的,当年蒋经国先生,好像宋先生在大陆也讲了,我是中国人,我也是台湾人,为什么蒋先生在80年代末期讲这句话,他主要是发现两岸分离太久了,为了使它不会渐行渐远,他必须强调他是一个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宣誓。我认为两岸之间的问题,感情方面的因素为多,历史的创伤的问题为少,男女双方没有感情也不能称其为婚姻,尽管我们血缘是一体的,但是离开太久缺少一种热情,这种热情需要大家来做,连先生去把这块布缝了一块,这次宋先生来又给这块布加了几针,我们相信很快会完好如初的。
张羽:确实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不要忘根本,一旦忘了根本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我想两岸关系,包括中华民族的共同发展,如果丧失了这样一个根基,我们不会有一个长久的良好的发展。最后,我们感谢台湾东森电视台对我们的支持,也感谢李教授来我们的演播室,感谢您收看今天的节目,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责编:辛梓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