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空] 宋楚瑜大陆行
央视国际 (2005年05月09日 00:02)
专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访问大陆
→→专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访问大陆
CCTV.com消息(东方时空―时空连线):宋楚瑜在今天下午已经了抵达他此行的第四站长沙,在结束了对西安,南京,上海的访问后,宋楚瑜终于回到了阔别56年的家乡。有关他这次在家乡的活动情况,我们首先来连线一直跟随采访的记者柴静。
张羽:宋楚瑜先生结束了对西安,南京,上海的访问后,宋楚瑜终于回到了阔别56年的家乡,在湖南的访问会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柴静:作为宋先生的故乡,对他自然有不一样的意义。宋先生也一直提出“寻找根,不忘本”,这一政治理念也贯穿于宋先生这次的大陆之行,同时有着深刻的情感含义。宋先生在这里出生,7岁离开,虽然童年的记忆已经不再清晰,但是宋先生的父亲每年都要带着全家人祭祖。血缘和文化就这样传承下来。台湾人说宋楚瑜是湖南人脾气,宋先生自己也称自己是湖南骡子,这次重返故乡,是身份的认同也是对乡土深情的拥抱。
这次宋楚瑜先生来大陆访问以为要在家乡祭祖,所以特意带上了自己85岁的老母亲胡窕荣女士,她的母亲已于7号从香港来到这里,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
5月7日下午4点,亲民党主席宋楚瑜87岁高龄的母亲--胡窕容女士,搭乘由香港起飞的CZ634次班机抵达长沙,回到了阔别57年的故乡。虽然家人考虑到宋妈妈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曾担心她的身体,但是记者注意到,宋妈妈从踏上故乡土地的那一刻就非常激动。
等不及休息,5月8号上午,宋妈妈带着一家人参观了位于长沙的岳麓书院,踏上故土,回归故地,便走边看,老人神情专注,满面幸福。
宋妈妈告诉记者,她已经50多年没有回来了,在台湾她时时刻刻都在想念着家乡,所以,这一次回祖籍祭祖,老人家还带上了自己的女儿、儿子和孙子。
随着宋楚瑜到达长沙开始在那里的访问,这次亲民党的大陆活动日程已经过半,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片子来回顾一下宋楚瑜这几天的访问情况。
5月5日下午3时30分,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亲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古都西安,开始了在大陆的8天9夜的行程。在机场宋楚瑜发表了讲话,他首先说明了之所以选择西安为访问第一站的原因。
宋楚瑜:特别选择我们亲民党的大陆访问团第一站在西安,有两个重大的意义,那就是这是一个寻血缘之根,是搭未来之桥。也就是我们要寻我们的血缘、我们的血统。
在讲话中,宋楚瑜明确阐述了亲民党的三个原则。
宋楚瑜:第一、亲民党在台湾所有的政党里面,始终坚持非常严正而绝不动摇、从来、始终一贯的政策的立场,就是我们反对“台独”。第二、亲民党最坚持的是“宪法一中”、“九二共识”。第三、我们亲民党主张两岸要和平。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两岸一家亲。也就是我在离开台北的时候写得那个对子:“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
6日上午,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来到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黄帝陵,举行祭拜仪式,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稍微停顿一下)祭拜结束后,在人文初祖庙大殿前,宋楚瑜发表祭拜感言。
宋楚瑜:楚瑜用“慎终追远,不忘根本”来勉励我们自己的访问团,也以现在的心情就教于海峡两岸所有的炎黄子孙,只要我们不忘“本”,了解“根”,自然“根本”的问题就可以解决。海峡两岸会重启和解的愿景,造福我们华夏所有的子孙,再造中华复兴的新契机。我们一起共同来努力。感谢大家。
在拜祭完黄帝陵后,宋楚瑜一行就结束了在陕西的行程,并于当日抵达南京,开始大陆之行的第二站访问活动。5月7日上午,宋楚瑜率亲民党大陆访问团拜谒中山陵。(稍微停顿一下)在祭堂祭拜之后,宋楚瑜在中山陵现场题字:“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民有民治,民享三民主义,一统华夏”。
宋楚瑜:中山先生精神不死,舍我辈其谁分担。我刚刚在题词当中写了几句话,不就是所有华夏子孙所期盼的,中山先生心心念念所想的,那就是希望中国人不要一盘散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而让我们华夏的子孙能够团结起来。
7号下午,访问团一行到达上海,开始第三站的访问活动。在机场的欢迎仪式上,宋楚瑜特意让妻子陈万水用上海话表达了一家人的感受。
陈万水:大家本来就是一家人,大家永远是一家人。
8号上午宋楚瑜一行与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会面,会晤结束后双方互赠礼物。中午宋楚瑜会见了在上海的一些台商并发表了演讲。随后离开上海,乘包机抵达此次访问的第四站长沙。
在上海,在宋楚瑜的活动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就是与汪道涵的会谈,关于此次宋楚瑜上海之行以及与汪道涵的会谈情况,下面我们来连线在上海的记者张泉灵。
张羽:泉灵你好。
张泉灵:张羽你好。
张羽:我们注意到从江丙坤到连战,到这次宋楚瑜来访,每一次都要到上海,而且在上海都有很重要的活动就是和汪道涵先生进行会谈,这次宋楚瑜和汪道涵先生会谈一些什么内容呢?
张泉灵:无论是江丙坤,到连战,到宋楚瑜都会来看望王道涵先生,无非是两个原因,一个是联络感情,第二个是重申对九二共识的认同,因为我们知道十多年以前汪辜会谈开启了两岸交流的先业,另外一方面的确是联络感情,到了上海的当晚都会进行一个浦江夜游,他们就会对一个建筑非常感兴趣,就是在我右手边,浦西有一个红白相间的建筑就是和平饭店。无论连战来了,还是宋楚瑜来了,看到这个建筑都会激动不已。另一方面,显然也表达了他们的一种政治意愿,就是对九二共识的认同,就是重申一个中国的前提。在他们互赠的礼物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点,今天宋楚瑜回赠给汪道涵先生的是一个流形的盘龙,一方面象征着圆满的结局,一方面我们都是龙的子孙。
张羽:我们知道上海是台商最为多的地方,这些台商显然对台湾的这几个主要政治势力,领导人来这里访问都非常关注,他们是怎么评价这样的访问呢?
张泉灵:今天中午在连战和宋楚瑜都下榻的香格里拉饭店里举行宋楚瑜和台商的午餐会,之后有一个和台商的座谈会,台商希望宋楚瑜能够把他们的希望和一些想法带给台湾当局,其中最主要谈到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希望能够尽早实现三通,因为一旦实现三通,台商可能每年就会节省大概3300个亿的新台币,还不算时间在内。还有孩子上学的学历问题,很多台商在这里投资,举家都居住在大陆,他们也希望带孩子在这边上学,但是这个学历台湾当局是不承认的,给他们带来很多麻烦,他们希望尽快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国民党和亲民党都不是执政党,但是他们都在立法会当中占有很多的席位,他们希望把这个信息带给台湾当局,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张羽:泉灵,无论是连战来访还是宋楚瑜来访,你一直是随团的记者,昨天又在南京进行了采访,通过这几天的采访,你个人有什么感受呢?
张泉灵:我想这是两方面的,第一方面是从感情上,因为从南京到上海我都跟随着宋楚瑜先生,我注意到他到了大陆之后,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说这个地方的家乡话,比方说到了陕西的时候就会说西安话,到了南京说南京话,到了上海的机场又开始说上海话,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应该说把所有这些地方的方言练熟,哪怕是语言专业的人都是非常困难的事,但是他这样做了,表明他是用心良苦,也是认真练过的,要跟当地的老百姓联络感情,这样一个做法显然是很容易博得媒体包括老百姓的好感,距离一下子近了,第二个,我想也是表明一个立场,就是坚决反对台独,表明两地是一家人。另外我感触很深的,就是到访的实质性作用,这里要再次提到台商了,现在整个台商在上海的投资项目已经达到5400多个,合同的金额超过1200亿,这个数字很难给一个非常确切的数字,因为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比如说浦江夜游的时候一定会看到一个建筑叫震旦大厦。台商在上海发展有了很好的市场,他们台商都认为如果没有两岸的交流,台商仅仅依靠台湾市场的经济是不能够发展的,无论是连战还是宋楚瑜,他们都是想促进两岸的经贸往来。
张羽:感谢泉灵给我们带回来的报道。我们注意到无论是此前来访的江丙坤,还是连战,包括宋楚瑜,他们无一例外的跟汪道涵进行了会谈,这说明汪道涵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和很多重大的事件都有着相关的关系,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汪道涵,海协会首任会长,许多中国人都能脱口而出的一个名字。然而在收集他的个人资料时,我们却惊奇地发现,迄今为止,媒体报道中关于他个人的东西只是只言片语。
尽管个人生活极其低调,但是几乎汪道涵的每一次公开出现,都被中国人给予了无限的期望。
从12年前汪道涵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的那次特别会谈之后,汪道涵、辜振甫这两个名字从此就紧紧相连,成为重新开启海峡两岸高层对话的代名词,这就是著名的“汪辜会谈”。
这段1992年拍摄的珍贵资料,记录了两岸海协会、海基会成立以来,汪、辜第一次互派代表到香港,就有关事宜进行面对面的商讨。从1992年10月底至12初一个多月时间内,两会代表经过多次商谈和信函来往,达成了在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简称“九二共识”。从此,“九二共识”成为两岸展开交流与对话的基础。
这不仅仅是全球记者翘首期盼的时刻,1993年4月27日,海协、海基两会领导人汪道涵和辜振甫先生在新加坡海皇大厦举行了万众瞩目的“汪辜会谈”。这是“九二共识”达成之后,两会开启的首次高层人士会晤。来自海峡两岸和国外的200多位媒体记者云集至此,争相见证这个载入史册的时刻。
上午10点,汪道涵、辜振甫越过不足两米的会议桌把手握在了一起,这是海峡两岸高层人士自1949年以来的首次握手,为了照顾站在两边的各国记者记录下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汪、辜二老心照不宣地分别向两边微笑示意。
在随后几天的会谈中,双方在两岸事务性商谈等方面达成了四项协议。在签署协议的过程中,双方在签署了两份协议之后,破例性的交换了位置,再签署另两份协议。原来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右侧为尊,所以双方轮流上座。实际上,在第一次汪辜会谈中,双方正是以相互的尊重赢得了对方的信赖。
海协会会长汪道涵:“相互谅解 相互也理解 那么我们就会求得共识 我们都有个共同的目标 走向统一”
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我一再地强调 我们已经跨出历史性的一步 就是说 两岸隔绝40几年 现在重新把这个门打开”
尽管第一次 “汪辜会谈”还局限于民间性、事务性和功能性的范畴,但这一刻起,隔绝40多年的海峡两岸关系,终于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受“汪辜会谈”后两岸缓和气氛的影响,两岸的各项交流快速增加。最明显的是,两岸间接贸易发展速度惊人。“汪辜会谈”当年,两岸贸易额比1992年增长94.26%。在当年台商还掀起了投资大陆的第一次高潮,投资项目1万多个。
应该看到,汪辜会谈之后两会搭建的沟通渠道及事务性协商的进行,推动了两岸关系的良性互动。
1998年10月14号,又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81岁高龄的辜振甫先生偕夫人应邀踏上久别53年的祖国大陆。在上海和平饭店,阔别五年之后,两位老先生的手再一次紧紧地握在一起,而与上一次不同的是,这一次握手是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
持续六天的第二次“汪辜会谈”,双方达成“四点共识”,包括进行政治、经济对话,加强两会各层级人员的交流互访等。有关方面评论,第二次“汪辜会谈”最大的突破是开启了两岸实质上的政治对话,使两岸和平统一的步伐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此次会谈结束的时候,辜振甫先生代表台湾海基会向汪道涵先生发出了赴台访问的正式邀请。
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我很郑重的邀请 ,汪先生协伉俪,在适当的时候来台北。”
海协会会长汪道涵:“我再做些准备,在一定的时候,一定的情况下,我一定去。
然而,就在这次“汪辜会谈”之后,台湾内部的台独势力不断设置障碍,否定“九二共识”,两岸关系持续处于僵持状态,计划举行的第三次“汪辜会谈”一下子变得遥遥无期。
两次意义非凡的“汪辜会谈”,势必把两位老人的名字紧紧相连,一起载入历史。而事实上,两位老人在古稀之年结成的友情也成为了一段动人的佳话。第一次汪辜会谈后,有记者问到辜振甫先生对汪道涵先生的印象时,他连连称赞道
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他(汪道涵)的风度 他的见解都有独到的地方 我很佩服的”
两位老朋友的第二次“汪辜会谈”没有坐在谈判桌前,而是坐到了茶几边。在交流中,酷爱京剧的辜振甫先生清唱了《空城计》中几句戏词。
辜振甫后来解释说,清唱此剧的含义是―依靠对话也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而汪道涵也回赠了辜振甫一副对联: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在岛内台独势力的阻挠下,两位耄耋老人再次相见的愿望迟迟不能成行。2005年1月3日,辜振甫先生最终没能度过这个冬天,当德高望重的辜老驾鹤西去的时候,汪道涵先生深感悲伤,却终因年事太高不能亲临为老友送行。而在汪道涵以个人名义带给辜振甫夫人的亲笔信中,这八个字最为醒目:老友永逝,精神永存。
张羽:从刚才的回顾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次汪辜会谈是在十几年前,等到第二次会谈用了五年的时间,把我们的思绪拉到十几年前,在3月份的时候,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大陆之行,紧接着连战到大陆访问,在他走了两天之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又来大陆访问,引起了国际的广泛关注,更在台湾岛内引起强烈的反响,接下来让我们连线台湾东森电视台的记者,颖秀你好。
张颖秀:张主播你好。
张羽:颖秀,我们看到从连战先生到大陆访问之后,宋楚瑜先生又到大陆来访问了,这一系列的访问,在台湾岛内民意有什么反映,有什么变化吗?
张颖秀:事实上我们知道宋楚瑜先生这次到对岸去访问,他取的名字叫搭桥之旅,连战先生访问之后两岸的桥梁已经搭起来了,我们知道在连先生跟胡锦涛先生会面之后送给台湾有三件大礼,包括大家期待的猫熊,大家很期待,这次宋楚瑜先生进行昨天的访问之后,会不会又送给台湾什么样的礼物,会让我们非常期待,不晓得这个部分会不会是我们台湾民众目前可以说是最期待,也最关心的话题。
张羽:台湾民众有什么样的期待呢?包括台湾媒体使用的词汇频率最高的是什么呢?
张颖秀:我们认为这一次两岸在连先生和宋先生访问之后,整个气氛比以前还要好转,因为过去毕竟在一些问题上,两岸的意见不同,包括一些政治上的争议,可能大家感觉到两岸之间的气氛非常紧张,这次连先生去了之后整个气氛已经扭转过来了,宋先生还在大陆访问,同样受到高规格的接待,很多台湾的民众都乐见这个样子的形势发展,大家最关心的还是两岸之间的三通问题可以优先解决,这是民众对两位主席到大陆访问最重要的期待。
张羽:连先生和宋先生的大陆之行,对台湾现在的经济有什么样的影响,比如说台湾的农产品问题,金融方面?
张颖秀:这个非常有趣,我当时随连先生在和平之旅的访问,我听同事告诉我,在连先生出访的那一天,台北的股市,相关的指标股,我们这边叫中办股,有一些股票可以说翻了好几番,向上涨的幅度非常高,像食品店,还有一些加工业这些东西,只要在大陆有投资的,在台湾的股市反映都非常理想。连先生去大陆的时候,单方面送给我们几样礼物,一样就是水果的开放进口,台湾的农民和农会都希望对岸的民众可以品尝到我们非常好吃的水果。
张羽:谢谢颖秀的报道,也谢谢东森电视台对我们的支持。我们讲到一系列访问,实际上我们在看是搭一座无形的桥,这是民心之桥,这比有形的桥会更长久,也更快捷。
※《东方时空》主页
责编:春天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