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圈地风”后再兴“租地风”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13日 17:30)
专题:2005年两会
→→专题:2005年两会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记者陈芳 丛峰 谭浩)当滥占耕地的“圈地风”,在国家严厉控制和打击下有所收敛的时候,一些新的土地征占形式,又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以租赁为名,行征占之实的土地租赁,就是其中一种。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圣明说,由于国家严把“土地关”,一些急于上项目、建企业的地方,无法取得土地征用权。于是,他们打着“发展农业产业化”“土地流转”的旗号,大量从农民手中集中租用耕地,作为企业建设用地,盖厂房、添设备,开工生产。“这些土地租用合同,一签就是10年、20年,与征地没什么两样。”杨圣明说,一些人还以发展绿色产业为名,大建庄园式宾馆、饭店和休闲娱乐场所。有的城里人也以租地的形式,到农村置办房产,前种田、后栽树,中间一个四合院,严重侵占了有限的耕地面积。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纪尽善说,这种以租代占的办法,打了法律的“擦边球”。租是以村民自治小组名义与企业签订,不需要上报省级、中央政府,本地耕地数据也不会减少,还可能成为政绩。但是,这种以租代征的办法其实害处多多:一是土地是“租”而非“征”,不用缴纳土地出让金,造成国家税收流失。二是造成了土地管理的混乱。租地算不上破坏基本农田保护,不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审批,使中央无法准确掌握土地信息。三是多方承担风险,埋下社会不稳定隐患。由于未得国家正式批准,企业担心国家政策有变,投巨资修建的厂房、购置的设备报废,便在合同中处处设“卡”,牵制当地政府部门;而农民一旦就业或生活出现困难,很可能提出增加租赁费用或收回土地的要求,最终形成纠纷。
代表们认为,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谨防被别有用心者钻了“空子”。国家在严厉刹住“圈地风”的同时,不能忽视正在逐渐扩大的“以租代征”风潮。
责编:陈卓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