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教育督导制”形同虚设 代表提出完善办法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12日 17:49)

    专题:2005年两会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代群 陈二厚 孟娜)“本来是对教育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的‘教育督导部门’,现在却说话无人听,批评无人理,甚至成了安排干部的地方。”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胡平平说,“教育督导制”形同虚设,致使对教育的监督和指导流于形式。

  我国的教育督导制度、机构是伴随着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而恢复重建的。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督导的任务不断加重,包括强化素质教育,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督查中小学教育乱收费等一系列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

  “但是,近年来,教育督导工作却出现了三大怪现象,使得教育督导工作流于形式。”胡平平代表说。

  ――教育督导机构找不到法律依据。教育督导机构是政府机构的组成部分,还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内设机构?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从国家教育督导办、到各省市区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的属性五花八门,有挂政府牌子的,有挂教育行政部门牌子的,致使教育督导的权威难以树立,教育督导的作用很难发挥。

  ――教育督导机构成了安排干部的地方。大多数地方的教育督导机构编制只1-2人,却要面对成千上万所中小学,根本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一些地方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督学编制,但这些职位的职务级别较高,往往被当作安排干部的地方。

  ――说话无人听,批评无人理。教育督导活动结束后,都要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督导反馈,提出整改要求。但是,由于教育督导结果的运用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督导结果反馈到单位,是否整改几乎完全取决于单位负责人的态度,如其置之不理最有力的手段也只是通报批评而已。

  胡平平代表说,当前有关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很多,老百姓很关心,意见也很大。国家应通过建立完善法律法规,真正使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发挥作用,使对教育的监督和指导不再流于形式。

责编:陶柯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