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政协委员眼中的“和谐社会”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10日 12:25)
专题:2005年两会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李斌、顾瑞珍)正在此间举行的政协大会上,委员们纷纷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言献策。上海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邓伟志委员向记者描述了他眼中的和谐社会概貌:
缩小贫富差距。贫富差距各国都有,并将长期存在,问题是不能太大。近年来局部地区不太平的重要原因是贫富差距偏大。邓小平曾说: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道路,不能搞“两极分化”。三者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偏废。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利为民所谋”就是为人民谋福利。可以不搞高福利,但不可没有中低档的福利。这些年政府用于社保的资金虽有增加,可是还嫌太少。
处理好所有制与分配的关系。分配很重要,所有制更重要。是所有制决定分配,而不是分配决定所有制。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二者都是经济命脉,也有一个和谐的问题。
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各项改革应当是配套的、同步的。要处理好党政关系,党政之间该分工的分工,该分开的分开。要处理好上下关系。要建立民告官的保护机制,要开展舆论监督。
和谐社会应当是公民社会。公民社会就是法制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平等就不和谐,平等是和谐的根基。公民社会就是民主社会,没有民主就没有和谐。要扩大社会参与,扩大选举面,提高投票意识。
要发展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是政府的伴侣。社会组织有时能起到政府起不到的作用。社会组织是社会交融的黏合剂、社会矛盾的稀释剂、政府的“减肥剂”。“大社会”大不了,“小政府”就小不了。“大政府”难以成为强政府。发展社会团体有助于建设团体社会。社团要力避行政化,要增强生命力。
向社会管理倾斜。不论政府职能如何变化,社会管理都是不可缺少的。要加大对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社会事业的硬件上不去,社会问题少不了。不过也要看到,现代社会是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管理要有指标体系。
制定透亮的社会政策,做好各项社会工作。社会政策是面向全民的,面向全民的政策要动员全民参与。
繁荣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目标一致是和谐的首要条件。目标就是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植根于文化之中。“一花独放不是春”,文化永远是多彩的。多彩是最大的财富。“高和谐”高就高在能够做到多元一体。
邓伟志委员认为,和谐社会还应调整阶层关系、加强多党合作制、处理好第一次分配与第二次分配的关系等。
责编:常颖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