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直通地方两会]每日看点(1月13日播出)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13日 22:33)

    专题:直通地方两会

  CCTV.com消息(直通地方两会):在今日的看点里,我们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城市应急。在印度洋海啸、开县井喷、氯气泄露等一系列远近灾难发生之后,今年重庆两会期间。“城市安全”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重庆提案:建设灾难应急避难所提案

  【记者现场】唐巍:这里是位于重庆闹市区的鹅岭公园,像这样一个公园还有其他的用途吗?今年两会期间,民盟重庆市委提出了一份关于建设重庆灾难应急避难所的提案,那么现在我们就请到了民盟重庆市委的组委,这份提案的撰稿人陈万志教授,那么请你谈一谈,这样一个公园改成避难所该怎么做?

  【同期】重庆市政协委员 民盟重庆市委主委 陈万志:首先,就是在门口要设置明显的标识牌,让市民知道,这是一个永久性的灾难应急避难所,另外,进入这个公园以后,也要有一个道路标识,可以在地上用油漆画出来,因为应急避难所他是分区的,让居民能够进入自己的分区。另外就是供水点可以建一些供水池,经常可以供换取水。像这片它是可以作为一个棚宿区,搭建临时性的帐篷,这里和上面面积都比较开阔。

  提案中,陈万志委员建议,将有一定规模的公园、绿地、体育场所等,同时赋予应急避难所的功能。平时发挥的是本身功能,在地震、火灾等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就启用救灾设备设施,临时履行应急避难所功能。临时应急避难所最好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距离居住区最好步行5―10分钟的距离,应具备应急供水设备、应急棚宿区、应急照明用电、应急厕所等基本功能。如果是永久性应急避难场所,还应该有应急物资供应处、通讯广播、防疫站、发电设施、监控设施甚至应急停机坪等。他还建议组织设计“重庆市应急避险”标志。同时,在应急避难所附近重要路口,均设置明显标志牌。

  【同期】 重庆市政协委员 民盟重庆市委主委 陈万志:从重庆来看,它是一个灾害多发的地区,而且是一个山城,它的交通路网结构比较复杂,一旦发生灾害,疏散避险就比较困难,这种城市在人口密集区,规划建设一些应急避难所,给一旦灾难发生以后市民一个避险空间,应该是一个十分必要而且十分紧迫的问题。像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露事件中间,短期内疏散了15万居民,这些居民必须安置,不安置就可能增加伤亡,另外,有效安置对居民心理稳定也有非常好的作用。

  【新闻背景】 在谈到提案的初衷时,陈万志委员告诉记者,建立重庆应急避难所的提案与重庆市政府委托做的一个研究课题有关。这个课题就是“建立健全重庆市应急管理体系,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研究”。民盟重庆市委研究小组承担了这个课题的研究任务,2004年10月,陈万志委员撰写完成这个有4万字的研究报告。

  重庆:灾害应急机制的建设

  与陈万志委员想到一块去了,重庆市政协城市环境委员会也完成了《城市安全防灾体系及应急机制建设专题调研报告》。重庆市政协城环委副主任金起农认为最紧迫的是要先立法明确救灾的责任和权利,并建立防灾救灾的统一指挥体系。

  【同期】重庆市政协常委 重庆市政协城市环境委员会 副主任 金起农:说到底,发生灾害或者抢救不及时,或者隐患没有消除,都是因为操作人员不重视,不重视就是他的的责任不够明确,有时候他们还互相推委,说这个不是我的责任,所以我觉得立法应该是要先行。

  第二关键就是要建立统一的指挥,我们曾经发现几个队伍都来了,不知道干什么,我们事前预案做好以后,都可以大体上规范下来,使领导从容一点。

  各地应急体系和应急的人性化 解决办法

[背景资料]北京的三场雪与南京上海的暴雨

北京的三次降雪 2001年12月7日,北京降雪引起城市交通严重阻塞,10多万人受影响。2001年那场雪,让北京城很多下班的职工不得不在纷纷扬扬的雪花中,在光滑如镜的道路上步行回家。路人有很多怨言――天气预报为什么没说有降雪?交通警到哪里去了?扫雪车到哪里去了?据说,有很多人在晚上5点下班,第二天凌晨2、3点甚至5、6点钟才艰难地回到家中。 2003年11月6日 北京首场大雪造成上千万棵树受伤,直接损失1.1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每个北京人都拥有一棵伤树。 2004年12月22日 北京安然度过这个冬天范围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强的降雪。
背景:2001年底降雪有个背景,首先是气象部门没有能够预报;其次其实仅仅1。8毫米的降雪量,并非灾害天气,却可能引发灾害。降雪发生在星期五下午,赶上下班人流高峰;降雪正好发生在初冬,下午地面温度在零度附近,温度大于冰点,降雪融化,到了晚上,温度下降,融化的冰再次结冰,成为所谓的“地穿甲”,汽车容易打滑。
南京、上海暴雨 降雨、降雪这种本来不见得是灾的事,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就要考验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应急系统,在北方是下雪,在南方,带来麻烦的往往就是暴雨。

  2003年,在气象部门发布第一场雪将要来临的消息后,北京市市政、交通等部门早早做好了各种预案,保证道路不积雪结冰,交通畅通。负责清扫任务的部门准备100多辆多功能扫雪车,并制定了3套应急预案。公路、公交系统也调动运力积极做好准备。

  2004年国家气象局发布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大雪来临前北京就发出橙色预警信号。气象局还随时通过电视、手机短信等方式向社会发布预警信号,并提供防灾办法。交警上岗时间提前到凌晨3点,全市动员群众近10万人扫冰铲雪,有关部门对林木也采取了重点的保护。

  2004年底,多年罕见的大雪严寒袭击上海,气象部门连续3天发布最高等级低温预警警报。政府部门迅速出台的一系列充满人文关怀的举措,有力抵消了严寒带来的困难和不便。 12月30日晚,大雪初停,地面开始结冰。上海市紧急通知:对因受气候影响、交通受阻未按时上班的职工,不作迟到处理。一位读者投书报社,对政府这种做法撰文感怀:“多少年后,上海市民会记得2004岁末的这场大雪,也会记得在这个风雪之夜有过这么一个充满温馨和体贴的紧急通知。”

  由于供求紧张,上海近期燃油和水价都有不同程度上涨,给一部分经济困难、家中不具备洗澡条件的老年人带来了困难。上海市决定,财政出资购买15万张经济型洗澡票,平均发放给3万名困难老人,保证他们冬天能洗上热水澡。

  此后南京应对方法:2004年8月,南京市城市积涝预警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气象台不定期发布城市积涝预警。因为南京雨水充沛;此外,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市中心较热,热气流上升速度快、高度高,与上层冷空气交汇,从而形成降雨。所以十分需要这样的系统。江苏省气象台在南京放置了4台自动雨量站,同时与雷达、卫星云图构成“天罗地网”,24小时监测降雨。

  [背景资料]知识救人篇:10岁女孩救了几百人

  这几天,世界各大媒体都在争相报道这样一件事:一名10岁的英国小女孩仅凭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大海啸中救了几百人的命。

  这位小英雄名叫缇丽,海啸来临当天,她正与父母在泰国普吉岛海滩享受假期。就在海啸到来前的几分钟,缇丽的脸上突然露出惊恐之色。她跑过去对母亲说:“妈妈,我们现在必须离开沙滩,我想海啸即将来临!”她说她看见海滩上起了很多的泡泡,然后浪就突然打了过来。这正是地理老师曾经描述过的有关地震引发海啸的最初情形。老师还说过,从海水渐渐上涨到海啸袭来,这中间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起初在场的成年人对小女孩的预见都是半信半疑,但缇丽坚持请求大家离开。她的警告如星火燎原般在沙滩上传开,几分钟内游客已全部撤离沙滩。当天,这个海滩是普吉岛海岸线上惟一没有死伤的地点。

  政协委员关注未成年人教育

  [记者]张利箭:你现在看到的这些提案是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团体在两会期间提交的,我们注意到其中有三份都是涉及到未成年人教育的。

  农工党河北省委员会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刻不容缓》提案中,着重分析了目前河北省青少年违法犯罪所呈现出的新特点。

  【同期】河北省政协副主席 段惠军:有一个统计说,二十五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率已经达到了总犯罪率的百分之四十五。二十五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的罪犯里面,有一半以上的受教育的程度不到九年,也就是义务教育没有接受完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因。从外因上来讲,无非是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社会的因素,一方面是家庭的因素。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因此除了一些正面的宣传以外,还有一些不健康的因素,比方说色情的方面、暴力的方面、宣传拜金主义等等这些对青少年的影响也不可忽视。长远的解决办法,我个人认为还是从教育来入手,怎么提高青少年的文化水平和他的整体素质、思想道德修养。另外我们需要反省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教育,我们在学校里,特别在小学也好、中学也好,我们更注意知识的传播,而不注意教孩子们做人。

  参与民革河北省委员会《关于净化社会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案工作的马宏伟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他建议,增加对儿童少年活动中心、场所基础设施的投入,严格网吧等对少年、儿童不利场所的监督和管理。出台相关规定,对冲击正常教学,给中小学生摊派各种活动的行为要坚决制止。

  贺国庆委员认为,成人用品充斥市场,造成未成年人思想、语言和行为成人化。这对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判断力的未成年人也有造成了消极影响。

  民进河北省委员会在《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建议》的提案中指出,应该将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实施“社会防护林”工程,清除文化垃圾,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责编:刘棣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