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焦点访谈]让百姓感受法律的公正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12日 18:44)

    进入[焦点访谈]>>
    cctv_news新闻频道
    专题:公正司法的新型法官宋鱼水
    专题:中共中央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专题:时代先锋――公正司法的新型法官宋鱼水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宋鱼水,多年来追求正义、心系百姓、疏导矛盾、执法公正,被誉为人民的好法官。

  今年38岁的宋鱼水1989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一直就职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长期以来,无论案件大小她都仔细审理,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利益,尽量为当事人提供便捷、有效、经济的服务。河南省卫辉市退休职工宋连生为了改善经济状况,买下一项加工饲料技术,可这项技术非但没有产生效益,却令他背上一身债务。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将诉状寄到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于这样一个跨区域、标的不大的案件,宋鱼水仍然多次给原告去电,提供了大量的咨询,并最终高效、合理地解决了这起案件。

  宋鱼水努力作一个学习型人才。她受理的案件,不仅专业性强而且与行业发展紧密相关,这就要求法官除了有良好的法律素质之外,还必须不断补充各种专业知识。为此,宋鱼水坚持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2004年她曾接办了一起歌曲著作权案,原本不喜欢音乐、不具备乐理知识的她主动学习了很多音乐知识,最终圆满结案。

  宋鱼水善于总结经验,具备高超的审判技巧。在多年的司法实践中,她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国情、最大限度化解纠纷的办案方法。独立办案11年以来,她公正高效地审理了各类案件1200余件,其中300多件都属于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详细内容]

  主持人:现在我们从电视画面上看到的这个人叫宋连生,是河南省卫辉市的一名普通市民。2003年,一辈子没进过法院的他,在北京打了一场官司。案件审理期间,他一趟北京没去,却最终赢了官司,主审的法官他一次没有见过,却至今印象深刻,念念不忘。

  解说:今年66岁的宋连生是河南省卫辉市的一位退休职工。15年前的一场大病,宋老汉成了半身不遂。从此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背上了每年几千元医药费的沉重负担。为了能够给家里减轻负担,宋连生没少动脑筋。2002年,一则刊登在报纸上的技术出让广告让宋老汉动了心。刊登广告的是北京某官司,宣称其出让的技术能让农村的秸秆加工成饲料,替代粮食饲料。宋老汉凑了18000块钱买了这项技术,回家搞起了实验。

  宋连生:经过实验不如粮食饲料,跟广告上,给我资料上所说的数据都达不到。

  解说:但经过多次联系,北京这家公司却对宋老汉不理不睬。无奈之下,宋老汉诉诸法律,到北京打官司,以讨回自己的公道。

  宋连生: 家里人都说咱是河南的,你到北京打官司,你根本打不赢。我说打不赢,这个气不顺,我也要试试。

  解说:其实对于这场官司,宋老汉心里也没有底,再加上行动不便,他并没有上北京,而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写了一份诉状,寄到了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不曾想寄出的诉状没多久居然有了回音。

  宋连生:不到一个礼拜,法院给我打电话,通知我,给我指出哪点不符合要求,做了调查了,多次给我打电话,帮助我,给我指出来有些缺点,怎么样办这个手续,因为我没有打过官司。

  解说: 就这样,宋老汉的证据通过一次次的电话和书信联系送到了法院。一个月后,原本对宋连生不理不睬的被告方也主动找到了他,提出协商解决,并将18000块钱全部退还回来。

  记者:在整个办案的过程当中,您就一直没有上过北京?

  宋连生:没有,我从给法院写起诉状,一直都是法院主动跟我联系。

  记者:在这个过程当中,您知道是哪个法官在办您的案子吗?

  宋连生:我不知道。

  记者:一直都不知道?

  宋连生:不知道。

  记者:那您最后知道了吗?

  宋连生:最后直到案子结束以后,我到法院撤诉的时候,才问到法官的名字,她叫宋鱼水。

  解说:她就是宋鱼水,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宋连生这个标的并不大的案子就是由他亲自办理的。可对于宋连生来说,一次法院都没去就打赢了官司,显得不可思议,但是对于宋鱼水来说,这样的办案方式,其实在平时的工作当中经常用到。

  宋鱼水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在这个案件当中,我们就采取了一些特快专递交换证据的办法,原被告双方可以用电话沟通的方式,我们可以给他们设定一个时间,甚至通过法官把被告的意思传达给原告。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能够化解的矛盾,就给当事人省了一笔钱,也提高了办案的效率。

  解说:今年38岁的宋鱼水,1989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以后就进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工作。他所在的知识产权庭办理的案件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案件,不仅专业性强而且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法官除了有良好的法律素质以外,还必须不停地补充各种专业知识。2004年,宋鱼水接办了这样一个案件。原告是歌曲《送同志哥上北京》的作者,被告是歌曲《十送红军》的作者,原告起诉被告侵犯了他的歌曲著作权。

  宋鱼水:这个案子实质上事实很简单,就是原告和被告的歌曲都来源于《长歌》,但是原被告双方要求界定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但是法律关系的背后,包含着双方之间的一种乐理关系。判断双方之间在音乐上是一种什么样的承接关系,这对法官来说是很困难的。

  解说:面对这个棘手的案子,一方面宋鱼水让双方当事人提供更详尽的证据,将专业问题解释明白,另一方面,他在庭审时用了专家证人的方式,就是由当事人自行提供专家,对双方的伴奏做一个对比,发表专业意见,并接受双方当事人和法庭的质询。在案件审理的这段时间,原本对音乐并不感兴趣的宋鱼水也开始钻研起了乐理知识。

  马秀荣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法官:宋鱼水,我注意到她在这段时间里,从原来一个不怎么喜欢音乐的人,就开始对音乐感兴趣,反正这也是工作的需要,就是开始查阅一些跟音乐有关的资料,有的时候在工作的间隙,还跟院里面有些比较擅长音乐或者是有音乐背景知识的人一块儿来讨论这个问题,最终确实对这个专业问题有一些了解。

  解说:经过认真仔细的工作,目前这个案件已经圆满宣判。2004年是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建庭以来工作压力最大的一年,案件激增,而且有审判资格的法官包括宋鱼水在内只有三名。繁重的工作压力并没有阻碍宋鱼水对学习的抓紧。

  作为一名优秀法官,除了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之外,还必须具备高超的审判技巧。在多年的司法实践中,宋鱼水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国情,最大限度化解纠纷的办案方法。周宝星和黄家希原本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两人共同创办了一家公司,周宝星任总经理,黄家希任副总经理。后来由于利益分配的问题,黄家希离开了公司,并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周宝星认为黄家希的新公司推出了与自己一样的产品,侵犯了自己的知识产权,给自己造成了损失。于是,在2001年一纸诉状将黄家希告上了法庭,后来他又以职务侵占用由向公安机关举报,这使黄家希进了看守所,昔日的同学彻底反目为仇。

  记者:你们两个人的矛盾就是进一步激化了?

  周宝星:进一步激化了,激化到了极点了。我们见面跟仇人没有什么两样。那就是有人主持,没有人主持肯定要打起来,我估计,就到这个水平。

  解说:2003年,宋鱼水作为审判长接过了这个案子。第一次质证就整整进行了四天,面对一大堆的数据资料和专业数据,宋鱼水始终认真听取双方当事人的举证,直到弄清楚为止。案件审理前后进行了七次询问,四次勘验和四次开庭审理,历时七个多月的时间,在最后审判过程当中,宋鱼水决定尝试着为双方进行调解。

  宋鱼水:对当事人来讲,如果调解有点异想天开,确实是那样,其实我也不知道能不能调解,只是职业潜意识的一种想法。如果他们能够合到一起的话,能够很好地经营,经营出一个很好的品牌,可以在国内打响,也可能会走向世界,那么分立了以后,又成为小企业了,又得从头开始,所以我一直觉得,从职业的角度来讲,法官能不能尽一点力,把它撮合一下。

  解说:但是面对矛盾如此之深的两个当事人,要调解谈何容易。双方的亲戚朋友都没有做通工作,宋鱼水又是如何做通的呢?

  黄家希:法院都下班了,她都还在加班给我们调解,这样我想对我们双方当事人都非常感动。

  周宝星:使得双方都冷静下来,能够反省自己,认识自我,然后获得一个就是从未来的角度来考虑这些问题。

  解说:2003年10月,双方当事人终于达成了协议,并共同组建了一家新的股份制公司,重新走到了一起。

  周宝星:原先的人力资源全部又集中一起了,技术也没有丢失,客户又重新回来了,这样一个局面,那应该来讲,还要好好地谢谢我们的宋法官。

  解说:其实这个案子只是宋鱼水艺术地解决纠纷案例之一。独立办案11年来,她公正高效的审理了各类案件1200余件,其中300多件都属于疑难复杂的新类型案件,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宋鱼水:到底法律的公正是什么?法律的尺度是什么?对一个法官来讲,他是要探求的,他是要在社会发展当中、经济发展当中、法律的发展当中找到他最佳的答案,是这样一个过程吧。

  主持人:在宋鱼水十多年的审判生涯当中,有的当事人面对她公正的判决,自觉地履行了法律律义务;有的当事人有感于她严肃真诚的作风,愉快地接受了法院的调解;还有的当事人折服于她高超的审判能力和法学修养,主动地修正了诉讼请求。对于一名法官来说,鲜花和掌声固然是一种激励,但是更重要的却是人民群众的信任。公正是法律的尺度,而信任是无言的丰碑。

责编:杨洁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