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时空连线]警情走向透明

央视国际 (2004年01月08日 14:38)


  CCTV.com消息(时空连线):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主持人:像预报天气一样进行警情通报,把治安形势等方面的情况告知给老百姓,警方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呢?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接下来我们连线两位嘉宾,第一位是武汉市委常委、武汉市公安局局长黄关春,欢迎您,黄局长。第二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所长陈泽宪,欢迎您,陈教授。我想首先问一下黄局长,对于警方进行警情通报,也有很多好的说法,比如警情通报第一能体现出公众的知情权,第二,能体现出公众对警方有效的监督。第三,便于群众防范,使群众更安全,保障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第四,有利于协助警方破案。第五,可以遏制小道消息,您能不能把五方面排序,哪个您认为是第一个,或者最重要的?

  黄:我觉得首先让老百姓有知情权,告诉老百姓这个城市的治安状况如何。告诉老百姓的目的,就是你说的第二条,如何做好防范,通过防范来减少犯罪,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第三就是接受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监督,使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下,更好的履行我们的工作职责。第四条应该说是协助警方抓好社会治安,警民互动,最后一条就是你刚刚说的对这些小道消息,怎么通过权威的报道以正视听。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陈所长,针对这五个方面,您能不能给我们做一个排序?

  陈:我基本上同意黄局长的排序,首先是知情权,也是最重要的, 因为社会治安状况的好坏跟老百姓日常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对于社会治安的知情,对于他们日常的生活,不管是衣食住行还是其他的活动,应该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首先加强了防范意识。

  主持人:黄局长,刚才咱们提到了,第一,有知情权,第二,使大家能有防范的意识和方法。您觉得像这样的警情通报告知给普通的老百姓之后,会使他们在哪些方面具体的增加这种防范的意识和措施呢?

  黄:举个例子,有一段时间,前段时间武汉市骑摩托车飞车抢夺非常厉害,有一个星期我们警情通报发了29起案件,针对这个事情我们告诉老百姓这段时间飞车抢劫很厉害,另外告诉老百姓哪些地段飞车抢劫很厉害,同时我们就从防范这个方面告诉老百姓,女同志上街以后,最好不要走机动车道,要走人行道。第二,背包最好是不要背在靠路面的方向,靠里侧的方向,同时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是斜背包。告诉群众以后,按照我们这个方法去做,最近我们就破获了一起飞车抢夺的案件,一共在武汉市作案15起。后来他所有作案过程都没有按照我们的要求做的,有些不知道的,真正按照要求做的都没有得逞。

  主持人:在排序上排在第三位的是有助于对警方进行监督,您觉得监督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黄:我们在警情通报里,对一些重点部位、重点地段点名,比如说某某区什么地段发案,这个区的公安分局和相关的业务处室就会高度重视这个事情,如果说我通知了你这个事情,如果分局不采取任何措施继续发此类案件,分局的领导,分局的工作,从市局党委来说就应该进行批评,进行通报,甚至采取其他的措施。

  主持人:陈所长,您觉得警情通报对老百姓监督警方会起一定的作用,表现在哪儿呢?

  陈:首先,警情通报公开了警情的客观情况,必然对相关的警察部门会造成一些压力,促使他们要尽快破案,老百姓也会关心这些案子到底破了没有,我想这些对于比如说一个地方,一个领域恶性案件频发,始终破不了案,肯定有一些社会舆论的监督,对于警方来说有非常大的压力,也是一种监督。

  主持人:黄局长,如果没有警情通报,可能有的时候一些小道消息满天飞,或者谣言四起。以前武汉有过类似的情况吗?

  黄:过去有过。比如前一段时间武汉市有一起入室强奸杀人案,犯罪分子在外地已经连续杀过七个人,所以在武汉作案以后,小道消息满天飞,警方又没有一个正式的渠道去告诉老百姓怎么回事,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影响了社会的安定,老百姓有恐惧感。如果现在这件事情发生在武汉市,我们就会正式告诉老百姓是什么情况,作案手段怎么样,怎么加强防范,这样就可以起到对类似的小道消息以正视听的作用。

  主持人:陈所长,我们以前也听到过公安机关对重大事件的通报,您觉得过去的通报和武汉的通报有什么不同呢?

  陈:过去的通报仅限一些个案,就是一些零星的,不像武汉这样已经初步形成制度性的,通常的,有一定时间、规律的通报制度,而且通报的面也比较广,内容也比较丰富,不仅通报警情,而且包括警方的提示,包括防范措施的指导等等,我想这些都是很不一样的地方。

  主持人:再有是不是过去都报破案率,或者破了什么案件,有些什么案件正在发生,这好像不报。

  陈:过去有不破、不报的情况,有一些恶性案件发生的时候,社会上不一定知道。破案以后给予报道,它的指导思想可能就是有一些顾虑。

  主持人:我们现在再来谈一下,可能我们听到的这种警情通报带来的问题。有人说警情通报,第一可能会引起社会恐慌,可能会造成群众对于警方的不信任,再有可能造成这个城市对外的形象上的损害。

  陈:你说的负面影响不排除在个别情况下存在,但是整体来说,是不是存在我是有疑问的。首先是恐慌,我觉得警情通报引起恐慌的可能性非常小。相反,如果警情没有一个正式的通报渠道,小道消息满天飞的时候引起恐慌的情况恐怕更多。其次能不能造成对警方的不信任。警情通报恰恰是建立一种能够使老百姓更加信任警方的可能性,因为恐惧往往来源于无知,最后是形象问题。如果这个地方客观的治安状况很差,客观的如实报道,对于外界的形象,比如说投资,他可能会考虑治安因素,但是这种情况恰恰给警方一个压力,给当地的政府也是一种压力,要保一方平安,要维持社会的治安,就要把这个社会的治安搞好。这个负面因素与警情通报所取得的正面效果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主持人:我想问一个可能普通老百姓觉得是很专业的问题,您搞警情通报,老百姓知道这个情况,假如说犯罪分子也会知道自己作案被警方掌握到了什么程度,他可能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不是降低了破案率了吗?

  黄:这个问题要这样认识,警情通报是总体上反映治安状况,对每一件具体的案件我可能不会说的很详细,特别是对于我们在侦查过程当中的有些手段,有些环节,我觉得要从有利于破案这个角度,不便于向社会公布。犯罪分子知道我们在惩治什么,这个可能他知道,但是我们用什么方式抓他,他可能不太清楚。

  主持人:陈所长,警情通报在操作方面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从形式、内容上?

  陈:关于是不是能增加破案难度的问题,我想这主要是技术性的问题。警情通报的内容,我想需要有关刑侦专家要把关,不要透露与侦查秘密有关的信息,因为通报只是一种客观情况,而这种客观情况不属于保密的内容,因为犯罪分子最清楚发生了什么,因此造成案件破案难度的可能是可以消除的。其次我觉得可以改变的地方就是可以集合通缉令、通缉照片之类的内容,使民众更便于协助警方破案。还可以考虑在将来从单方面的通报警情,能够逐渐过渡到多种形式的、有交流的,警方的通报例会,对新闻媒体的通报例会等等。

  主持人:黄局长,我们再做一个选择,假如在破案率和增强老百姓的防范上,让您做一个选择的话,您是宁愿把破案率降的低一点,让老百姓能够把自己保护的更好一点,还是想去追求破案率?

  黄:肯定是保护老百姓的利益,让老百姓少受侵害,这是最主要的。

  主持人:非常感谢二位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应该说社会上出现一些不稳定的治安因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和他厉害关系最大的老百姓浑然不知,疏于防范,结果导致生命财产的损失。所以说警情通报不仅仅体现出了警方警务的公开,使老百姓有知情权,更主要的它体现出了老百姓的生命、财产高于一切。

责编:张丽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鍏充簬CCTV | CCTV.com浠嬬粛 | 澶浜哄姏璧勬簮鍌ㄥ搴� | 鐗堟潈澹版槑 | 娉曞緥椤鹃棶锛氬渤鎴愬緥甯堜簨鍔℃墍 | 鑱旂郴鎴戜滑 | 骞垮憡鏈嶅姟 | 鍙嬫儏閾炬帴
 涓浗涓ぎ鐢佃鍙� 鐗堟潈鎵€鏈�
浜琁CP璇�060535鍙�  缃戜笂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佸彿 0102004
缃戦〉璁捐锛�涓娌冲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