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连线]齐齐哈尔封存遗毒
央视国际 (2003年11月14日 16:15)
CCTV.com消息(时空连线):
主持人:这次正在齐齐哈尔进行的日军在华遗弃化学武器的回收封存工作将如何进行,他离最终的销毁还有多长的路要走呢?首先我们先连线正在齐齐哈尔进行采访的前方记者赵广强,广强你好。我听声音好像当地的风特别大?
赵:是的,我现在处在一个郊区以外的一个地点,现在风比较大,我现在的位置正好是日军遗弃化学武器齐齐哈尔托管库的门前,也是齐齐哈尔市本市的边缘了,周围没有住家,另外这个库建在这儿也是考虑到安全是一个主要的因素,所以建在郊区这个地点。
主持人: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在前不久的新闻当中知道了在石家庄曾经经过遗弃的化学武器的回收和封存工作,现在在齐齐哈尔进行的这个工作跟那次有什么不同吗?
赵:首先从毒气弹的数量上来说就是很大的不同,上次在石家庄处理的毒气弹一共有52枚,在这个库里目前存放的有1000多枚。
主持人:所有的人一提到化学武器,马上都会想到的第一点就是安全吗,更何况这次面对这么大数量的遗弃化学武器的回收封存工作,安全性也是你非常关心的?
赵:他作业的时候在库房外面,20多个帐篷搭起作业区,只有专业的人员才能到库房里取出需要处理的毒气弹,拿到外面帐篷外,每个帐篷有不同的功能,监视、透视、分析,如果是毒气弹,再进行污染测试,进行分割,药品的分离,再进行密封。我们看到旁边又建了很多水泥袋建的防爆墙,防止炸弹会有突发的情况爆炸,这个防爆墙都是按照预防设想的角度和方位、面积设计的防爆墙的位置,同时,据我们了解,每一次和石家庄一样,每一次在进行作业的这些,使用的这些工具都是一些防爆的工具,比如说防爆灯、防爆开关,还有操作的什么铲子、一些用具都是防爆的,这些主要是以免它们产生火花,带来意外的情况。
主持人:这次因为要处理这么多的遗弃化学武器,中日双方的工作人员将如何协调和工作呢?
赵:日方的调查员一共来了33个人,他们主要是一些官员包括各方面的化学武器方面的专家还有技术人员组成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对弹药进行鉴定、密封、封存的具体工作,我们中方的任务主要是协助,同时提供后勤保障,但是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中方的工作任务就是监督和督促日方进行化学武器的处理工作。
主持人:我们也注意到这次在齐齐哈尔的工作中有联合国的人员在场,你们了解为什么会这样,他们的主要工作目的是什么?
赵:联合国的官员据我们了解有四个人,他们从这个月的8号工作开始以来,一直在齐齐哈尔,在这里,相当于公证处的作用,作为见证,看看日方是否履行了自己销毁工作的义务。
主持人:按你刚才的介绍这次工作应该是从11月初开始一直到月底结束,到结束的时候这么大量的化学武器,下一步是什么样的?
赵:下一次肯定是进行销毁,至于确切的销毁时间,目前按照计划,我们还没有打听到具体在什么时间,不过按照1999年中日双方签订的关于一个处理遗留在中国的遗弃化学武器的备忘录的约定,双方根据化学武器的条约,约定销毁是日方的义务,日方必须保证在安全的情况下,不影响生态环境的情况下,来销毁。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因为这次整个回收封存工作毕竟是在齐齐哈尔举行,“8·4”事件也是在齐齐哈尔发生的,这次工作会不会因为那次事件很多人关注?
赵:我们来的时候跟一些市民聊的时候,他们对日方派调查队过来,而且能进行工作,出资出人在齐齐哈尔对毒气弹的处理工作都是持肯定的态度,但是现在还有一个疑问,到底最后什么时间销毁,如果销毁以后,在我们国内销毁会不会对我们周围的环境或者是人身安全,如果销毁毒气弹,会不会带来重大的危害,同时还有一些市民又提出了如果销毁工作当中出现问题,日方会不会赔偿。
主持人:谢谢广强带来的报道。这次在齐齐哈尔进行的日军遗弃化学武器的回收和封存工作,跟前不久在石家庄进行的工作有相似的地方,那么,这样的工作还要持续多久,它离最终的销毁还有什么样的路要走呢?针对和日军遗弃在华化学武器的最终销毁方面有关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来连线防化研究院副研究员束富荣先生,欢迎您束先生。你现在正在齐齐哈尔,包括前一段时间在石家庄进行的回收和封存,离我们期待的最终销毁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束:大概还有好几年的时间。
主持人:为什么还要这么长时间呢?
束:因为销毁化学武器这个事情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情,销毁过程当中涉及安全和环境问题,所以在进销毁场之前,首先我们要选择一个销毁场所,现在中日双方基本上就销毁场已经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准备建在哈尔巴岭附近,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长途运输可能造成的爆炸、泄露风险。
主持人:现在哈尔巴岭挖掘回收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也正在进行,预计要到明年的4月份才能完成。完成了这个环境影响评价以后,那还要进行挖掘工程、回收工程的基础建设,按日方专家的估计需要两年时间,也就是到2006年才有可能进行挖掘工程。
主持人:束老师,从现在的角度来说,比如说现在在齐齐哈尔正在进行的回收封存工作,经过了这样的处理以后,是否在最终销毁之前,这些仪器的化学武器是不会再给人们,或者是周围的环境带来危害?
束:对,应该是这么说,但是也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比如说在齐齐哈尔现在又新建了托管库,放在库里面时间长了也有可能出现渗漏情况,所以对库房里面存放的化学武器包装物,过一段时间要进行一定的监测,如果发现有泄露,还要进行重新的包装处理。
主持人:束先生,大家其实非常关心现在都知道作为最终销毁的话,这只是又迈出了一步而已,最终销毁来说,很难吗?
束:单纯的销毁也不是很难,因为美国从70年代开始起已经研究了各种各样的销毁技术,但是在我们却发现,在美国销毁化学武器跟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的难度要远远大于美国的销毁,就是说原先美国的化学武器它可以在袋上面打一个孔,把毒汁抽出来,消毒以后,把炸管可以取下来,然后就实现了毒汁、袋片、炸药的分离,然后分别进行销毁,而日本制的化学武器已经锈蚀严重,有的已经原来可能是油,现在已经变成了像抽烟机里抽出来的粘粘糊糊的东西,现在用库存化学武器的方法已经非常困难了。
主持人:有一些记者在采访比如日本方面的时候,现在也有初步的想法,可能会用焚烧法,您觉得之所以选择这种方法的出发点是什么,你是否针对这种方法你也会有您的担心?
束:焚烧法按说在国际上是一种比较成熟的销毁技术,但是我们知道烧总是要出来气,这个气里面就有有害物质,像日本制化学武器,它里面很多都含有氯,这种元素的有机物在烧的时候就容易形成很多很毒的一种物质,比一般物质要多上千倍,因为在中国境内销毁,而且不管是《化武公约》也好,还是中日备忘录也好,里面都有一个条件,就是最优先的确保中国人民的安全,不污染中国的环境,所以我们中国政府,我们非常关注的重点就是一个安全问题,一个就是保护环境的问题,为此中国政府花了很大的力量制定了自己的环境标准,因为没有环境标准怎么能控制它的污染排放,所以现在中国政府也正在进行这项工作,而且基本上今年年底基本上可以完成所必须的一些标准的制定工作。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束先生,您目前是怎样分析和判断未来日军在华武器化学武器从现在的回收封存走向最终销毁这样一个时间表?
束:这个时间表我估计可能要到2006年以后,才能正式销毁。因为它首先,现在地点还没最后确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需要一年。再一个,现在是日方可能还准备采用凝冻式的销毁装置,这样可以避免于长途运输到销毁场,所以从挖掘出来再到拉到销毁场,环境影响评价,到进场,到试运行,因为试运行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所以我估计,最快我估计还要到2006年左右。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2003年由于“8·4”中毒事件在齐齐哈尔的发生,人们对日军在华遗弃化学武器的最终处理工作就投入了更大的关注,从石家庄到齐齐哈尔,这方面的工作正在拉开帷幕,但是离人们的期待依然相距遥远,希望能有更快的速度,当然,是建立在安全和负责任的前提下。
责编: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