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天人合一的魅力 三峡工程展示中国治水新境界

央视国际 (2002年11月06日 14:32)

  新华社三峡工地11月6日电 今天,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长江三峡工程成功实现导流明渠截流合龙。

  专家认为,这标志着三峡工程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也意味着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治水能力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1993年开工之前,三峡工程一直是中国最具争议的工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争论中,一开始,资金能否承受、技术难关能否突破是人们担忧的主要问题,而“三峡工程会不会造成环境破坏”,后期逐渐成为争论的焦点。

  “水患本身就是生态失去平衡造成的,”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是一位著名水利专家,他说:“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水患是中国的心腹之患。据史料记载,1949年以前的两千多年间,平均两年中国就发生一次大水灾。过去十余年间,长江频频暴发的特大洪水令人警醒。

  如今,中国的科学家们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以防洪为第一任务的三峡工程,总体上是一项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工程,但也会产生一些环境问题。随着三峡工程建设的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被摆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1997年11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观看大江截流后发表的讲话中,对加强三峡环保作出了重要指示,他说,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与江河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水利专家陈汉柏说:“截断江河建大坝,并不意味着对自然界的征服,而是一场与江河有商有量、有曲有折、有退有让的对话和谈判。”

  三峡工程刚开工时,库区两岸居民一般采取就地后靠搬迁的方式,在更高的地方继续垦荒生活,大大小小的工厂全部“另起炉灶”。

  但到后来,考虑到仅仅就地后靠,就会造成林木和植被的破坏,重建工厂还会污染库区的空气和水,国务院决定于1996年对三峡移民作出了两个重要调整:一部分移民不再就地后靠,而是迁到库区以外的地方居住,而凡是造成污染的工厂一律关闭。

  到目前为止,已有14万三峡移民迁出库区,被安置到经济比较发达的11个省市重建家园,共有1000多家污染企业关闭。

  从今年开始,中国政府将投入440多亿元巨资治理库区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几乎相当于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一半。除此之外,三峡坝区工地专门安排了4.9亿元,用于恢复施工造成的环境影响。

  这是中国在新世纪启动的规模最为宏伟一项环境保护工程,三峡工程也因此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用于环境保护投入最大的工程。

  “环境保护将使三峡工程的防洪、发电和改善航运条件等功能得到充分运用,可以极大地改善已失去平衡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这对全球环保也有重要作用。”陆佑楣说。

  到了2009年,三峡工程全部建成后,可以解决长江中下游1500万人的生命安全和2300亩耕地直接受到洪水威胁的问题,并能防止或减缓洞庭湖等长江中游湖泊的淤积萎缩。

  同时,三峡工程每年可发电847亿千瓦,相当于每年减少燃烧5000万吨原煤,而这些原煤的燃烧,一年将排放一亿吨形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200多万吨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数量、一万吨一氧化碳、37万吨氮氧化物。

  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两院院士潘家铮说:“在中国治水史上,一直就存在‘堵’与‘疏’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但在三峡工程上,这两者得到了辨证的统一。”

  历经10年建设的三峡工程,在先后成功进行两次截流后,将于明年6月开始下闸蓄水,逐步迈入首期防洪、发电和改善航运条件的“收获季节”。

  当然,中国的水利专家和建设者们仍清醒地认识到,治水任重道远,不可能“一库安天下”。

  潘家铮说:“让水利工程持续发挥效益,实现大江大河长治久安,既是人类的胜利,也是自然界的胜利。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再度展现了它的魅力。”(记者 施勇峰 唐卫彬 戴劲松)

责编:千寻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閸忓厖绨珻CTV | CCTV.com娴犲绮� | 婢额喛顫嬫禍鍝勫鐠у嫭绨崒銊ヮ槵鎼达拷 | 閻楀牊娼堟竟鐗堟 | 濞夋洖绶ユい楣冩6閿涙艾娓ら幋鎰伐鐢牅绨ㄩ崝鈩冨 |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 | 楠炲灝鎲¢張宥呭 | 閸欏鍎忛柧鐐复
 娑擃厼娴楁稉顓炪亷閻絻顫嬮崣锟� 閻楀牊娼堥幍鈧張锟�
娴滅悂CP鐠囷拷060535閸欙拷  缂冩垳绗傛导鐘虫尡鐟欏棗鎯夐懞鍌滄窗鐠佺ǹ褰茬拠浣稿娇 0102004
缂冩垿銆夌拋鎹愵吀閿涳拷娑擃叀顫嬪▽鍐叉禈